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语言艺术的精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且对文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一般来说,语言能够更好的反映一个地区的民族特征,这其中既包含该地区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也包括地区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等。这点在英汉谚语也有体现。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所以英汉谚语又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分析英汉谚语的起源,其都来自民间生活,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宗教文献;然后主要从生活实践经验、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宗教思想的四方面,对英汉谚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英汉谚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渗透与融合。最后指出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谚语逐渐打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英汉谚语在互相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罗虹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千锤百炼出来的生动精炼的语言。它既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又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因而对谚语的理解和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谚语进行比较,以探讨其翻译的手法。一、英、汉谚语的...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它是文化的载体,人类许多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俄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从许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俄语谚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姿。从俄语谚语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数字文化、动物意象、宗教思想观念,同时俄语谚语还体现出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尔比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总结、提炼、扬弃而丰富起来的一种语言片断。它以形式固定、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了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道理,是彝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内容深刻、涉及范围宽广,包罗了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尔比的语言生动精炼,形式与汉族的谚语近似,但与谚语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大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文化模型下汉英隐喻谚语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民族良知的精华,一个民族所创造的谚语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型,而一个民族的语言行为和语言习惯受到文化模型的制约。通过汉英隐喻谚语的比较,以Lakoff(1987)"理想化认知模型"为视角,阐释文化模型在隐喻模型的形成中影响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方式、目的域的源域选择及目的域的意义诠释。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人民思想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俄汉谚语作为俄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俄汉民族文化最妥善的保存者和最集中的体现者。它包含了俄罗斯民族与汉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历史现象、民族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于研究俄汉民族的文化特点来说,谚语是最现成的、最形象的、最言简意赅的语言材料。本文以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为基础,对舍有俄汉两民族文化现实的语言单位——谚语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俄汉谚语中反映的语言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7.
新疆多语地名的语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的交汇地区。该文历述新疆多语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并且通过现有的用汉字标写的新疆汉语地名的民族语考证,用语言学的音变原理分析、推断出这些地名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满语、锡伯语、塔吉克语等的来源,从中看出新疆诸民族迁徙定居的分布格局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8.
蒙古语中有一部分满语借词,这与历史上满族和蒙古族的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有密切关系。本文在丰富的语族语言材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对蒙古语中的满语借词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人民大众集体创诈并广为传承的定型化语句。作为民众文化知识的结晶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民间谚语总是反映出民族生活的内容面貌和人文风情特色,透露出独特的民族的思维特征和价值观念。土家族民谚中,反映婚姻问题的比较多见,其内容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湘西本上风格。本文以这类谚语为例,分析土家族的婚姻态度、婚姻形式,探讨土家族婚姻观念的内容、特色以及具体表现。一、积极的婚姻态度恩格斯在论述家庭起源问题时曾指出,人类的生产有两种: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人口的繁衍和种族的延续。人口生产的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除汉族谚语外,还有各少数民族自己的谚语,这些谚语都是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各族谚语风格不尽相同,但各族人民在创造祖国文化的过程中,它反映了各族人民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与在实践中的经验,对祖国的文化增加了夺目的光彩,都应分别加以研究、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语言更富于时  相似文献   

11.
伊通河流域是满族的聚居地和发源地,积淀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族文化内涵,满语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地名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对于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认知,这使得满语地名文化成为伊通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伊通河为依托,研究民国时期以前文献中伊通河流域满语地名的存在情况,考察命名的原因、满族先人当时的居住环境及社会生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辽宁西部蒙古贞地区的农区蒙古族在近百余年间经历了从游牧生计方式到农耕生计方式的转换。农区蒙古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语言发生了历时性的变化,从蕴含了生态意蕴的农谚到具有深厚生态特质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民间语言映射出该区域农耕文化生态民俗价值观的建构,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农区蒙古族从游牧民到农耕民的细微而深刻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两面作战,也为了把蒙古族的力量引导到抗击明朝的战争中,安抚、联合蒙古成为后金的重要策略.其内容包括婚姻上的门当户对,关系上的平等联合,施政上的互不干涉,归附人员的安置重用等.语言在民族认同及文化借鉴中具有桥梁作用.女真人以为,凡是讲女真语或通女真语者,应统一为一个国家.在统一各部的过程中,兼通蒙古、汉语言文字者成为女真族接触并吸收外文化的重要桥梁.后金还利用蒙古文创制满文,使满语官方语言的地位得到确立,国家的文献、文牍制度初步形成并得到完善.文字的创制、儒教经典的翻译、文教的推行,加快了后金统治者汉化的速度,从制度、文化、人才上为建立清朝和入主中原创造了条件.此间,就国家制度而言,蒙古语文已让位给满语文而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动物谚语是日语中重要的语言表达。按照空间层面分,可将其中动物的生活地点分为陆地、天空、海洋。通过对谚语本身及其汉译的考察,不难发现:对于同一意象,日语倾向于以海洋生物为喻体的表达,而汉语则擅以陆地动物为比喻对象.由此可见,孕育于不同社会文化中的语言本身也折射和反映着其社会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在以满族为核心的统治集团中,蒙古八旗是重要的依靠力量。蒙古族边疆大臣大多出身于蒙古八旗,比较集中地派出到西藏、新疆和外蒙古。选派蒙古族边疆大臣的出于朝廷对蒙古族的信赖因素,也有蒙古族在历史上影响、蒙古族与藏族和外蒙古的文化认同因素。蒙古族边疆大臣自幼接受蒙、满、汉多种语言文字教育,其汉文创作数量和水平都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6.
萨满文化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萨满文化的多种崇拜中,星辰崇拜是形成较早的一种,是满族萨满文化自然崇拜的一部分。星祭在满族及其先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原始的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状态、古老的自然观以及独特的天文认知形式。星辰崇拜在萨满文化形成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满族先民对自然认知程度的写照,反映出中国东北渔猎民族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赫哲语名词的钝音加se/te词尾一般对应着满文以钝音起首的一些词尾和蒙古文的-su,是二者的组合。这反映了钝辅音和s曾经作为一个整体活跃在东北地区的各种语言中,发挥过不小的作用。具有这类词尾的词,大多是对与外部大世界和生物体小世界的生命有关物质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认为满语构词附加成分-tu很可能来源于蒙古书面语,是在满蒙书面语的相互接触和影响过程中由蒙古语借入满语的。由此,可以看出蒙古书面语对满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 ,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成为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 ,谚语的英汉互译应以异化为主 ,以便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