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与妇女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是男人写的,写的自然是“他”的故事(History),而不是“她”的故事(Herstory)。简·奥斯丁的小说《劝导》第二十三章有一段写女主人公安·艾略特与哈维尔船长评判男子和女子的长短,二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哈维尔船长说,“所有的历史记载,所有的故事,不论是散文的还是诗体的,都不说你们的好话……当然喽,你尽可以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人学,小说尤显突出。它总是以写人为主,努力塑造生动的人物。自有小说始,不能不说都咬住了这一根本目标。因此”全知全能” 的叙述法茁生于整个世界。这种叙述法,叙述者处在超然于各人物的客观地位,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客观直叙,包揽一切。但是,这种超然人外的叙述,注意了“塑造”人物,却短于对人物自身的利用和开发,虽然“勾勒出人物的外表,描写出任何一位公正、敏感的旁观者都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我们可以偶尔窃听到书中人物的交谈,或突然发现一位为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所不齿的人物,但我们绝少看透其动机和情感中‘隐匿的一面’”(乔纳森·雷班《现代小说技巧》)。说这话的乔纳森·雷班还不无揶揄地说“全知的叙述者”“只是称职的间谍而已”(同上)。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振臂呼吁,率先提出了“叙事者的角度”的命题。(见詹姆斯《论小说的艺术》)。所谓“叙述者的角度”就是“作家决定对自己所写的事采取一定的看法,以便和读者建立必要关系的特定角度,是作者观察所写事件的精神上与感情上的基点”(凯伦·马蒂森·赫斯:《文学鉴赏辅导》)。詹姆斯是针对“一统天下” 的“全知” 的客观直叙而言,指透过人物自己的眼睛来看待世界的;借助人物对现实世界的具体感受,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态  相似文献   

3.
乔治·艾略特丰富的神话底蕴在《米德尔马契 :外省生活研究》女主人公形象上有所映照。追溯圣德雷莎、圣多萝西娅殉道的基督神话、戏剧表演和希腊教堂壁画艺术 ,就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人神灵肉合一的叙说 :她们拒绝尘世男性崇拜者的引诱 ,表演与主圆房的神秘仪式。多萝西娅的两次婚姻选择牵涉到圣女神话 ,故事在以圣德雷莎为中心的神话原型融合与游离的过程中置换变形。在这一层面上 ,她颠覆了神话中圣女的婚姻模式 ,放弃了心中的圣父 ,用性觉醒解构与重建了符合现实生活的男女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4.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 19世纪女作家。她在其作品中描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普通劳动人民 ,反映社会与宗教道德问题 ,因此 ,大多评论家都将这位小说家与 19世纪的理性主义、实证哲学和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然而 ,从乔治·艾略特对早期作品中的场景、人物、情节的处理以及她的道德说教不难看出 ,她是一位浪漫主义的人道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20世纪意识流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她与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享利·詹姆斯、马塞尔·普鲁斯特和詹姆斯·乔伊斯齐名。她蔑视19世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主张在创作上大胆探索,力图描绘内在的、主观的个人经验。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每一个经验,每一个感觉,每一个印象以至每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不是按照一种合理的顺序去安排,不是放在现实的时间和空间中,而是通过她的一个人物的内心流泻出来,这就是“意识流”。这位20世纪最有独创性的女小说家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上还进行了有别于一  相似文献   

6.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以神秘、怪诞和离奇著称,其中的故事情节似乎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大都是畸形变态的,再加上作家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放荡不羁,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一方面,许多人,主要是同时代的评论家把他看作是一个骗子,一个庸俗无聊的三流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鄙夷地称他为“醉鬼”。①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家,都充分肯定坡的才能和创作,例如,象波德莱尔这样的象征派作家就视坡为偶像,而T·S·艾略特更…  相似文献   

7.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 ,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 ,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 ,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明确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选择     
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第四届全国拼字大赛中,南卡罗来纳(nà)州冠军——11岁的罗莎莉·艾略特一路过关斩(zhǎn)将,进入了决赛。当她被问到如何拼“招认”这个词时,她轻柔的南方口音,使得评委们难以判断她说的第一个字母到底是A还是E。评委们商议了几分钟之后,将录音带倒后重听,但是仍然无法确定她的发音是A还是E。解铃还需系铃人。最后,主审约翰·洛伊德决定,将问题交给惟一知道答案的人。他和蔼(ǎi)地问罗莎莉:“你的发音是A还是E?”其实,罗莎莉根据他人的低声议论,已经知道第一个字母应该是A,但她毫不迟疑地回答,她错发成了E。主审约…  相似文献   

9.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1940)是本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之一。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小说家,他一生以自身的经历作为创作素材,写出了不少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经济危机暴发前美国青年一代的“美国梦”破灭的作品。发表于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深刻反映这一主题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之一。它的发表,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著名诗人兼文艺批评家艾略特称这部作品是“自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①菲茨杰拉德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炫丽”的“爵士时代”的文学发言人。美国,是一个充满了…  相似文献   

10.
享利·詹姆斯(1843——1916)是西方心理分析派小说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对欧美现代小说,特别是对他以后的诸如詹姆斯·乔伊斯和费吉尼亚·沃尔夫等意识流作家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詹姆斯的作品概括起来说,一般包含两个主题。第一是“国际性的题材”,即美国和美国人与欧州和欧洲人之间的关系;第二是无辜与腐蚀的对立,即美国的无知单纯与对生活的渴望受到欧洲的世故诡诈的腐蚀。而《螺丝在拧紧》The Turn of the Scfew)  相似文献   

11.
乔治·艾略特捕捉到了弥漫于19世纪英国社会的情感结构,多角度探讨了工业化浪潮下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对人类社会的精神冲击。在传统的宗教性超越秩序解体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新的现实秩序的支撑,从而摆脱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解决现代性道德文化危机是乔治·艾略特追问的问题。作者提倡通过扩大人类同情心和“尽义务”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个人及社会道德进步,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而又富有争议的人物,相较于学界对改教时期的路德的神学思想及实践、他的政治态度以及他的影响这三方面的热切关注,《圣经·旧约·诗篇》对路德的整个思想体系和行为实践的奠基作用却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评价。本文从路德的音乐价值观、圣经观及其圣经解经法和路德神学思想中心的“因信称义”说三个方面归纳了《诗篇》在其中分别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指出《诗篇》不仅是路德之许多重要神学思想观念的肇始,更是他推行宗教改革的重要工具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一八三二年三月十六日,在法国巴黎东北部的特鲁瓦布,发生了一个轰动全城的事件:一个穷苦的工人变成了一个杀人犯,然而在刑事法庭上,他却成了众人惊叹的演说家。他站在被告席上,眼光明亮,诚实坚定,他勇敢地面对着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条关于预谋杀人罪的条款,不怕这条法律可能会砍掉自己脑袋的危险,陈述一切,征实一切。他高声质问:你们说我偷过东西,说我杀过人,“但是我为什么要偷窃?我为什么要杀人?陪审员先生们,请你们问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吧。”这个犯人,就是维克多·雨果的著名短篇小说《克洛德·格》中的主人公克洛德·格。作者在描写这个人物时,笔端饱含着感情,读者在了解他不幸  相似文献   

14.
T·S·艾略特的读者无不有这样一种感觉:他那充满着才气、闪耀着灵光的作品时而现实,时而神化,晦涩难懂,他的作品让人难以卒读的原因是多重的,然而他善于用神话去创作无疑是一个重要和值得探讨的方面. 现代文学家的神话创作倾向在艾略特那里表现得尤为强烈,而且带有明显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他倡导文学家运用“神话手法”进行文学创作,并断言这种手法对现代派作家来说是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布鲁姆日”一百周年,从爱尔兰到中国,全世界都在庆祝这一节日和纪念詹姆斯·乔伊斯。与此相比,我国对鲁迅的宣传和纪念活动显得逊色不少。比较鲁迅与詹姆斯·乔伊斯,可以让读者重新审视我们对鲁迅价值与地位的评价和我们对他的宣传与纪念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学习鲁迅的爱国主义和战斗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很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盖茨比——美国梦的牺牲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F.Scott Fitsgerald)于1925年发表了他的杰作:《伟大的盖茨比》.这部长篇小说的问世,受到了文艺批评界的赞赏和推崇,被著名的诗人兼批评家托·斯·艾略特(T.S.Eliot)誉称为“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它被讨论,被赞美的次数不逊于20世纪任何一部美国小说.许多批评家一致认为《伟大的盖茨比》的主题是关于美国梦的幻灭.美国梦的幻灭是20世纪以来美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的主题.德莱塞的《嘉丽妹妹》、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及本文所讨论的《伟大的盖茨比》都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这三部作品中的主人翁都是美国梦的牺牲品.但是,“嘉丽妹妹”和马丁·伊顿是被美国梦中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异化了,而盖茨比更富于浪漫主义的理想,他并不希罕毫华的生活,他向往的是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享受——纯洁的爱情.为了爱情,他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的追求与毁灭极具有悲剧性,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美国梦的腐朽性和盖茨比追寻它的盲目性,从而得出盖茨比是美国梦的牺牲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沃佩尔(James Vau-pel)博士说,“不存在固定的寿命,”基本生物学没有指定一堵我们缓慢地向它走去的死亡之墙。他说,人们活得越来越长久,而且,他认为没有理由猜想,这种趋势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放缓或者停止。他应该知道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阿尔贝·卡缨认为:“文学从来都是形象的哲学。”这种看法完全适合于思想家让—保尔·萨特。萨特1974年8—9月在和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最后一次谈话中说:“我要在提出我对世界的看法的同时,让我的文学作品或随笔中的人物,按照这种观点生活,我是在给我的同代人描述这种观点的。”可见,文学是萨特用来宣传自已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工具。1975年,米雪尔·贡塔问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政治和哲学。”事实上,文学不仅是萨特参加当代社会政治斗争的武器,也是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媒介,萨特毕生对它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波伏瓦在她的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他既喜欢司汤达,又喜欢斯宾诺莎,他拒绝把哲学同文学割裂开来。”(《一个循规蹈矩的女子的回忆录》)  相似文献   

20.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由著名的学者、神甫变成一个杀人的魔鬼的人物形象———堂·克洛德·孚罗洛副主教 ,并通过他坎坷、不幸的一生 ,真实地反映出了法国社会1 6世纪人与宗教的斗争 ,人性与兽性、神性的对峙 ,美与丑、善与恶的冲突 ,科学与神学的交战。但是 ,长期以来 ,爱斯梅拉达作为善的代表过于光艳 ,使得克洛德·孚罗洛副主教作为恶的代表便处于次要的位置 ,部分读者只是片面地把他当做一个“贵族统治和反动宗教”的代表人物 ,或者只是简单地认为他是宗教力量的牺牲品。雨果在《海上劳工·序》中说 :“宗教、社会、自然 ,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