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外戚专权是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下经常发生的现象。西夏外戚专权局面的形成,除了一般王朝所共有的条件之外,还与党项的社会发展以及西夏专制集权制度不甚完善有关。没藏、梁、任三大家族相继利用他们攫取的权力,为了他们所代表的小集团的利益而为所欲为,严重损害了西夏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仅给西夏社会历史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还使西夏与宋、辽、金诸政权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夏经济史》是宁夏大学西夏研究所杜建录教授的一部分量极重的著作.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党项建国前社会经济和夏州拓跋政权奴隶制与封建制相结合的社会形态;第二部分从自然环境、气候、物产、交通、人口、民族以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讨论了西夏的生存环境与立国规模;第三部分论述了农牧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原因,认为农牧并举的半农半牧经济构成了西夏立国的经济基础;第四部分论述了手工业发展状况与手工工匠的身份地位;第五部分论述了货币流通、高利贷以及西夏内外商业贸易;第六部分论述了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与阶级结构,指出"役"在西夏经济剥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书具有广征博引、立意恢弘、注重经济关系研究和立论严谨等四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西夏文化教育及秘书培养考核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在甘宁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西夏在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下之所以能够立国、发展,并能够与宋、辽鼎立达200年之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西夏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当然,秘书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从幸存下来的西夏文献资料《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西夏书事》等可知,西夏有关秘书的培养、考核、选拔、派设等在借鉴吸收中原王朝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符合西夏国民族特色的秘书工作制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地健全和完善起来,并形成了体系。西夏秘书培养考核制度涉及西夏国建立学校、确定培养的对象和内容、考核西夏国家机构官吏包括秘书官吏在内的机构设置以及考核期限、内容、程序、奖惩。选拔和派设等方面,这些对于西夏国管理体制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夏是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性的民族割据政权,历史上留下有关这个政权情况的记载不多,而反映这个政权的法律制度的资料记录则更少的可怜。根据已有的文献反映,西夏政权颁布过的法律有《天盛年改定新法》、《猪年新法》、《贞观玉镜统》,而这已知的三部西夏文法典都在本世纪初由俄国探险家取走,迄今俄罗斯仍未将这三部西夏文法典公诸与世。《天盛廿二年卖地文契》是俄国探险家柯兹洛夫在1908──1909年在我国黑水城(现内蒙古自治区派济纳旗》取走的大量西夏文献中的一件,由前苏联西夏学学者恰克诺夫于…  相似文献   

5.
西夏政权仿中原建置,重视驿路的建设和通畅,以便于交流。西夏时期的驿路干道主要有宋夏驿路、西夏至契丹驿路和西夏至回鹘界驿路。为更好地加强内部管理和统治,西夏政权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驿传制度。  相似文献   

6.
由于西夏统治者在立国之初就大力推崇和倡导佛教,致使佛教成为了西夏政权的国教,因此佛教及僧人在西夏历史有过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僧人在西夏社会生活中有较高的地位和享有特权;二是僧人在西夏社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做出贡献;三是佛教与西夏政权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姜海军 《南都学坛》2012,32(6):32-36
元代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以漠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大一统帝国。为了巩固大一统帝国,蒙元统治者尤其是忽必烈主动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推行汉化政策,由此赢得了中原地区民众对其政权的文化认同。蒙元政权对儒学非常重视,在金、辽、西夏汉化的基础上,主要推行南宋地区所流行的程朱理学,而摒弃辽、西夏、金所推崇的章句注疏之学。蒙元政权经过长期的努力,尤其借助金朝儒士大夫向以元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传播,最终确立了理学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元朝的官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自党项酋长拓跋思恭被唐朝任命为权知夏绥银节度使至被蒙古灭亡,西夏(含夏州政权时期)在西北地区维持了三个半世纪的局部统一局面,不仅实现了党项族的巨大进步,而且在推动西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西夏统治下西北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唐朝末年以来中国历史上不断增长的统一趋势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西夏是1038—1227年存在的边疆民族政权,它崇信佛教。黑水城西夏文献的出土,为我们研究西夏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俄罗斯、日本作为西夏学研究的三个大国,在西夏佛教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分两个时间段对中外学者在20世纪西夏佛教研究方面的成果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西夏文文献是中古时期除汉文文献之外,保存文献种类、数量最多的一种用民族文字记录的历史文献。由西夏文文献可以探析西夏王朝的档案管理制度,了解西夏王朝对文书档案的重视,进而可以从这个角度揣测西夏政权在当时十分复杂的形势中能与宋、辽、金抗衡达200年之久的某些原因。  相似文献   

11.
凉州是河西走廊重镇,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自汉辟河西四郡以来,这里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驿站,佛教在这里广泛传播并发展。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党项羌人,西夏统治者信仰并重视发展佛教,并把藏传佛教作为西夏的国教,藏传佛教对党项西夏政权影响深远。凉州藏传佛教是西夏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在凉州的传播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基础、民族基础和历史渊源。其对西夏及后世佛教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吸收汉、藏、回鹘、鲜卑、契丹、蒙古等各族参加而建立的地方政权。在它存在的近二百年中,与周边各族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发生了密切的交往,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西夏文化。西夏文化是党项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我们在肯定党项族人民辛勤劳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外来文化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就西夏文化的外来成份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西夏,如果从拓跋思恭的夏州政权算起,它在历史上存在了三百四十余年,若从赵元昊称帝推算,它立国也约近二百年。在这样一段不算很短的历史时期中,党项族及西夏境内的汉、吐蕃、回鹘、吐浑、契丹等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共同创造了引人注目的光辉灿烂的古西夏文化,为伟大古老的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拟就西夏文化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拉卜楞地区(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及邻近州县),公元二世纪时为西羌之地,七世纪被吐蕃占领。吐蕃王朝崩溃后,赞普后裔在这里建立以藏族为主体的(口角)厮囉地方政权。十二世纪,(口角)厮囉政权灭亡,其辖地区为宋、西夏所占有。 元时,拉卜楞地区归西夏中兴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管辖。明朝在此置河州卫,清初裁卫  相似文献   

15.
西夏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它立国长久,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文明成果。从西夏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西夏经济发展的特点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其独特的经济构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党项拓跋氏建立的西夏王朝,在其190年的历史中,传位10帝,其中却有9位夏帝先后向辽、北宋和金称臣请封,从而构成了西夏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对于西夏王朝的历史起有极重要的作用,但又影响和制约着西夏政权的发展,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个政权的性质.一西夏所据之地,原为唐朝的疆域.唐末,拓跋首领受封节度使衔后,开始占有银、夏、绥、宥等州,成为西北地区的一个藩镇.这一局面历经五代,一直维持到北宋初年.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夏州留后继捧因嗣节度使职与族人不合,遂入朝北宋.其族弟继迁则认为“我李氏子孙,当复兴宗绪”,拒绝内徙,而叛离北宋.但此时党项内部,因继捧的入朝和宋廷的招抚,已是“亲离众散,殆不可支”,加之宋军的追剿,继迁屡遭挫败,处境窘迫.这迫使  相似文献   

17.
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二月出版了我校历史系吴天墀同志约二十五万字的学术专著《西夏史稿》。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包括汉、藏、维、蒙等族合组而成的多民族政权。党项羌人起初居住在今青海(东南部)、甘肃(南  相似文献   

18.
西夏国土边界的地文特征显著,有利于割据政权的形成和延续;鄂尔多斯的沙漠化是夏都西迁的推力,银川平原千百年的灌溉农业的发展是拉力,夏都西迁有利于国势的稳定;12世纪的气候剧变与政治危机相迭加,使西夏政权消亡  相似文献   

19.
在西夏立国二百年中 ,以党项民族为主体的政权 ,集聚了一批汉人 ,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官僚群体。他们在多方面参与了西夏内政外交 ,对推进西夏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夏与宋、辽、金等通贡与榷场贸易活动频繁,从史书零星所记西夏朝贡及榷场贸易之物品,结合黑水城等地出土的文献,尤其是西夏与金榷场贸易文书《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可见西夏物产之大致种类,既有畜牧业产品,也有手工业产品,其中不乏土特产,尽管其贸易量不大,但因是他国稀缺之物而倍受青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夏对外贸易的物品中,有许多是舶来品。西夏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本地物产难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故而需要外来物品作为补充。西夏与宋、辽、金等周边政权的经济交往颇为频繁,既促进了西夏本国经济的发展,使其多元化,同时也对周边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