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对大量史料考证分析,曹雪芹祖籍应追溯到北宋是灵寿(今属河北),追溯到南宋至明永乐四年是隆兴府……南昌府、武阳(均属江西)、丰润(今属河北),追溯到明永乐五年至清是辽阳(今属辽宁)。  相似文献   

2.
辛亥武昌首义,推翻清王朝。是年农历九月十六日(1911年11月6日),常州全城悬挂白旗,响应光复。十九日,常州军政分府宣告成立。由武进卜弋桥人何健(字维棠)出任司令,常州人屠寄(字敬山)任民政长。为了扩大革命影响,鼓动士气,振奋人心,民政署连夜筹划,出版机关报《新民日报》,于九月二十一日创刊,由汉痴主笔政。社址附设在民政长署(旧武进县署,今常州市人民政府)内。最初用四开有光纸印刷。县直  相似文献   

3.
重庆直辖市的简称,自其1997年春一成立时便公布为"渝".理由很简单:原重庆市本来就简称为"渝". 设立直辖市之前的原重庆市简称为"渝"是合理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渝"之名来源于隋开皇初年在今重庆市城区设立的渝州,因水为名(<元和郡县志>卷33渝州,854页,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唐因之,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为重庆府.元改为重庆路,明初复为重庆府,清因之,1913年府废.  相似文献   

4.
那森柏(又称那顺巴雅尔),蒙古族孛儿赤斤氏。1925年9月18日生于内蒙古扎赉特旗音德尔镇。1941年考入王爷庙(今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伪满国立兴安学院,为该校第7届毕业生。1945年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内蒙古革命青年联盟。1946年在扎赉特旗做青年团工作,并兼任巴达尔呼努图克秘书助理。1947年,受扎赉特旗政府派遣,入齐齐哈尔市的内蒙  相似文献   

5.
距令整整一百三十年的清咸丰三年(公元一八五三年)春,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影响下,以雉河集(今涡阳县城)为中心,在蒙城、亳州(今亳县)、颍州(今阜阳)、肖县、宿州(今宿县),以及今濉溪、灵璧、怀远等地的淮北平原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捻军大起义。  相似文献   

6.
1875年(清光绪元年乙亥) 一岁(虛龄)(下同) 11月8日(十月十一日)卯时,诞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清朝地方官僚幕府家庭。原名秋闺瑾,小名玉姑,字璿卿。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同治十二年癸酉科(1873),秋父寿南在绍兴中举,当年生秋兄誉章。十三年甲戍(1874),秋祖嘉禾,因父秋砚云去世,丁忧居闽侯,全家侨  相似文献   

7.
苏轼从二十六岁到二十九岁,即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初入仕途,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这正是苏轼风华正茂,春风得意之时。三次科场角逐,连连夺魁;二十五篇《策问》,轰动朝庭;一篇《御试制科策》,洋洋六千言,在崇政殿对答如流。仁宗回宫后高兴地说:“吾今又为子孙得到太平宰相两人”。这两人就是苏轼苏辙兄弟。苏轼以相才出任凤翔签判,年轻有为,积极  相似文献   

8.
鲁迅祖父周介孚,这是一位对鲁迅一生深有影响的人物。他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曾字震生,号梅仙。一八三八年一月二十二日(清道光十七年丁酉十二月二十七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即今绍兴市),一九○四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夏天病逝于故乡绍兴。关于鲁迅祖父周介孚的进士功名,《鲁迅的青少年时代》(一九八二年二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等几种鲁迅传记和史料上都这样说:  相似文献   

9.
一、“西安说”与“西宁说”明洪武初,朱元璋遣徐达统大军北伐,攻克元大都后,又西进而席卷关陇。洪武二年丁丑(1369年5月19日),元地主武装李齐思投降于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过了两天,徐达东入安定州(今甘肃定西县),此后的任务,根据朱元璋的指示,是攻取庆阳、宁夏。其进军路线是:自安定,经会州(今甘肃会宁)、靖州(今甘肃静宁)越六盘山东进。明军兵多将广,旦系得胜之师,所向披靡,于是《明太祖实录》卷40出现了如下记载:  相似文献   

10.
《入蜀记》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部日记体游记。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陆游入蜀就任夔州通判,夏闰五月十八日自山阴(今浙江绍兴)起程,经萧山,渡钱塘江至临安(今浙江杭州),过临平,取道江南运河,一路过秀州(今浙江嘉兴)、平江(今江苏苏州)、无锡、常州、丹阳,至镇江始泛舟入长江,溯江而上,十月二十七日至夔州,凡一百六十日。陆游把每天登山临水,探古访友的事记录下来,总编为《入蜀记》,共六卷,载《谓南文集》卷四十三至四十八,另有《丛书集成》本。陆游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南宋知名士大夫文人陈从古,<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之补.<全宋词>陈从古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于其生平未备者尚十数事,兹予辑补.要点有:从古,字又作"希颜"、"唏颜".斋名敦复斋,人称敦复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闰四月后至二十四年(1154),左迪功郎、临安府富阳县(今浙江富阳市)尉.约绍兴二十九年(1159)至三十二年(1162),左宣教郎、邵州(今湖南邵阳)州学教授.约孝宗乾道二年(1166)至五年(1169),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约乾道五年(1169)至七年(1171)间,曾任司农寺主簿.乾道七年(1171),知蕲州(今湖北蕲春一带).同年十二月前,阶官已至左朝散郎.淳熙元年(1174)五月,已权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公事.二年(1175)春,以言者罢,主管台州崇道观.九年(1182),主管南京鸿庆宫.尚著有<和简斋诗集>、<和梅诗>、<万历会同>等.  相似文献   

12.
鹊岸考略     
<正> 《左传·昭公五年》载:“楚子以诸候及东夷伐吴,以报棘(在今河南永城西北),栎(在今河南新蔡西北)、麻(在今安徽砀山东北,旧有麻城集)之役。(辶芜)射(楚臣)以繁扬(亦作“繁阳”,在今河南新蔡北)之师会于夏汭(今西肥水入淮河处,在今安徽凤台西南)。赵大夫常寿受过帅师会楚子于琐(楚地,在今安徽霍丘东),闻吴师出,(辶芜)启疆(亦作“疆”,楚臣。《昭公四年》:“城巢”)帅师从之,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楚子以驲至于罗汭(河南罗山有罗水,北入淮)”。  相似文献   

13.
南宋知名学者、文学家罗愿,有传附见《宋史》其父汝楫传后,甚简略,于其生平仕历多所未备。《全宋词》小传虽较《宋史》为详,可补者仍有若干事,兹予增辑。要点有: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荫补右承务郎,监临安府新城县(故地在今浙江富阳、桐庐之间)税。二十八年(1158)五月前,皆在此任。约三十一年(1161)至孝宗隆兴二年(1164),右承务郎、监饶州景德镇(今属江西)税。乾道元年(1165),监南岳庙。约三年(1167)至六年(1170),主管台州崇道观。八年(1172)起,通判赣州(今属江西)。曾摄知州。淳熙三年(1176)秋冬间仍在赣。六年(1179)二月至九年(1182),知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一带)。九年秋或冬,朝奉郎、权发遣鄂州。十一年(1184)七月病卒于任。尚著有《新安志》。  相似文献   

14.
一、九江经济的历史状况与经验 说九江古城,可以归之为一句话:立城甚早,发展极其缓慢。从汉初立镇(约公元前196年)到晋代为城,一直到九江开埠通商(1861年)之前,经历了二千多年,尽管城址从未迁徙,却仍然是一座弹丸小城。九江的地理优势与人文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明显的经济优势。按照明清时期的标准,九江府与德化县(今九江县)仅仅是“次繁”级,而邻近的饶州府与鄱阳县(今波阳县)、南昌府与南昌县却是“繁级”。(见明人赵秉忠《江西舆地图说》与王世懋《饶南九三府图说》)九江古城的市面冷落,商业清淡,手工业无特色可言。人所夸口的九江米市与茶市尚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15.
李廉方     
李廉方(1878—1959),原名步青,字福廷,号莲舫,京山曹武邓李场人。其父为乡村塾师,6岁从父读书,聪慧过人,被誉为神童。9岁到天门赵家场艾家棚名塾师艾品南门下攻读,适逢省学务官员视察,出一对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他当即顺口对出;“切瓜分瓤,横七刀,竖八刀。”13岁到安陆府考取秀才第一名,后入湖北经心书院。1902年春,  相似文献   

16.
徐旭生     
<正> 徐旭生(1888·12·10——1976·1·4),原名炳旭,以字行。笔名虚生、遁庵。唐河县桐河乡砚村人。当代著名教育家和历史学家。 徐自幼聪慧,随父在河阴(今荣阳县)教谕任所读书。1906年去北京进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旋入京师译学馆学法文,1911年毕业后在河南彰德府(今安阳市)中学执教,任数学兼法文教员。1912年取得公费留法学生资格,1913年春赴法留学,就读于巴黎大学,专攻西洋哲学。 1919年春回国,应聘河南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和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任西洋哲学史教授。所写《飞遁庐拉杂谈》中说“外国人本有长有短”,我国一些“志行薄弱”者“采他们的长处很难,采他们的短处倒很容易”。“以日用言云,外国人的好处是洁净,坏  相似文献   

17.
鉴真与扬州     
(一) 688年(垂拱四年),鉴真出生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俗姓淳于。唐代的扬州,是当时闻名于国内外的一个大城市。626年(武德九年),于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636年(贞观十年),改大都督为都督,督扬、滁、常、润、和、宣、歙七州。662年(龙朔二年),升为大都督府。742年(天宝元年),改称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 627年(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其一是淮南道,包括扬、楚、和、滁、濠、寿、庐、舒、蕲、黄、沔、安、申、光十四州之地。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  相似文献   

18.
沈勖是创撰贵州地方志书的人。他原籍扬州府高邮州(今江苏省高邮),明初洪武年间跟随父亲到普安屯戍,遂隶普安军籍并寓终于普安(今贵州省盘县)。史志只说他“通经史,喜诗文”,其生平别无可考。在明代建置行省之初,他最早草创成贵州省的第一部地方郡县志。明清以来通称为“普安州志”(治所在今盘县)。人们常常盛称他撰著地方文献的功绩,可是对于他所创作的诗文,却有不少的讹传。今据明代较早的普安地志书予以辨证。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代,中朝、中日经济文化方面的友好往来日益加强,我国沿海许多口岸遂成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要地。九世纪中叶以来,在今山东、江苏沿海诸县设有许多“新罗坊”,是新罗(朝鲜古国,九世纪衰落)侨民聚居之地。新罗商人的船只来往于今山东、江苏沿海之间,并常常航行到日本。密州板桥镇(今山东胶县)就是当时全国著名的贸易港口之一。板桥镇春秋时为古介国,隋开皇十六年置胶西县,属密州。唐武德六年划入高密,其地易名为板桥镇。宋哲宗元祐三年,复置胶西县,兼领临海军使,仍属密州。元至元年间于胶西县置胶州,隶益都路,领胶西、即墨、高密三县。明朝省胶西入胶州,属青州府,后改隶莱州府,领高密,即墨二县。清代因之。  相似文献   

20.
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唐的诗人中,刘禹锡(772~842)算得上很有性格的一位。刘禹锡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刘绪因躲避安史之乱,带领全家迁居到嘉兴(今浙江嘉兴),他小时候在那里度过。刘禹锡22岁(793年)考中进士。在中举前后,他登上了五岳中最为险峻的西岳华山。挺立在高山之巅,俯视群峰,他想到,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而不应把生命消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