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儒学潜流太谷学派所存遗的《易》学书稿为《太谷学派遗书》第三辑所收录。 其《易》学研究独辟蹊径,由观象入手,佐以文辞,参悟并解释卦序变化,同时由此利用《周易》即物、穷理、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2.
儒学群经《易》为首。太谷学人研《易》 ,主张从观入手 ,卦象爻辞 ,密切结合 ,再旁证群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周氏遗书抄》四则的解释,认为太谷学派的理论思想是儒、道思想的结合和延续,但与宋儒的主张有所不同,并对儒家的理论给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对古代周易筮法应给予科学的剖析和评估,其中虽有巫术和迷信成分,但仍具有某些科学因素。运用控制论、系统科学、人工智能和逻辑的理论对之给出一种科学的、认知的和逻辑的假设性解释。这一古代的著筮法可视为由卦象变换、卦爻辞、现实背景知识三个子系统等构成的复杂大系统之演化过程。其应验率与子系统间的匹配协同程度相关。在逻辑上,这与基于“类推旁通”的综合概然推理相关。可见我们务必重视中国古代文化中周易逻辑和易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的研究,予以客观而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易·蒙》是专讲教育之卦,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师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卦不但强调了教育、教化的重要性,指出无师之“困”与“吝”,更是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尊师以诚、事师如父,同时《蒙》卦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有德有才者方可为师。  相似文献   

6.
刘鹗及其小说《老残游记》与太谷学派之间的关系历来充满争议,其核心在于《老残游记》的太谷思想缘起与“二巳传道”说两方面。既往研究多认为小说中的太谷思想是刘鹗对学派的自觉宣传。事实上直到愚园雅集之后,刘鹗才回归隔断数十年的太谷学派,他并非正统的太谷学派传教弟子,并且小说中多是刘鹗融合太谷思想后产生的“刘鹗思想”。这从小说中三位龙子的原型之谜中可见一斑。三位龙子的原型问题又与“二巳传道”说密切相关。“二巳传道”说曾被作出多种解读,辩证地看,李龙川说出“二巳传道”时指的即为黄葆年与刘鹗,只是从学派发展来看是指黄葆年与蒋文田。厘清这些复杂关系,才能让《老残游记》与太谷学派的研究各自获得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仪征,古称真州。真州,旧有八景,这八景,往往都是由山水、花木、古迹等等构成,清代仪征籍画家诸乃方作有真州八景图8幅,并题有8首词。与诸多的八景诗不同,《真州八景》词不是一般单纯的景物诗,而是一份形象化的太谷学派的政治宣言书。  相似文献   

8.
9.
依据“书钞体”将《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分成两类:以被摘抄的原书为单位组织材料的书钞体和划分类目安排所摘抄材料的书钞体,在论述《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与《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的牵涉混淆处后,将第二类杂纂类书籍与类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与多由政府主持编写、规模大、体例严谨的类书相比,杂纂类书籍规模较小、体例编排较为随意。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把握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历年来学术界关于《月出》主旨的十三种观点进行一一辨析,认为这些观点可归纳为五大类。其中《毛传》的刺时事说、杨树森的民俗文化说、牟庭的中秋咏月说皆不符诗歌文本实际;丰坊的月下怀人说有一定合理性;朱熹恋歌说最切《月出》文本实际。只有客观理性地审视《诗经》文本,才能得出最接近《诗经》文本实际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诗经·邶风·燕燕》诗本事的解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或主女性之间的越礼相送,或称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之别,或解作分手情人做从此各自陌路的无奈诀别;现当代学者甚至从最新文献考定本诗出现了错筒,至此该诗题旨的阐释也莫衷一是。由此也足以证明,该诗堪称“万古送别诗之祖”之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12.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是查阅唐代皇室家族传承关系的一个便利的工具,但由于编撰和传承等诸多原因,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存在着许多缺漏和讹误之处。为了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更完善,从而使其在唐代文史研究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笔者利用近年所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其它相关材料,对其进行了一次粗略的匡补工作。  相似文献   

13.
透过考察周代东封的历史背景来训释《诗·小雅·大东》的疑难词句,可知"小东"与"大东"分别指周的"东国"与"北国"。"舟人"指"貉国"之人,"私人"则指燕国之人。此诗作于厉王之世,王室贪暴引起了周东封诸国的愤怒,对这些关键词句的理解直接涉及到对厉王失国史迹的研究。《诗·小雅·大东》绎释则从文本研究的角度逐字逐句贯通与深化了对此诗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4.
《周易》五十四之《归妹》卦是说古代嫁女不能由女方主动提亲、出嫁。这样不吉利;嫁女由待嫁女的妹妹陪嫁,是吉利的;嫁女也可由待嫁女的侍女陪嫁;嫁女错过时期延迟出嫁,也要遵循嫁女的时间准则与习俗;帝乙嫁女,嫁后正妻(君)的服饰可以不如小妻(娣)的服饰漂亮,这是吉利的;女子出嫁后没有生育,是不利的。但目前所见到的解译都有严重错误。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一直备受评论界的重视,对主人公马丁.伊登的评论更是层出不穷。文章从异化的角度剖析马丁形象,认为马丁是由于无法与异化的自我相认同,无法抵挡异化感的侵袭才选择自杀作为逃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人的品格中存在"补偿反应",鉴赏文学作品时有"误忆增妍"的现象。关于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无不为",注者历来各抒己见。将"无为"理解为"顺自然的世界观",而将"无不为"解作"循理而举事的方法论",不但更贴近老子的学说,而且较为合理的概括了老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与《苟子·议兵》在关于战争观、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与取胜之道、治军原则与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既有时代变迁的因素,也有学派间的差异,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评述。  相似文献   

18.
用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解读19世纪末美国女权主义作家夏洛蒂.泊金斯.吉尔曼的《黄色墙纸,》探讨白人中产阶级的女权主义者在反抗父权制社会和消解父权制美学的同时建构白人文化帝国的过程。揭示《黄色墙纸》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雷雨>中的命运观一直是学术界观注的焦点问题,但关注往往停留在价值评判层面,很少有人对其学理内涵进行剖析.<雷雨>中的神秘主义思想观念很多,构成其思想本体功能的除命运现以外,还有天意思想和上帝观念.相比较曹禺所稔熟的<圣经>文本中的"上帝"形象可以包含"命运"、"天意"以及与"上帝"相类似的"宇宙主宰"、"第九个角色"等观念的特点,成为真正的<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而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悲剧艺术的审美功能方面,从作者的创作初衷看与学术界习惯上所说的现实主义并没有多少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一个颇耐深思的现象:《诗》称言志,可是全书从头到尾无志字;《诗》主抒情,然而终三百篇只发现一个情字,而笔者以为此情当读为精。志字另外具文探讨,本文专说情何以为精。在笔者看来,研判精与情之间这一转换,对于廓清春秋、战国之交的宗教、哲学、精神、心理、审美几方面相互关系,理顺后世一些文学重大母题的发端、走向,都是不可多得的个案,值得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