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民族舞蹈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和文化魅力,历来是艺术界比较重视和关注的研究对象.而舞蹈的教育核心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因此将民族舞蹈和高校教学进行结合,还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不停地探索和研究.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文化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进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远古走到今天,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舞蹈艺术一直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成长和完善。他们的民族舞蹈大多是狩猎题材的自娱自乐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语汇以模仿动物、鸟类、狩猎和采集活动为主,比如鄂伦春民族的《黑熊搏斗舞》、鄂温克民族的《罕日切舞》、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等等。这些民族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摹拟性特征,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的手段和方法去抒发舞者的感情,质朴无华、简洁自然,是对游猎生活的最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4.
严格来说,民族舞蹈创编有程式性、规范性,亦有其艺术构思与独特语言特征。以本民族地语言元素融入舞蹈作品,从而塑造本民族舞蹈作品形态,是民族舞蹈编创的发展必然。故,为将多常见于舞蹈教材的民族舞蹈语言,切实应用于具体的民族舞蹈编创,笔者在本文以闽南族舞蹈为例,详细分析其舞蹈语言创作特点,提取科学合理的民族舞蹈编创“舞素”,为民族舞蹈编创提供参考,促使民族舞蹈编创可持续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效弘扬传承。  相似文献   

5.
马锡珍 《中国民族》2007,(10):32-33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审美独特风范的“这一个”。回族舞蹈的发展也必将是在当代精神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这一个”的形式美创造。  相似文献   

6.
舞蹈是东北人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中不可取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东北民族舞蹈发展迅速,受到众多大学生的喜爱与认可.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活动而言,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当前我国高校东北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改进措施,希望给广大高校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根,也是最有民族性、社会性、文化性以及群众性的舞蹈形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艺术审美的迫切需求以及舞蹈艺术的现代化,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已经完成了从民间到课堂的舞蹈场域转换,自娱性的民间舞蹈在当地蓬勃发展的同时,逐步转换为专业的舞台表演形式。本文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发展现状,民族民间舞从"原生态"走向"舞台化"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实践着多民族文化的协调与发展;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性方面具有鲜明体现;在探讨当代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民族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中所蕴含的国家认同,从而分析两者共生的原因与意义,并对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予以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舞蹈发展70年之际,正值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建院30年。回顾历史,对民族舞蹈的传承有保护,如田野调查民族舞蹈的"根";有继承,如民族舞蹈高等教育,涵盖本硕博;有发扬,如民族舞蹈作品和舞剧以及民族舞蹈学科的理论建构等。反思当下,民族舞蹈传承仍存在一些问题、传授、保护、继承,推广以及革新中的原生形态民族舞蹈形态变异与民族舞蹈文化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富贵财宝,传承民族舞蹈文化,对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升学生的美学修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增长学生的舞蹈技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师范类舞蹈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学习,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传统民族舞蹈元素概述入手,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元素在舞蹈创编中的运用价值和运用方式,并探索了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元素在舞蹈创编中的运用策略,以促进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元素与现代舞蹈的融合,推进舞蹈创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是一切舞蹈艺术的源泉,原生态民族舞蹈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贴近时代脉搏,不断向艺术化舞蹈迈进是支撑原生态民族舞蹈发展的动力所在.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向艺术化的舞蹈演变是大势所趋,而艺术化舞蹈的形成是以原生态舞蹈为基础的.本文就原生态民族舞蹈到艺术化舞蹈的演变以及对它们的保护对策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羌族舞蹈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羌族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尤其对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该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极具现实意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羌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同时也为羌族舞蹈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羌族舞蹈中融入时代性,让古老的羌族舞蹈焕发全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艺术活动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民族舞蹈较为亮眼,不仅依靠着古老形式与独特美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贯穿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更是让广大群众看完后由衷自豪,不仅是文化做到了很好的传承,更是凸显了民族间的团结气息,是一种很有内涵的舞蹈。本文,我们就针对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做一个简单的研究,希望能增加大众对民族舞蹈的认识,并逐渐喜欢上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传统源远流长,少数民族服饰与舞蹈更是存在着一种古老的、独特的联系.不同民族的舞蹈需要靠不同的舞蹈服饰衬托才能更好地呈现其舞蹈的风格,舞蹈作品才得以升华、更趋完美.可以说,民族舞蹈与民族舞蹈服饰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的.本文通过对裕固族服饰与舞蹈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其舞蹈服饰与舞蹈的艺术交融.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民族众多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很多民族为了追求和国际接轨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太重视,使得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是丢失殆尽,成为历史的印记。民族舞蹈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各族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不仅仅是人们表达心情和感情的一种方式,更是对国家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民族舞蹈的传承,舞蹈教育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过历史的沉淀和长期的生活实践,各个民族都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每一个民族的创造力都为我们这个56个民族的大国注入了 新的活力,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孔子将乐舞当作完善人格的自修教育,认为舞蹈可以使人的心情和道德都得到升华.但是如今中小学生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民族荣誉感的最佳时期,因此要利用中小学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民间民族舞蹈的文化蕴含.本文主要就如何在中小学课堂中传承民间民族舞蹈,使民族民间舞蹈一辈辈地传承下去做了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18.
金秋 《中国民族》2008,(2):45-47
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潮在舞蹈界反映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在当代社会里的命运。现代舞蹈艺术既是我们艺术创作中的学术现实,又是我们诠释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不能回避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古代柯尔克孜人的文化生态是指柯尔克孜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更多的是依赖对生活的模仿,包括再现狩猎、游牧、采集、劳动、战争、婚嫁等生活场景与自然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生态和舞蹈艺术,柯尔克孜族舞蹈既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柯尔克孜族舞蹈体现了柯尔克孜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习俗、思想观念和审美心理,本文主要在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与生态环境、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柯尔克孜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熊娴  李延浩 《民族学刊》2022,13(6):133-137, 152
舞蹈与音乐作为两种艺术形态,以不同的介入方式深嵌在人类文化历史进程中,相互关联,交错共生。尽管作为两种不同的言说方式,它们分别占有相应的媒介,但是都共享同一本体——“人”。舞蹈与音乐是“人”这一有机体向外凸显主体性的两种面向。因而,舞蹈是可视化的音乐,而音乐是舞蹈的形体提纯。舞与乐之间的这种关系织体便塑造了其本身的“三重性”,即互文性、纳构性和表征性。民族舞蹈与音乐在艺术史的叙事传统中一直紧密协调,互相成就。民族舞蹈与音乐以各自的特质分别在舞台的话语体系中占有各自的言说方式,并不断夯实自身的审美体验。应该说,两者即可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