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保障海外国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各国都普遍认同的最为基本和最重要的海外利益。美国的海外利益遍布全球,其霸权行径成为其海外国民权益遇险的根本原因。然而,其强大的国力又为其海外国民权益保护提供政治、外交、军事等保护措施。随着我国海外利益的延伸,我国公民在海外遭遇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频繁,我国应借鉴美国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合理措施,建立我国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试析近年来中国领事保护机制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公民海外遇险遇难事件不断发生,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已被写入2 0 0 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执政为民”和“外交为民”新理念的推动下,中国的领事保护机制取得了重大发展。本文阐述了领事保护机制发展的主要内容,取得发展的原因及中国领事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随着中国同非洲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非经济合作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新形势下,中非建立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经济合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公民出境次数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海外中国公民权益维护机制,但较西方发达国家实践,我国在维护的理念、外交上投入和维护的机制上仍有差距。同时,国际形势不断变化,一方面,国际社会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另一方面,传统国际法规则将不断遭到挑战。为尽可能保障海外中国公民的权益,我国在维护海外中国公民权益工作上,应加快理念转变、促进政府职能转型,调整战略布局,完善保护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5.
欧美国家海外利益的迅速拓展与有效维护离不开各种非政府组织(NGO)对国家海外利益的保护。这些NGO在本国相关政策研究、输出本国文化、引导国际舆论、为境外机构与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参与所在国政治活动等方面有效弥补和增强了主权国家维护本国海外利益的能力。但大国格局下的NGO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如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法律监管不足、志愿失灵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东道国和本国的双重利益损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海外利益实现了极大的拓展,但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挑战。对此可以借鉴和吸取欧美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注重NGO在保护我国海外利益中的作用,探索“政府+NGO”的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新模式,扶持服务我国海外利益保护的NGO发展,加强与国际NGO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海外利益维护是许多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海外利益在全球拓展的同时,面临着源自国际体系、不同地区和利益相关国等层面的复杂威胁。对崛起于异质文明的中国而言,海外利益的根本威胁并非海外公民、法人遭受的具体损失,而是国际体系层面的权力困境、制度困境和文化困境。长远看来,中国海外利益维护的重心不可置于一时一事的物质利益得失,不能倚重外交、法制、军事等单一路径,而应基于权力、制度、文化三大维度构建海外利益维护战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非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人员往来的频密和扩大,西方国家出于"酸葡萄"心理,对中非关系中的负面个案进行较大规模的炒作,对中国在非洲软实力的建设构成主要的舆情挑战。本文从国际关系理论的情感与认知角度,从中非之间象牙走私的负面个案来分析中国在非负面形象"标签化"以及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8.
海外中国公民安全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海外中国公民遇险遇难事件不断发生,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对2001年1月1日—2005年6月30日期间发生的涉及海外中国公民安全的事件做了统计,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总结出了中国公民在海外面临的安全威胁的种类、主要风险的排序、世界各地区及主要国家对于海外中国公民的相对安全程度,然后分析了海外中国公民安全面临威胁的原因,并就如何降低风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世界各国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开始受到冲击和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国家主权,正确把握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人权的关系,核心主权与一般权利的关系以及主权的保障、限制与共享的关系,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国家独立,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公民精神具有公民主体性和公共性两个特性,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公民精神的研究,是中国公民精神整个研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海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市场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为中国公民和公民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儒家思想尽管与现代文化之间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其对现代公民精神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绝无裨益的;在教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中,中国公民精神呈现出逐步成长的趋势;国家主导下的中国公民法律权利和社会权利发展较快,而政治权利发展滞后,表现出与西方经典公民理论不同的特点;中国公民精神的未来走向,是扩大公民政治权利和培养世界公民意识。但是,海外研究存在着否定中国政治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之下,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合法居留权、合法就业权、正常教育权及回归祖国权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理念和"内外联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我国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有力保障。疫情不仅放大了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原本面临的一些挑战,更带来了新问题。保护的任务更为复杂艰巨,对外需应对污名化带来的舆论压力,对内面临着平衡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需求和国内疫情防控要求的难题。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资源和手段有待丰富和拓宽。为此,应积极提升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有效应对污名化问题;在采取有关疫情防控措施时,充分做好舆论铺垫及公众解释工作,尽量减轻社会压力;除增加外交人员编制外,还应创造更多机会,鼓励非政府部门参与;提升海外中国公民通过多种方式如商业途径和法律手段维护海外公民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邢爱芬 《国际论坛》2011,(4):44-49,80
近年来海外中国公民人数激增,与此同时,他们所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复杂多样。加强对海外中国公民的领事保护不仅是外交工作的重大职责,也是中国国力增强的体现。当前海外中国公民保护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统一的立法,2009年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是我国进行领事保护立法的初步实践。该《意见稿》有其重要价值,也存在明显不足。顺应时代要求,更新外交观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健全海外中国公民领事保护立法是当前我国领事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关系理论出发,分析了国家形象在国家利益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然而在西方媒体中,中国的国家形象多属负面,此一现实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指出,海外华文传媒能够发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积极作用,中国应继续重视海外华文传媒的运用,使之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洲国家的语言现状并结合国家汉语战略,新时期对非语言战略应以增进中非民众的深层认知和交往,促进汉语成为非洲人民广泛学习使用的语言之一,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进一步巩固中非关系为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增进中非民众的语言文化接触和认知,促进中国文化在非洲的接受与扎根,与非洲人民共建和谐语言社会。在未来的对非语言工作中,应通过加强汉语和中国文化在非洲的传播,增强非洲语言人才培养等措施来推动对非语言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世界上的大国与非洲关系中,中国对非洲的关系在缘起和演变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对世界产生了无可比拟的重大影响,具有明显的建构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与埃及建交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长足发展,不断迈向历史新高。中非关系超越西方传统国际关系利益至上和权力控制的价值取向与思维逻辑,建构起国际关系新模式,从而既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又促进了非洲的发展,同时传播和实践着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为建构和谐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海岛生态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与环境生态安全,各国均非常重视。但长期以来,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都是空白的。然而,经过多年的讨论与立法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最终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海岛综合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对海岛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填补了我国法律上的空白。但是,新通过的海岛保护法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对此可借鉴香港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法律在生态安全保护方面的经验,以完善我国海岛保护法律。  相似文献   

17.
中非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大力推进对非软权力外交。目前,中国对非软权力外交已成体系:在制度层面上,中非合作论坛是对非软权力外交的制度表现与保障;在此基础上,对非经济、社会软权力外交与对非文化软权力外交在具体领域中推进中非关系,组成对非软权力外交的操作层面。中国对非软权力外交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但还要在克服现有问题的情况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中美国际人权较量中非洲支持中国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人权较量中,非洲国家给予中国大力支持。相似的人权观是非洲支持中国的思想基础;中非传统友谊是中非在人权问题上互相支持、团结合作的历史前提;国际斗争中的共同利益是中非友好的政治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和非洲的最大需要,是促进中非友好合作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华侨的身份与内地居民、港澳台同胞略有不同,却仍属于中国公民;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中国公民侨居海外的历史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新华侨出入境数量剧增,归国定居活动日趋频繁,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尤其是华侨的身份证件、华侨及其眷属的出入境权益、归国工作、长期居住、围籍和户籍与现行法规、政策之间的冲突问题更值得研究解决.建议制定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应涉及华侨及侨眷出入境权益保护的条款内容,至少应在附则中声明:本法中所指的"中国公民",包含内地居民、港澳台同胞和华侨.为使领事保护的范畴涉及海外华侨,有必要依法认定华侨的身份.为便于管理入境后尚未定居的归国华侨,可视其居留期限分别颁发<华侨临时居留证>或<华侨居留证>.上述改革举措希冀能有助于完善移民立法和落实侨务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从全球各地配置资源。跨国并购能降低海外供应商的谈判压力,但中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以中国铝业并购力拓为例,从资本市场的市场反应和财务指标变动趋势来检测该并购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在并购公告期间中国铝业的市场反应累计超常收益率跑输市场,投资者看空后市;从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发现其综合能力明显变弱。政府和企业都应为海外并购做好充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