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区别于传统恐怖活动犯罪的新特性,导致传统对策机制失效.加之现有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治理手段的失灵,使得运用全球治理模式防控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成为必然选择.全球治理模式中的多元主体、 多层次防控机制能够衍生适用于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控.全球治理模式对我国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治理同样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我国应建立多元多层次的防控机制、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以有效应对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2.
白领犯罪作为一种独特的犯罪现象,自开始在美国出现以来就一直倍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介绍各国法学家、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对白领犯罪的讨论和研究,从白领犯罪的涵义与性质出发,运用结构主义、冲突主义、价值论等方法分析了白领犯罪产生的社会因素及对白领犯罪进行社会控制的相关措施,对我国防范与控制白领犯罪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也是网络金融犯罪综合治理的直接目标。立足于“金融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网络金融犯罪综合治理的各个治理要素之间应当相互支撑、互为关联,最终形成治理合力。网络金融犯罪综合治理作为一种高阶治理形态,不仅构建了由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共治”治理模式,而且开辟了博采多元手段、提倡德法双治的治理新路。为了贯彻保障创新与打击犯罪并重的治理理念,网络金融犯罪综合治理在强化治理对象的网络犯罪属性的同时,也应当秉持对网络金融活动的限缩性规制,方能实现积极治理主义下的合理治理限度。  相似文献   

4.
中美城市青少年网络犯罪时空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此类犯罪在中观层面随时间发展日益严峻,整体呈现出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递减的趋势。在微观层面,该类犯罪通常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少数具有择时性,呈现出线上聚集、线下分散、选择空间规训盲点等特点。中美两国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均采取多样化的具体防控举措,积极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犯罪治理效果。当前,我国在防范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方面缺乏有效举措,校园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尚未纳入现有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之中,少年警务工作方兴未艾、仍需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需要紧密结合网络犯罪时空分布规律,对该类犯罪传统防范措施加以改进:建立预警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公共治理方式;调动多元主体,加强社会治理,强化青少年与社会主流文化的联系;引导青少年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以内驱力预防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5.
晚近以来,刑法在呈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态势的同时,犯罪治理也逐渐上升到社会治理的高度,网络金融犯罪综合治理就是其中的典型体现。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存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视角对犯罪治理的参与,由此限制了犯罪治理效能的实现。为了推动犯罪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使治理效能取得“质”的突破,有必要引入评估机制。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网络金融犯罪综合治理效果评估机制的构建不能简单移植法治评估、政策评估等领域的做法,而是应当在解构网络金融犯罪综合治理内涵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理论范式,由此才能真正建构出符合我国犯罪治理实践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经济犯罪原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犯罪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首推英国学者希尔。他在1872年英国伦敦举行的预防和抵制犯罪的国际会议上作了题为“犯罪的资本家”的专门演讲,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惩罚经济犯罪的重要性问题。此后,美国社会学家苏遮兰教授于1939年提出了“白领犯罪”这一概念。他认为经济犯罪乃是一种“白领犯罪”,“白领犯罪”是受到社会尊重的具有崇高经济地位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而破坏刑法的行为。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白领犯罪”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也很少受到刑事追诉。这一概念的提出,修正了传统的犯罪集中于贫穷、低能的下层社会的错误观念,因此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
公司犯罪研究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犯罪是公司作为主体实施的犯罪。论纲分为三个部分:公司犯罪及相关概念的界定;观念变革与方法多元;研究内容与创新。论文区分白领犯罪、法人犯罪、单位犯罪与职业犯罪,认为需要更新研究方法、变革研究观念。论文拟从六个方面研究公司犯罪,实现四个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共治的治理结构下,乡村治理的主体拓展至包括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农村社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内的政府、农民、市场、社会等四维治理主体。随着治理环境多样、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关系多维,各主体间的利益协调关系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多对利益关系间的交互形成了多种利益矛盾:社区自治与政府管理间的博弈、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抵牾、乡村治理文化与法律规则间的冲突。协调这些利益,单靠法律治理是不够的,需要将软法治理引入到乡村治理的实践中,选择自治、德治、法治相统一的治理价值,进而形成软法治理的双重参与机制、效力约束机制与耦合衔接机制,用以弥合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规制困境,进而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惩治生态环境犯罪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司法大数据对我国刑法规定的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情况、基本样态、核心成因与治理之策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运用刑法手段惩治生态环境犯罪在我国取得了初步效能,尽管污染环境罪等典型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率近年来处于冲高回落阶段;但由于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生态要素的交互在空间与密度上依然广泛与密集;基于刑法惩治所压制的生态环境犯罪发案与犯罪的原始动能之间仍呈现出一定的二元离散;部分生态环境犯罪发案显示出犯罪人基于生活利益而获取自然资源的客观情形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依然存在;提升刑法治理生态环境犯罪的效能尚需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维提升,从而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高质量发展。就微观层面而言,基于司法大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等公共政策的影响,自2020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数量呈现出巨大下降。但需明确的是,此种下降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与暂时性,在本质上是由于人民群众基于居家不出而形成的。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常态化、精准化,...  相似文献   

10.
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作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在推动社会组织和社区公益事业发展,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核心在于合作主体间未形成利益共享格局.研究B街道公益创投个案,发现合作主体间存在着理念上"不同频、微冲突",行动上"不合作、难合作",以及制度上"不发展、难发展"等问题.要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及居民等多元主体的利益共享、良性互动的局面,则需要从理念、主体行动及政策支持等三个维度来构建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