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知”分配是建立在现代知识分工基础之上 ,以知识 (智力 )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 ,并以此衡定其所创造价值大小的一种新型的分配方式。这一新型的分配方式 ,第一次使知识贡献与价值分配明确地结合起来 ;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 ,对复杂劳动的知识价值的全新认知与确立 ,它突破了传统的“物质财富使人获得权力”的陈旧模式 ,也突破了传统的“权力使人获得物质财富”的畸形模式 ,创造了“知识贡献使人获得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又使人更好地获得知识”的全新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化,显示出知识与经济的同一化、复合化新趋势。按“知”分配使知识贡献与价值分配明确地结合起来;它是建立在现代知识分工基础之上,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并以此衡定其所创造价值大小的一种新型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独立的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增长和价值形成中起巨大的作用,收入分配应与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贡献相适应,按知分配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体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现代形态的伦理学面临进退维谷的局面。一方面,走出现代伦理学之困境的出路在应用伦理中;另一方面,面向生活世界的应用伦理学面临着实证化和丧失价值理性的危险。经济良善生活的道德论证也面临着困难。本文的思路是:首先回答和解决现代性伦理所面对的生活世界,只有深刻地认识和融入现代性的世界图景,才能为现代人的存在寻获栖居之所——现代人的良善生活;然后再探寻哈贝马斯现代性交往话语的逻辑,以期奠立区别于先验语用学的经济—伦理生活世界的良善生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 ,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为促进知识所有者知识投入积极性的提高 ,有必要重视按“知”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按“知”分配 ,仍然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 ,其理论基础仍然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按“知”分配的实现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按知识资本分配的几个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界对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有很多讨论。而按知识资本分配也受到了关注。本文认为按知识资本分配与按劳分配无实质区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按知识资本分配的理论基石 ;知识资本的价值表现和衡量是解决按知识资本分配的数量问题的关键 ;知识资本的产权关系是分配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否定性行动”的存在性在行动哲学中一直备受质疑。以克拉克为代表的否定派宣称它不可能是行动,而以摩塞尔为代表的肯定派则认可它的存在性。梳理和分析两派的观点与论证,可以发现争论的焦点在于“否定性行动”能否指称外在事件。通过反驳否定派的两种典型论证,对“否定性行动”的可能性问题作出如下结论: 如果坚持行动的事件因果论进路,那么“否定性行动”只能退化为一种指称肯定性行动的否定性描述; 若允许基于意图因果的心理行动,则“否定性行动”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行动类型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工程社会中的地方性知识是影响工程与社会之间互构关系的社会规范,包括文本与话语、常识、社会结构三种类型。作为典型的小传统范畴,是否遵从地方性知识决定了工程能否成功"嵌入"社会。在工程社会性分析中,参与观察有助于识别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的工程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互适性、差异性、脆弱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地方性知识视角在工程社会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认为只有尊重、保护及合理利用地方性知识才能确保工程成功"嵌入"社会。  相似文献   

9.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的一种基本分配方法。“服从资本的意志和利益”是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按劳分配的“劳”仍然是生产要素的构成部分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不仅具有其合理性 ,而且具有“结合”的客观经济条件。又由于“按劳分配”是社会分配的主体 ,因此 ,“符合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则是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学发展史中的元命题和关切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的观念范畴, “自然美” 因其自身无法消 除的 “价值” 倾向从来不曾、 也不可能 “科学” 地言说。 “自然美” 成为问题既因 “自然” 概念的歧义性, 又缘于不断更新变化的美学与生活等 “现实” 因素。 “自然美何以可能” 是从存在方式上探讨自然美的核心 议题, 它的另一面相即自然的 “审美模式”, 在学界已有且通行的 “如画模式” “比德模式” “天成模式” 和 “宇宙模式” 等基础上, 还可以 “文化记忆” “共情体验” “人的力量” “介入选择” 等模式作为补充与 丰富, 其所体现的核心是人在自然美形成中的基础作用、 变化形态和 “言说” 方式。 探讨自然美 “问题” 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和理论启示, 主要体现在: 其一, 能够有效拓展、 更新、 反思美学学科以及现实 “自 然” 对象及概念的流动感知内涵; 其二, 以 “平等” 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有力冲击、 平衡着以 “自由” 为 最高原则的美学及审美活动本质的论调; 其三, 有效消解美学史中长期并存的 “自然美” 与 “艺术美” 孰 高孰低的选择性悖论和等级制观念; 其四, 以回到 “物” 自身的方式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再 辨识、 再体认, 最终有力维护人之理性与感性等统一的完整性, 表征对人之现存经验的高度关切和人之超越 超验的形而上构建。  相似文献   

11.
所谓孔子再认识,就是要站在今天的立场上,解读孔子何以成为圣人,孔子的学说和思想何以成为秦汉以降中国文化的灵魂。从孔子的时代入手,揭示出西周封建制不仅塑造了中国人所特有的生存样式,而且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因。进而在"己"、"人"、"欲"三者的结构中展开对孔子"仁"的哲学的分析,还孔子作为中国哲学家的本来面目。走孔子的哲学之路,为一个充满仁爱而自由的新中国而努力,是今天的中国人和中国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张江教授通过提出公共阐释,试图明确阐释的公共性,提倡生产并应用公共话语对文本进行合乎公共理性的阐释,对构建中国话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然而,理性是有限的,个体理性可能是混沌的,个体理性要达到清晰的公共理性更要历经无数艰难,公共理性还必须面对当代资本、阶层和新媒介技术的巨大挑战。阐释的公共性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超越认知,进入审美以及超越个人现实界,进入公共虚拟场,我们还是可以期望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汉语解释"实践存在论"时,需要注意其原始意涵和最初的哲学背景."实践存在论"把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结合起来,构筑出一个新概念和新体系,值得讨论.把马克思彻底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同海德格尔依托"此在"的"存在论"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些逻辑上的混乱与矛盾."实践存在论美学"成立的可能面临质疑.  相似文献   

14.
对于"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这样一个关涉到环境伦理学正当性的问题的解答,是需要通过历史审思、经验证实和理性澄明这样三重视角的关注来完成的,而且通过这种思考,我们可以对伦理学理论嬗变的逻辑进程和人的意义呈现与价值定位的方式有更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时代课题。在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美好生活”何以可能?这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将这一问题置于资本逻辑语境中进行检视,不难发现,“美好生活”与资本逻辑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引发现代社会生活危机蔓延是“美好生活”命题得以呈现的历史前提;资本逻辑自我扬弃的生活向度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动力支持;驾驭资本逻辑的生活回归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辨析“美好生活”与资本逻辑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阐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张力,从而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王蒙 《社区》2011,(32):54-54
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工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智慧。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与道德是有内在联系的,通过分析刑法的伦理品性,可以看到"惩恶扬善"的道德理念是刑法与道德的共同价值追求,这表明了刑法与伦理学"相遇"的必然性.这为追问刑法与伦理学"相遇"何以可能,为"刑法伦理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个人收益分配中包含按生产要素分配或按“资”分配的内容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物化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资”所内含的两大主要和本质构成要素。社会财富分配方式中引入按“资”分配因素对我国现阶段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资源 ,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效用。在重新审视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含义的同时 ,应关注按“资”分配的消极成分并进行制度化的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盛翔 《金陵瞭望》2005,(16):21-21
针对广东兴宁等矿难事故后逐渐浮出水面的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规定,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通知》下达之日起一个月内,即9月22日前,必须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