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维齐非齐”是荀子所提倡的一种国家和社会治理理念,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阶层分化所引发的阶层关系问题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维齐非齐”中蕴涵的社会分化与和谐相统一、以维护社会公平为基础、以礼治与法治为保障的思想内容,有益于当代合理划分社会阶层及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协调阶层矛盾;有利于改善民生以达成“维齐”的目标及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缩小阶层差距;有助于以礼作为阶层行为的准则,以法作为阶层行为的底线,规范阶层行为;达成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榆林市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随之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不断变化,社会阶层结构基本形成了八个社会阶层谱系。社会阶层结构嬗变对榆林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社会阶层结构的构成向多元化发展;社会阶层嬗变逐步从身份到契约转变,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以职业分化为基础;社会阶层结构具有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变化趋势。笔者坚信,通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榆林市社会分层的结构和机制也会更加健康合理、充满活力,并终将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有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即阶层结构类型一般会从金字塔型走向微榄球型,阶层分化依据一般会由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阶层分化过程一般会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型分化。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也有其一般性与特殊性,即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既遵循其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4.
孔子这位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创立儒家学派并且四处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终不得志,只能郁郁而终,其命运可谓充满了悲剧的色彩。在春秋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反智主义日趋盛行,孔子及其所保存和推行的旧有的政治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变革的需要。而此时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智主义思潮迅速蔓延并且对以前的“王官之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孔子学继尧舜,道承文武,其相对保守的思想及政治主张在反智主义日趋盛行,现实功利色彩渐浓的社会现实中就无足轻重。而这一点正是其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 0— 90年代 ,科技革命掀起新的高潮 ,整个西方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经济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劳动市场结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都发生了剧烈变动 ,加上 80— 90年代之交 ,苏联东欧剧变、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等都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即由福特主义资本主义时代向后福特主义资本主义时代过渡。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新保守主义正是上层建筑领域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范畴内各种新变化不断适应的结果。新保守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全面渗透 ,引发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危机和劳动社会危机 ,为极右翼政治思潮的泛滥提供了经济、社会土壤 ,尤其是“9·11”事件后 ,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日趋强硬 ,整个西方社会政治钟摆不断向右倾斜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社会的阶层分化与阶层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利益、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利用2003年度GSS调 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阶层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在资源与机会、社会交往、社会评价、阶层认同 和职业流动上,阶层间的分化日益明显。一个和谐的社会并非一个不存在社会阶层,不存在阶层间不平等、阶 层间冲突或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控制阶层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再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有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阶层结构类型一般会从金字塔型走向橄榄球型 ,阶层分化依据一般会由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 ,阶层分化过程一般会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型分化。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也有其一般性与特殊性 ,即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既遵循其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育功能从原有的促进循环到了引发阶层身份复制。教育功能的变化是中国社会阶层化和社会结构趋于断裂的结果。现阶段中国阶层分化日渐清晰、总体性精英阶层已经形成,教育不公和精致编码的运用增进了阶层之间的“屏蔽”,同时由于目前社会流动标准转向文化资本的多寡,上位阶层因此将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纷纷投入教育领域,弱势阶层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阻滞下层子弟向上流动。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教育将成为阶层身份复制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深圳调查数据,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结合十大阶层理论,调整社会阶层划分方法;透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户籍、代际、代内三重视角,综合考察农民工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型”,普遍分布于蓝领、雇员阶层;多数农民工通过进城务工实现上升流动,城镇打工期间则以平层流动为主;农民工阶层体系的平等性、公平性和开放性虽有较大改观,但与城镇居民尚存一定差距。当代农民工群体已经分化,“社会封闭”“阶层固化”“结构化与再生产”趋势初步显现,“碎片化”和“集团化”特征尚未出现。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收入差距扩大与社会结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一个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正在初步形成.然而,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还不是现代化国家所应有的“橄榄型”,而是“倒T型”.这种失衡的社会结构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这就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引发社会风险.因此,对这种“结构性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观察社会结构失衡所带来的风险状况,以期在风险出现之前就预先发出警报,我们设置了“社会结构失衡风险的预警系统”(SSDREWS),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结构失衡风险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伴随国际经济动荡与国际市场风险的不断加剧,中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反而出现逆市爆发性增长。西方发展成熟的跨国公司理论对于探讨中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具有启发意义,但是不适用或者不完全适用中国公司,借助最新研究成果,将中国公司对欧美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真实选择权”理论进一步推广至广大发展中国家,并建构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中国公司2010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分析认为,作为新兴市场的典型代表和“世界加工厂”,中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就是在海外建立或获取一种“真实选择权”,以规避日益扩大的国际资源价格风险与人民币汇率风险;换言之,国际市场风险越高,海外“真实选择权”价值越大,中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就越多,反之亦然。分析结果表明,利用2010年以来中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月度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完全支持“真实选择权”理论。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界对美国教育史学的早期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美国教育史学萌芽于殖民地时期的历史书写之中,在经历了殖民地时期的基督教历史写作、建国初期的民族主义历史写作之后,美国教育的历史写作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以宽泛的文明叙事为主流的“辉格派”历史写作风格。但在19世纪晚期德国历史主义和美国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在美国历史学科学化和美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两股浪潮之中,产生了美国教育史写作的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杂糅了德国历史主义,继续沿着美国教育史写作的文明叙事道路前进;而另一条则开启了美国教育史写作的教科书模式,这虽然反映了教师教育专业化对美国教育史教科书编写的迫切需要,但导致了美国教育史学中的工具主义,是对美国教育史写作传统的反叛。这一反叛在20世纪50—60年代职业史学家的系统反思之后被抛弃,“温和修正派”对历史写作的实用主义的批评使得美国教育史学重回宽泛的文明叙事形态,同时正式完成美国教育史学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3.
考察晚近国际私法的发展可以发现,打破冲突规范只追求冲突正义的单一价值取向,倡导法律适用体现实质正义已经成为国际私法的一大趋势。但对于实质正义的实现方式,美国采取了与多数国家不同的方式。总的来说,美国采取的“革命”方式较为激进,而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采取的“改良”方式较为稳健。从实践中的运用来看,欧洲国家的法律选择规则改良方式更有利于实质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职业与社会变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格局转变为多元格局,而日趋多样化和不断分化的职业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国社会结构趋向多样化的社会变迁。本文通过一些统计数据,从中国改革以来职业变化综述出发,分析了我国职业变化的趋势及特点,评述了职业变迁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关系,并就此提出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由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演化转变为“十大阶层”。值得关注的是改革30多年来,中国中产阶层正处于崛起阶段,尽管这个阶级阶层结构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然而一个现代化的阶级阶层结构雏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庸思想内蕴的目标诉求和方法论逻辑,揭示了社会中产化的标准模式、实现路径和应当主体,因而提供了当代中国本土社会中产化理性发展的整体方案,这对于规避社会阶层结构“断裂化”,合理趋向“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基于依附理论体系创建形成的教育依附理论,以“中心”与“边缘”作为逻辑基点,研究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西方工业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控制”和“被控制”关系及成因。在这一理论视域下审视和反思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但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警惕学术殖民主义的侵蚀、学术自我殖民倾向的泛滥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丧失,更需要我们冲破依附发展的桎梏,努力实现从“文化趋附”到“文化自立”的转变、从“模式效仿”到“模式立新”的转变、从“学术依随”到“学术引领”的转变、从“西方标准”到“中国标准”的转变,由此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由依附发展迈向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引领发展,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腐败多发、社会不稳、产业结构升级难和经济发展滞缓等,使中国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风险。因此,在剖析可能阻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路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城镇化;建立廉洁高效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止官僚主义作风和调整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二十多来,中国社会阶级结构从“二个阶级、一个阶层”演变为多阶层,这一演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党应在多阶层分化局面中从执政的合法性视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社会整合功能视角、实现党内民主从而代表各阶层利益视角等方面综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东欧中亚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阶级结构的变化便是这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推动阶级结构发生改变的诸多因素中 ,这些国家的历史传统、所确立的目标模式以及所推行的实际政策和具体操作方式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今天东欧中亚国家阶级结构的面貌可以概括为 :两大基本板块 (即“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的二元格局 )、四个主要阶级 (即官僚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雇佣劳动阶级 )。无论是就种类还是就属性而言 ,这些社会集团时下都带有鲜明的转型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