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晓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3)
《梯玛》又称《梯玛神歌》,是土家族一部古老的歌乐。《梯玛》反映了土家族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展现了土家族人热爱生活、追求生活、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梯玛》是土家族两千多年历史的史诗。 相似文献
2.
向煦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正> 近几年来,反映土家族傩愿祭祀文化活动的资料得到收集和整理,使土家族源远流长的傩文化呈现于世,引起国内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文仅从湘西自治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还天王愿神像画》结构的一个侧面来探讨一下土家族傩文化的基本特征,傩坛中祭祀神像的历史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所罗门之歌》与民族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2):243-244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比较文学 ,作为一种跨越性的文学研究 ,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组笔谈即致力于探讨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分上下两篇。上篇中 ,何云波的的文章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选择与出路 ;李兰生则试图通过对中外文化关键词的清理寻求跨文化阐释的途径 ;王晓东以《道与逻各斯》和《中国阐析学》两本书为例谈如何寻找中国文论自己的声音 ;周春通过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小说《所罗门之歌》谈民族身份的失落与认同。 相似文献
4.
陈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
楚文化与纳西古文化有何关系呢?本文试通过纳西族《祭天古歌》与《楚辞》的比较分析来探索二者的关系,主要从它们相同相似的表现形式、共同的文化观念和相似的审美意识三方面进行论述,现分别阐述如 相似文献
5.
刘支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4):63-67
被誉为"土家史诗"的《梯玛神歌》,它与摆手舞、哭嫁歌、撒尔嗬、茅古斯等文化因子共同构成了土家文化系统,展现了土家人死生豁达、因果报应、纯朴憨厚以及生命纯朴本性的生命意识。本文把《梯玛神歌》放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中进行考察,分析《梯玛神歌》所包涵的地域性、文化多元共通、神秘浪漫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透析《梯玛神歌》及其仪式所蕴孕的文化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李同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湘鄂川黔一批热爱土家族文学的专家们,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修纂的《土家族文学史》即将与读者见面了。这是湘鄂川黔四省土家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喜事,作为鄂西土家族苗汉等各族人民自己的大学——鄂西大学,更是倍感亲切与兴奋。在此,我代表鄂西大学二千名师生员工,向《土家族文学史》的问世,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7.
段国超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7(1):23-31
本文对鲁迅小说《铸剑》的写作时间、地点和题材来源、时代背景,作了较周祥的考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最后还对作品中的四首歌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9.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大力推崇黑人民族文化,在其作品《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民间神话传说、黑人宗教、超自然因素贯穿全书。一方面,她把丰富的黑人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个饱受身心磨难的民族;另一方面,通过这些神话、宗教的运用,呼吁黑人同胞回归黑人民族文化,从民族文化中寻求本民族的精神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木基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132-135
杨福泉研究员的《纳西族文化史论》一书最近已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洋洋45万余字的学术新著,是作者30年来致力于纳西历史文化研究之集大成者。该书由8个部分组成:1·纳西族社会与历史概述;2·纳西东巴教文化发展史论;3·纳西社会的佛教、道教文化史论;4·纳西族哲学史论;5·纳西族艺术史论;6·清代“改土归流”与纳西族的文化变迁;7·纳西族哲学史个案研究;8·从丽江古城看历史上的纳汉文化交融。书前专设“导论”,附录有“主要参考书目”,洋洋洒洒蔚成大观。我认为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强烈地表现了所独有的特色。一、总体把握纳西族… 相似文献
11.
傅明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4)
中国与美国语文教材存在明显的异同点。主要不同点表现在编写原则、编写体例、编写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学法指导、语文能力的训练模式、课外阅读的指导等方面。《青蛙与蛇》是一篇广泛流传的寓言,同时也是中国教材引进西方课文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中国教材中对原版课文的改编很能反映中美语文教材在各个方面的差异。从中可以找到中美教材的差距,总结出美国教材编写的经验,探索语文教材编写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徐其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6)
在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的时候,马雅可夫斯基以其独创的楼梯式写了长诗《好!》,为十月革命铸造青铜像。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纳·赛因朝克图也以楼梯式写了长诗《狂欢之歌》,歌唱建国十周年,在革命诗歌创作和接受外来影响方面提供了很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田祥斌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文学大师加尔西·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而《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的获奖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也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就两部作品的色彩和艺术手法而言,这两部小说都是成功地将魔幻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不朽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杨茗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Z2)
《攻壳机动队》与《黑客帝国》这两部影片在立意与选题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风格上却迥然不同。这种差别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文化中的悲剧情结与美国的英雄主义文化都对各自民族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曹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1):96-98
立足于土家族和清江流域,着眼于土家族的社会生活与土家族地区的山川风物,去着力挖掘和热情吟唱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风情,以诗的语言集中表现土家族的整体艺术形象,刘小平是第一人.他熟悉自己的民族和土地,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土地,且又执着于做人和做诗的追求,因此,《鄂西倒影》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亮丽的人格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6.
叙述成长——《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叙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东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关于成长的叙事经验都来源于社会历史意识,具有“史”的可信度,“史传合一”是共同的叙事规范。《红旗谱》以阶级斗争为叙事动力,由农村说书艺人线性叙述朱老忠“在斗争中成长”,史传语言较有历史感;《青春之歌》以思想领路人推进叙事,由思想工作者线性叙述林道静“在受教育中成长”,理性语言少文采有说教味;《三家巷》则以生活网结点的异动和松解为叙事动力,由中学生诗人扇形叙述周炳“在生活中成长”,诗性语言极富抒情性 相似文献
17.
甘振翎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3)
托尼·莫里森是世界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巨莫的非裔美国作家.她的作品不仅具有黑人传道士布道或黑人音乐的那种震撼人心的魅力,还兼具现代文学的抽象、魔幻和社会政治功能等特征.通过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男女角色的分析,探讨莫里森对性别歧视、女权运动、民族文化的生存和两性关系问题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8.
梁斌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3):27-30
对《水浒传》的续书———《荡寇志》,人们往往从政治或道德等角度出发加以评判,这就难免有些简单化。本文从文化价值取向这个视角观照《水浒传》和《荡寇志》,发现《水浒传》体现了原始儒家思想,《荡寇志》则体现了官方儒家思想。最后从三方面考察造成两书文化价值取向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廖丽玲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04-106
虽然经过第一次解放,美国黑人今天依然面临被美国白人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危险。文章从主体性视角出发,对托妮·莫里森的名著《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民族主体性建构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彼拉多和吉他的引领下,作为第三代黑人代表的奶人记忆中沉睡的民族性被唤醒,毅然重返黑人世界的精神家园。奶人这一民族主体性重建的成功塑造展现了黑人成长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徐香阁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诗经·周南》第七篇《兔置》与《诗经·齐风》第二篇《还》,都是着意写田猎之事的诗作。两首诗的思想和艺术各有特色,皆可谓我国古代田猎诗之佳作。两诗在时间上虽有一定距离,但对后世文学产生一定影响却是一致的。两首诗的写作时间,前者为周武王时所作,即公元前一○六四年以前;后者为齐哀公时所作。哀公是齐太公的曾孙,是齐的第五代君主,名叫不辰。执政期间,没有值得颂扬的德政,周夷王听信纪侯的谗言而将哀公烹死。《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哀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