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斯通(R.stone)线性支出系统对江苏、浙江两省城镇居民消费问题在基本需求、边际预算倾向、需求弹性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江苏、浙江两省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在各省中已处于优势地位。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前提是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对内需产生影响得到众多研究结论的支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规模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与气候两类因素影响,其中,在综合消费支出方面,部分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较高,超过大部分中部地区;在部分地区中,影响衣着支出增加的原因除了气候以外,还可能有时尚元素。决策层在制定内需政策时,要依据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特征,通过出台差异化政策来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以便增强消费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居民消费不平等既是结果的不平等,也是起点不平等的部分影响因素。利用广东城镇居民1986~2009年的住户调查数据集,首次对较长时间段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基尼系数测算,并对各大类消费构成进行分解,结果发现:消费基尼系数一直攀升并长期高于收入基尼系数。各类别消费差距随消费热点的变化而变化。公共或半公共产品领域的消费不平等显著加大。服务性消费差距也在急速拉大,并对居民的全部消费不平等产生了促进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消费支出由可支配收入决定,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本分析报告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考察收入、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利率、物价水平、金融资产几个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造出新的变量,然后进行回归分析,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面板数据的弹性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在收入达到1000美元前后,文化消费中文娱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文娱服务消费的比例呈反向变化,它们的变化导致了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呈现出波浪变化趋势;长期来看文化消费的比例将增加,文娱服务消费将主导文化消费的长期变化。文娱服务消费对收入8000元以上地区的就业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文化消费的增长预示着文化产业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尤其是文化服务业。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居民消费两极分化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采用CHIP 1995、2002和2007年微观数据考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两极分化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消费人群逐渐流向上下两端,且向下流动速度更快;居民消费两极化现象有愈发严重趋势,越是处于消费分布两端,两极分化程度越高;在关乎民生的教育、医疗、住房消费领域,两极化现象更为严重,预示经济社会转型是当前我国消费两极分化不断加剧的重要肇因.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消费需求不足是需求不足的主要方面。本文着重分析在大额刚性支出存在的情况下 ,收入差距过大是如何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结论是 ,收入差距过大会强化低收入群体的储蓄行为 ,使他们的消费倾向降低 ,同时扩大低收入群体 ,这使得该群体的行为、预期和情绪对中、高收入群体的影响加大。其次 ,中等收入群体的危机感增强 ,消费倾向降低。最后 ,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对高收入群体有“示范”作用 ,同时 ,中、低收入者的不满情绪会使得许多高收入者有“隐富”行为 ,从而使得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降低。对此应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俊 《中州学刊》2004,(2):31-33
收入差距过大会强化低收入群体的储蓄行为,使他们的消费倾向降低,同时低收入群体的行为、预期和情绪会对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带来不良的影响,使中等收入群体的危机感增强,并降低其消费倾向;另外,中、低收入者的不满情绪会使得许多高收入者有"隐富"行为,从而也影响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入差距和粮食安全的视角,对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畜产品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形态和消费质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整体上看,畜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消费的社会化程度也不断增强。不过在消费结构、畜产品质量安全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调整畜产品消费和生产结构、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扩大内需应采取的几项措施,认为要扩大内需,必须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预期,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快住房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还要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投资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12.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生存需要,更加注重健康与发展,体育消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与大众化的消费形式。文章选取甘肃省若干城镇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西北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选择模型,兼顾房地产的抵押信贷效应,综合房屋价格、房屋面积等要素,建立房地产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不对称性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1999-2011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程度,以及房地产财富效应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不对称性.实证表明,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显著,且房地产财富升值阶段的消费变化程度大于房地产财富紧缩阶段的消费变化程度,即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同时,对我国房地产财富升值阶段和紧缩阶段构成的系统VECM估计结果显示,升值和紧缩阶段均具有较好的短期修正机制,对暂时偏离均衡状态的波动也具有较强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14.
战前日本政府消费支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在较低水平基础上,保持了一种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增长态势,且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动特征和周期性波动;政府消费支出结构变动趋于合理,但军费开支较大。日本经济近代化的发展,政府职能和作用的扩大和强化,政府财政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消费和劳务的上升,以及军费开支的扩张等因素,是导致战前日本政府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变动上升的根本性原因。中日两国在政府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的变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七五”时期以来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消费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展望未来城镇居民的消费趋势 ,吉林省必须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 ,以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为重点 ,制定各种政策措施 ,实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要想缩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积极采取措施,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依据史料将中国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供给模式的社会变迁大致区分为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个历史阶段。不同阶段供给模式的主要特征、分送方式、生态环境及其社会关系、消费体验存在明显的差异:小农经济背景下,乡村生活为主体,消费品及相关服务的供给以家庭和社区共同体为主;计划经济的再分配体制下的供给模式特征则以国家供给为主、家庭和社区为辅,市场严重萎缩;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以市场为主,国家力量依然强大,家庭和社区萎缩。不同模式下社会成员的生态环境、权利义务关系、消费者身份认同及其环境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在高调提倡践行可持续消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生活质量之前,还有许多具体而微的重要领域和论题值得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乡消费差距呈现加速度拉大的趋势,日益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城乡消费环境的差异是造成城乡消费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构成我国城乡二元市场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我国城乡消费环境差异的分析,文章就如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从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破除城乡二元市场结构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服务消费是服务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拉动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城镇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现状,对于制定国家和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有着积极与现实的意义,然后就此现状提出了培育与发展服务消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政府消费支出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社会是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型经济形态的特征就决定了近代中国的政府消费支出与传统社会相比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推算的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长期统计数据 ,对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展开分析 ,证实了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对近代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