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亚明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6-29
以实际在建多联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为例,介绍了多联连续梁桥上部纵向水平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墩身上的分配。通过梁部纵向水平力在墩身的分配计算,分析了温度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力、支座摩阻力及汽车制动力对墩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汪民安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批评是体验之后压抑不住的语言倾诉,它以刚直不阿的发言干扰着文学的步伐,鼓励或阻滞着文学的进步;文学文本的指涉是无尽的,而批评却永远无法囊括所有本文的所指,每一种批评都振振有词却意见相左,也许文学在根本意义上不能被批评,批评永远接近不了文学的真实,只要你一批评,你就错了,然而如果没有了批评,文学将会孤寂难耐。当批评家多半不是批评家的本意,他们大多是从事创作而失败了的人于是一干起批评,自卑和自傲成了他们发言的心理基调。批评家都是智慧型的,是很灵智也很理智的家伙,他们在很多方面是优秀的,却又出奇地平凡,他们的名字与作家、歌唱家、科学家们放在一起显得黯然失色,可他们毫不介意。 相似文献
3.
批评家: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3):75-81
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结合,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然而,中国当下的文化批评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在这种状况下,必须认识到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差异。中国的文化研究在1990年代的兴起具有本土文化语境与西方理论影响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本土现实的挑战是更为根本的。 相似文献
4.
杜庆华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
如果把公共领域理论作为一个与现代性问题相关联的普适性的解释架构,可以说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已形成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网络公民意识也逐渐觉醒并发展起来.本文对网络公民意识的内涵、构成与特征进行了剖析,并从网络公共领域的视角,提出强化对网络公民意识的培育是网络和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论清末民初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公共领域是研究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近代自由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基础上,以各种学会、社团以及报纸、杂志等文学性刊物的兴盛为中心,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逐渐形成了文学公共领域的雏形。清末民初的文学公共领域具有和18世纪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文学公共领域颇不相同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6.
7.
陶东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依照阿伦特的政治观,极"左"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的灾难不能泛泛地归结为"政治"化,而恰恰是它在"政治"化外表下的非政治化,在于它缺乏真正的政治实践所需要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是以差异性与多元性为前提的."在有任何支配或宰制他人的势力存在的地方,公共领域也随之消失,因为支配或宰制违背公共领域成立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政治实践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泓峻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2):208-212
由于与主流文学观念不协调,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在20世纪很长时间里几乎被中国批评家遗忘。80年代文学修辞批评的复萌,经过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它是在传统文学观念的一尊地位发生动摇、文学创作中形式因素被凸显,以及对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引介逐渐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发生的。文学修辞批评在80年代的再度出现,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晚清与"五四"的语言变革,可以视为中国知识分子创建公共话语的努力。这种公共话语,既是公共领域的构成部分,更是公共领域的基础。晚清知识分子创建的公共话语还是二元化的,只有"五四"知识分子创建的公共话语才是一元的、彻底的。依托这种公共话语,文学公共领域才得以产生,具有公共性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郭彦森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19
剔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具体内容,把它抽象为普遍适用的真理,然后类推网络公共领域的涵义、特征和作用,是对哈贝马斯理论的过度依赖和简单套用。深化对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需透过网络回到现实生活中,对其所指对象、内外部边界做出明确的区分。客观认识网络公共领域特征的复杂性,既肯定其优点,也不否认其不足。尤其是应从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参与功能,批判、抗争的方式虽必不可少,但不是也不应成为最主要的形式,合作性参与及其转化形式才代表网络政治参与的趋势和方向,也才能真正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繁文缛节指对组织绩效有害的冗余行政规则、规章和程序。繁文缛节是一种“官僚病”,对公共组织绩效危害较大,并在西方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际公共管理领域繁文缛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繁文缛节的概念与测量、影响因素与作用后果,并明确了未来繁文缛节研究的重要方向与议程。 相似文献
12.
赵升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00-102
在欧美文学中,强烈的悲剧意识始终是它们的一个表征。不论是古代作家还是现代作家,都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悲情画卷。在他们的笔下,“人类之悲”惊世骇俗,而且“魔鬼”悲,“上帝”悲;懒汉悲,硬汉还悲。从这些充满意味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西方文学的独特,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论叙事文学中的时间意识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民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49-51
时间意识并不是随着文学的诞生而进入文学创作的,但是没有时间意识文学便无法生存。从人类的生存经验来看,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维度。而叙事文学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必然与这三种时间维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澍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2):7-12
文体自觉是指文人对某种文体的体制特征有了全面、准确而明晰的认识,并在文体写作实践中自觉遵循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文体自觉论”的提出背景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自觉问题的重新升温,并继续引发诸多热议。本文提出以“文体自觉论”代替“文学自觉论”。笔者认为,文体自觉论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也符合中国文论的实际,且理论上也是完全可行的。文体自觉应该有一个标准。标准问题是文艺自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衡量文体自觉的标准,扼要说有四点:第一,文体独立,体制健全,技艺纯熟;第二,出现专门的文人型作家;第三,读者云众,社会影响大,文化地位重要;第四,烛照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入。文体自觉主要包括诗歌自觉、古文(文章)自觉、戏剧自觉和小说自觉等,其自觉期分别在建安、中唐、元代、中唐等。 相似文献
15.
公仆意识是现代民主政治必要的权力意识和政治伦理意识。增强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 ,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是保障政治清廉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的首要的行政意识前提 ,是公务人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内容之一。公仆意识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要求 ,是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行政权力主体意识 ,是社会主义政治伦理道德的集中体现。增强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首先要教育公务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 ,公务权力和义务的关系 ,自觉抵制封建特权思想。增强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关键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一个合格公仆 ,正确对待和处理人民与公仆的关系。增强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 ,根本上还要靠民主法制的制度建设做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李传兵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5-1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由于长期过分关注经济发展,而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农村私性文化滋生。本文以农民主体性为视角,分析了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关联;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阐述了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农民主体性实现的因素,着重强调农民的自我意识与农民身份认同转型的重要作用;然后在政府与农民两个层面继续探索促进农民主体性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黄勇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6)
英美文学中的家园意识是唤醒人类对大家园与小家园的追求、热爱与保护,从而摆脱生存困境、化解生存危机,使人类的栖居更加和平、和谐、安宁、纯净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期盼.在家园意识昭示与驱使的能动环境中,正常的自然人无论身处异境与否都渴望有一个家即安身之所,以摆脱或减少寒冷、危险、丑恶、焦虑、孤独甚至死亡,并由此而进行艰苦不懈的重塑与抗争. 相似文献
18.
范方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6)
意境论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出现最早、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同时也是20世纪得以最早重塑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现代文学批评。在意境论文学批评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王国维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王国维的意境论文学批评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特别是对其意境论文学批评的现代性特征认识不够。有必要以王国维意境论文学批评为个案,对其文学批评的理论重心、批评模式和批评特色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郑国友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2):47-51
死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世纪中国文学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存在--生死场.生死场的形成受到社会时代、文化哲学以及作家个性心理的影响.多角度的探讨生死场中文学对死亡的艺术表现规律,为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