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面对新媒介,当今的电影处于一种扩展的现状之中。银幕作为电影装置的核心构成,同样面临形态、内涵以及与观众关系的重塑。曾经,影院作为柏拉图的洞穴,银幕成为展示或遮蔽的装置,观众的位置被限定。随着新技术的引入,银幕或成为观众进入镜像世界(AR)和“元宇宙”(VR)神话的入口,回应着早期电影“乔西叔叔”进入“活动影像”的预言。此外,屏幕也逐渐摆脱影院装置,新屏幕正在成为全景监视工具和数据流的集合,并建构着屏幕与观众/受众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2.
《银幕艳史》是一部具有自指性白话现代性质的纪录剧情片,也是记录了中国早期电影和观众结构及其转变的范例。从性别的角度检视身体和电影科技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女演员的银幕形象和影迷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中国早期电影是由媒体传导的、具有白话性或通俗性的一种现代体验,女明星的身体是中国20世纪早期现代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新中国电影画廊中,有许许多多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他们铸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钢筋铁骨,培养了人们不畏牺牲的浩然正气,他们的英雄壮举辉映银幕,教育和鼓舞了我们一代人。今天,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百部爱国主义影片”放映活动,多年未见的“英雄们”再次走红银幕,一组组蒙太奇镜头向青少年们讲述着过去发生的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美故事。那么,当年在银幕上扮演“英雄”的艺术家们今天在想什么干什么?请看——  相似文献   

4.
于蓝和田方,这两个响亮的名字,早已定格在新中国闪光的银幕上。作为红色革命伴侣,他们在银幕上的形象无比璀璨和辉煌,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那样的坎坷和曲折,充满了悲情,更充满着传奇。记得12年前,著名作家魏明伦在为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于蓝70岁生日的题词中写道:“……此江姐,彼江姐,观众难分彼此。好一座光辉塑像,盖多少闲花野草?不枉您50年粉墨生涯,70岁巾帼高寿……”的确,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人们绝对不会忽略于蓝这个响亮的名字。她主演的《白衣战士》、《翠岗红  相似文献   

5.
银幕意大利     
Dagny 《中国农村》2011,(12):132-137
绝佳的自然风光、时尚与人文并重的独特气质,让意大利成为全世界永恒的焦点,也是意大利风光频频出现在银幕上的原因。不妨跟着那些知名的电影与明星前来造访意大利,你会发现这些城市在现实中看起来远比银幕镜头更为唯美、生动。  相似文献   

6.
以电影学者汤姆·甘宁的“吸引力电影”(cinema of attraction)为论述起点,作者在分析和总结晚近电影放映和电影语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力电影”(cinema of experience)这一重要概念,用以指认全球影像创作领域出现的一些大胆美学实验。相较于叙事,以伊纳利图、李安和诺兰为代表的探索者近来更关注影像体验感、沉浸感的营造,更看重如何才能让影像诉诸观众的“情动力”(affect)和“全感力”(sensorium),将观众最大限度地带入到叙事中,近距离乃至“无距离”地具身体验人物的所见所触所听所感。这类影像实践,就是“体验力电影”,这些电影构成了流媒体时代银幕影像感知革命的核心,也代表了晚近电影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电影《李双双》塑造的女主人公李双双,以其大公无私、美丽爽朗的形象成为社会主义时期银幕新人的代表。影片中李双双的政治意识以一种浑融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以涵容民间公义、情理的方式来发挥作用,从中可见出,乡村传统的道德伦理、情感结构和生活经验在新人的主体生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李准将敢于斗争和“不记仇”的性格赋予李双双,创造出一种理想化的主体形态。喜旺则代表着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大多数农民的状态,通过“先结婚后恋爱”,转变为更加符合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的主体,而双双也和喜旺建立起一种更为平等的夫妻关系。在新人的塑造过程中,编剧、导演与演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张力,从中亦能够看到上海电影传统与延安电影传统的对话与冲突。  相似文献   

8.
日益风靡的网络游戏促发了电影对其进行“再媒介化”的创作,由此诞生了一批“网游电影”,《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即其中的两部代表性影片。与之前的电影对单一物理现实的呈现不同,这两部影片转向了对科技仿真现实与物理现实的共时思考和同时表现,其中内含着“网游电影”之“一个银幕、两种现实、三重世界”的结构关系,亦显示出“网游电影”与传统电影在叙事、主题、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及差异。此外,“网游电影”在吸收游戏元素的同时,又受到了电影艺术的规约和再编码。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2011,(6):76-79
你是否想象过,如果自己的家出现在大银幕上,会是什么模样?杰西卡·弗莱舍曼的家作为电影《孩子们都很好》的拍摄场地,不仅通过大银幕供人们参观,还因该片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而得到了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图说万象     
《山西老年》2014,(1):14-14
补——在票房不断创新高的国内电影市场,“看电影”正逐渐演变成“看明星”。影片再烂,只要是明星大腕主演,就有观众涌入影院。一边是不断追涨的明星巨额片酬,一边是屡屡出现的高票房“烂片”。  相似文献   

11.
按照动画的传播手段来说,通过电影进行传播的动画片是其中一种最主要的形式,而有一定长度、有故事情节的“影院动画片”更是在观众中最具影响力,它的优劣程度已成为考察一个国家动画制作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影院动画片的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通过考察目前中国影院动画片现状,提出制约影院动画片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剧本,同时通过分析指出,对历史素材进行改编是解决当前中国影院动画片落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四人帮”极“左”思潮的被彻底清算和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展开,电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成绩斐然,令人鼓舞。反映当代人民现实生活,把他们的荣辱、悲欢、理想和追求,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化在整个电影艺术形象体系的创造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日益提高,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不断产生,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应该承认,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比,电影艺术则显得步履迟缓,思想艺术较为贫弱单一。一些统计数字也令人忧虑。1984年7月号《大众电影》。登载了中影公司胡健答该刊记者问时说:“城市观众人数是不断下降的。从1980年至1983年,城市观众共下降了二十亿人次……城市放映收入共减少了一亿元。今年仅元月份又比去年同期少收入数百万元”!看来,从电影艺术自身去探寻人们对电影日益冷淡的原因,接受审美水平越来越高,趣味越来越丰富广泛的观众的挑剔、挑战,夺回失  相似文献   

13.
经过六年的努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票房、银幕、影院数量及观影人次持续增长,国产影片质量有所提高,占据国内市场主阵地,中小成本制作影片更具本土市场竞争力,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何提高影片文化内涵,以质取胜,吸引更多观众,规范国内电影市场秩序,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的电影银幕上,毛泽东的艺术形象一直是许多电影艺术家、电影观众所热心关注和向往的焦点之一。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对毛泽东形象的塑造大致历经了四个明显时期,即偶像符号时期、动态表现时期、外在典型化表现时期、内在心理剖析时期。每一时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特有的艺术审美特征(包括局限和不足)。并且,这类题材影片的创作正在不断丰富、深入和完善,其前景颇为喜人。  相似文献   

15.
在世纪之交电影“大理论”受到全盘质疑的大背景下,当代关涉电影本性、电影叙事、观影体验以及影像与观众关系等重要观念的电影现象学思潮,不仅为我们重新认识和定义电影提供了鲜活独特的切入角度,促使我们更完整丰满地思考电影这一19世纪诞生的“老媒体”,而且也开拓、启迪了“大理论”退潮后僵止的理论路径,有助于我们思辨性地把握和理解数字“新媒体”条件下日益普在性的影像与人类、屏幕与日常生活浑然一体的社会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期影坛主要出现了五种电影思潮,即“教化”思潮、“为人生”思潮、“娱乐”思潮以及“为艺术”思潮、“革命”思潮。这是中国早期电影家、影评人和观众,对于电影与社会人生的关系,对于电影的审美特性、艺术表现、美学价值等的思考和探讨,体现出当时中国人对于电影的不同理解、阐释和认知。这些电影思潮伴随着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而又在或相同或矛盾的“合力”推动下,初步建构了“中国现代民族电影”观念。  相似文献   

17.
想象力,是人的一种心灵能力或主观能力,具体到电影,则是为电影创造新意义的一种精神能力。电影的想象力问题关涉电影理论的两个命题:一是电影如何看,即如何想象;二是电影如何影响观众或观众如何看电影,即如何想象电影。在第一个层面,从明斯特伯格开始,电影与心灵的类比便已出现,想象力作为人类心灵的隐秘机制成为阐释电影媒介之本体与效果的重要维度;在第二个层面,相比文学等其他艺术媒介,电影因与意识的同构性以及影像的具象性常常被批评为剥夺了观众的想象力。走向抽象性、实验性、先锋性的艺术电影,以及想象力充沛的幻想类电影,是在影像内容与表达形式层面进行变革,以提高观众的想象力参与程度。数字时代愈发多样化的电影形态及观影与电影消费的新方式,推动电影受众由观看者变为协作者、产消者,为观众积极发挥想象力,即完成一种后电影时代的想象力消费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提要]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语境下,为数字技术强力促动着的世界电影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使电影艺术发展史的重新审视与分期界定显得极为必要。过去的结论大多截止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笔者在十年前曾撰文提出世界电影史的“四分期说”,考察对象也仅止于1999年。结合对21世纪以降世界电影的分析与总结,我们提出世界电影史的“五分期说”,即将一百二十余年的世界电影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形成时期(1895-1927)、成熟时期(1927-1945)、变革时期(1945-1967)、振兴时期(1967-1999)和革新时期(1999年以来),并说明其分期理据,概述五个分期的世界主要电影思潮、流派及新成就。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武侠电影中,“英雄主义”情结已经作为一种大众心理积淀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潜在的心理意识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但随着观众审美情趣的提升,英雄形象的人物符码逐渐发生位移,曾深受观众推崇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从影像舞台中渐渐淡出,转而被一种更加亲民的“新英雄”所代替.  相似文献   

20.
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透露,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8.3亿,同比增长34.52%;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目前全国银幕总数已达2.36万块。在中国电影市场大繁荣的今天,可喜的数据和更多片方的加入,给电影营销界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那么,如何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卖"好电影这一特殊的产品?是我们亟待讨论的问题。本期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是危机管理专家曹志新。对话嘉宾分别是合润传媒总经理王一飞,北京无限自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在影业有限公司总裁朱玮杰,北京迪思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互动创意部总监汪欣,疯狂电影CEO彭强。特邀参与嘉宾是九龙品天(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媒体总监陈小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