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郑晓峰 《北方论丛》2012,(2):115-120
《左传》涉及梦的叙事共计29处,记梦是《左传》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的梦象以及巫史占梦,符合生活与事理逻辑,是对社会生活的虚幻反映和抽象玄思。有的梦象带有原型意象特征,是民族集体意识的表象。巫师的神秘释梦方式逐渐被史官的重人事重逻辑的释梦体系打破,反映《左传》叙事文化由巫到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日人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是关于<左传>整理和注释的重要著作.它对<左传>整理的贡献首先体现在校勘上,其校勘特点主要从校勘方式和校勘方法两个方面显示出来.<左氏会笺>在校勘方式上可以归纳为存真求善、做校异、订讹误三种;在校勘方法上则可总结为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几种.通过对<左氏会笺>校勘方式、方法的举例分析,并展现<左氏会笺>的校勘情况,说明其校勘不仅使<左传>的古钞本更臻于完善、精粹,而且丰富了校勘学的释例.  相似文献   

3.
罗军凤 《学术论坛》2008,31(3):185-189
文章从考辩<左传>之"传"名出现的历史背景入手,证明<左传>之"传"名晚出,<左传>原本不是<春秋>之传.而经学历史上称<左传>是史,并没有否定<左传>是<春秋>之传,且用<左传>的史事阐说经义.<左传>非<春秋>之传,亦非传统意义上兼经之用的"史".  相似文献   

4.
陈才训 《天府新论》2008,(1):148-153
作为最早成熟的史传作品,<左传>对古典小说产生了明显影响.<左传>高超的志怪艺术及其从中表现出来的开创性描写,给后世志怪小说以直接启示,使它成为后世志怪小说的重要渊源.<左传>还是古典小说重要的素材渊薮,一些古典小说在素材的选取上与<左传>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许多情节就明显地借鉴和模仿了<左传>.许多由<左传>开创的叙述手法如"记言中断法"、化实为虚法、行人辞令艺术等,也被古典小说很好地继承.  相似文献   

5.
<左传>作为十三经之一,在经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至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清代汉学的复兴,清代<左传>学的主要内容是以考据学方法研究<左传>.<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过程及其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左传>考据学的发展,即重新确立了<左传>在<春秋>学上的地位、提倡以训诂考据方法研究<左传>以及坚持<左传>的经学正统地位等.  相似文献   

6.
<左传>第一次将上古原始叙事文体的粗线条记事加以细化,完整地记载一个史实、事件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开创了"言事相兼"的叙事文体体式.<左传>的这一叙事特征,其内在成因是对"礼"的记载:作者自觉地将"礼"作为记述历史的中心视点,以事明礼,使<左传>始终参照礼来记事;而"礼"以过程和细节表现其意义,要求记录者对事情的本末和细节特别关注.礼仪的言行相兼及记言明义,使得<左传>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事必兼言的写作手法,由此形成了言事相兼的全新叙事体式.  相似文献   

7.
刘明  孙荣秀 《河北学刊》2007,27(3):111-113
《左传》以其张扬的理性精神,昭示着春秋时期史官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卜筮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左传》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并存的产物。本文从《左传》文本中出现的大量卜筮现象入手,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巫官文化和史官文化彼此的消长情况。《左传》中记载的卜筮现象,正说明史官文化最终覆盖了巫官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左传>中对<周易>的应用,反映当时人们对<周易>的认识,其中占筮的主要方法是以卦象来论断吉凶的.其中涉及的卦象与<系辞>、<说卦>、<杂卦>的内容基本一致,是较为复杂的象数体系.<左传>中人们在用<周易>占筮时,结合人的德性,将对成败得失的评价和道德价值的评判联系起来,将对社会政治规律的探索和人的德性联系起来,体现了对人自身社会属性的重视.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后代人性论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陈松青 《中州学刊》2004,(3):112-114
史料证明,在先秦不同层次的史官中,有的史官已从宗教事务中分离出来,参与处理国家的内外政务,但当国家举行重大祭祀时,如果他们受到君主的委托,仍可代行祭祀之事.由此可知,身为"左徒"即史官的屈原,祭祀已非其主要职责,但由于他受到楚怀王的委托而主持了一些重要的祭祀,因而创作了一些祭歌和招魂词.据此可以解释屈原为什么既有<离骚>、<天问>、<九章>一类具有理性色彩的作品,又有<招魂>、<九歌>一类非理性的作品.不难看出,从"屈原-史官"这一线索出发,可以在屈原研究中取得一些全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是目前坊间考证最为完备、资料最为齐全的<左传>注本,学者对<左传>的研究,往往离不开对杨<注>的参考.但由于篇帙浩繁,杨<注>文中不免有所纰漏,本文因举其疏误阙略者三处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94-97
《左传》中的许多梦象生于恐惧心理。有的生自战争恐惧,参战将领的梦象出现在交战前夕,梦象与战争恐惧的关联有的很明显,有的则比较隐晦。有的梦象生自对权力危机的恐惧。权力危机又有内忧和外患两种类型,有君主的权力危机,也有臣下的权力危机。有的梦象生于复仇恐惧,因担心被害方复仇而出现梦象。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嘉学者研治<左传>,一方面崇汉尊古,另一方面集矢杜<注>.焦循的<左传>研究,不以搜求汉儒旧说为主,也不满足于仅以名物训诂匡正杜<注>之讹,而是着力从义理的角度批判杜预,否定杜<注>的思想价值,并认为<左传>违失<春秋>之义,跳出了汉学的藩篱,在清代<左传>学中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周易>的原貌乃是古代占筮之书.<左传>、<国语>所记载的十六则"神奇灵异"的<易>筮实例,令后世学者论说纷纭.历代学者关于<左传>、<国语>筮例的论述,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寻绎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左传>、<国语>筮例提出拟议和评判.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三<颂>的主导思想倾向是颂人而非颂神,颂时王而非颂前王.<颂>诗的宗旨在于颂"今",而不在颂"古".<颂>诗的根本性质是颂美时王之盛德、成功.<周颂>31首诗只有4首可视为颂神,余皆主颂人.<商颂>大体作于殷商后期,亦主颂时王.商、周之<颂>皆以颂天子盛德、成功的方式告神,<鲁颂>纯颂时王,无告神之意.对<颂>诗所颂对象性质的认定是阐释、研究<颂>诗的基础和出发点.以三<颂>所颂对象为考查重点,在此基础上总结<颂>诗的性质特征和创作规律,以揭示<颂>诗的本相.  相似文献   

15.
琴神、基督与酒神——《琴神降临》男主人公的三重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悲剧<琴神降临>中的男主人公瓦尔具备琴神、基督与酒神的三重神性,表达了他对艺术家形象的理想化认识:真正的艺术家除了有卓绝的艺术天赋外,还具有三重身份,即禁地的闯入者,如琴神俄尔甫斯;人的救赎者,如基督;人与世界的悲剧本质的拥抱者,如酒神狄俄尼索斯.  相似文献   

16.
"申"乃"神"之初文,为电之象形.电随雷雨,有滋生万物之功,故滋生万物成为神的核心内涵.在<老子>中,神与谷结合,为谷神,成为天地之根、万物之源.在<庄子>中,神融入生命,为藐姑射神人,成为万物的滋养者、精神境界的开辟者.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中"有如 名词结构"共出现了10例,另外还有一处用法相同的"有若 名词结构",其中"有如/有若"的词汇意义是"犹如,好像",这类句子就修辞方式而言,属于省略本体的比喻手法的运用.而且本文所探讨的该类句式,均有用于誓词的上下文语境,形成<左传>修辞艺术方面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赋是唐代进士科考试中的重要文体之一,主要由所司命题.把握题目出处不仅利于应试者体察命题旨趣,切中题意行文展才,同时有利于对唐代试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唐代进士科试赋题目出处广泛,或取古事或征今事,但以古事为题者明显处于优势,尤以儒经、史传、道家经典为主,表现出浓厚的宗经、重史和体道特征.其中以儒经为题者,<尚书>、<礼记>、<春秋左传>为重;以诸史为题者,<史记>为重;以道家经典为题者,<庄子>为重.  相似文献   

19.
薛亚军 《阴山学刊》2001,14(1):16-20
《左传》中根据梦象、占梦经验和其它知识,利用直解、转释、反说等方法预言人事未来吉凶的梦占预言多所应验.梦占预言的记述和描写不仅在《左传》中起到系连相关材料、增强史籍可读性的作用,而且对中国古典小说戏剧和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左传>小题材的运用很有特色,在成就<左传>经典化方面功效不可小视.小题材的大量引入,既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独特视角,也反映出历史时代的变迁,还使得事件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真实.这些小题材不仅传递出春秋时期社会变化的文化信息,还有着重要的文学功能,在成就<左传>文学经典地位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