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高公民生态伦理素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公民的生态伦理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进行生态伦理干预。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强化生态责任意识;营造生态保护氛围,奠定生态文化基础;完善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完善法律政策,明确公民权利义务,提供生态法制保障;疏通生态参与渠道,提高生态道德实践能力;健全生态评价体系,激励生态行为养成;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培养绿色消费习惯是政府、媒体、学校等社会主体宜于对公民进行生态伦理干预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是从社会学视角下对道德冷漠进行界定,并从我国传统文化、公共道德事件中的群体心理以及社会现实环境对于公民文化人格、道德模式和个人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解释道德冷漠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坚持传统道德伦理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和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和国家的道德行为的奖惩机制;强化公民的主体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公民主体性的角度来说,公民意识是实施依法治国、加强社会监督、推进民主发展的基本前提;提升公民意识,必须开展持续有效的公民教育和民主实践,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公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体现,其中包含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微博的出现为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并依靠自身的“能量”对其产生影响.微博时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和提升公民意识: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培育基础;二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制度保障;三是培育第三部门,催发公民社会;四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培养成熟公民;五是净化媒体职业素养,促进网络环境自律.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指出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转型期矛盾多样化、“把关人”作用的缺失等原因,提出了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升公众基本媒介素养、完善自媒体的法制建设等解决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深刻变革的必然结果。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伦理意蕴:能够为人们的道德生活实践提供广阔的领域和途径,是培育公民良好品德的社会根基;能够弥补市场和政府力量的不足,是捍卫并推动经济伦理的一股重要力量;能够强化道德的社会监督,是提升公共行政伦理精神的实践载体;对改良中国公共伦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资源;能够培育和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激发公众的环境伦理情感,是凝聚公众力量、促进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面临着急剧的社会转型,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是发展市场经济、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要根据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从政治、道德和智慧三个方面完善公民教育的内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搞好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8.
强化公民社会公德意识是城市升级、社会转型的重要条件。针对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完善道德评价和奖惩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环境、培育公民的公民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培育公民的公民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等几方面不断强化公民社会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频频受到来自各方力量的影响,而自媒体在信息传播和舆情表达上表现出的惊人爆发力,对政府公信力的维护形成了严峻的考验。自媒体对提升政府公信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鉴于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对自媒体传播特性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带来的挑战和促进作用,并提出自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增强行政透明度;建立即时、有效的多向、多渠道的沟通机制;主动适应并有效运用自媒体;对自媒体舆情加以理性规制和引导;完善法律法规以规范自媒体行为;传统媒体要加强自媒体运用,构建正确的舆论氛围,增强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略论媒体伦理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伦理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而成为当今的一个世界性课题。媒体伦理是指媒体在契入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产生和形成的伦理意识、伦理活动、伦理关系。媒体伦理的核心内容集中表现为媒体所特有的伦理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追求真善美、实现人的价值、构造完美人性、提升社会文明,应当成为现代大众传媒的价值取向。为了履行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弘扬美好的宗旨和天职,大众传媒应当能够自立、自正、自责,努力保证自身成为真善美的表率,从而才足以举起引领社会文明的旗帜。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传媒的认知场结构由单一的“反映-应变”模式向主客体互通反馈式的结构转化。在此过程中,受众的主体意识逐步张扬;受众与媒介的价值关系开始由传统媒体环境中的依赖转向媒介怀疑甚至是质疑。但是,对于大众媒介而言,自媒体并不是其终结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整合优势,是其价值重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公民道德建设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发展阶段中我国将继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这样一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因此,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立足民族性,体现全球性,提升公民的道德主体意识和道德责任意识,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自媒体(微博、微信等)正逐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深刻认识自媒体特点、总结高校基金会公益传播诉求的基础上,分析自媒体在高校基金会公益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其运用现状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国防教育学学科基本定义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国防教育学的创建与发展需要对学科基本定义进行重新界定.根据建立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可以把"国防教育"重新定义为: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实施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义的核心内涵包括:国防教育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全体公民,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国防教育既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现代市民精神:"边际人"现代化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际人"现代化是必要性的,通过分析小农意识和现代市民精神的内涵特征,可以明了培养"边际人"现代市民精神的理由.就现阶段而言,培养"边际人"现代市民精神的有利条件是客观存在,重要的是如何升华其现代市民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各种各样的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以道德行为选择中的自由与责任为重点,浅析影响道德主体进行自由选择的主体因素及客观选择的现实因素,加强道德行为选择的制度保障和在道德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进一步化解道德行为选择中自由与责任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尝试引入公共卫生领域的同伴教育,就新时期高校德育中充分利用同伴教育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如何充分利用同伴教育资源,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参加辽宁省第十五届健康杯老年网球赛参赛队员进行的调查,初步研究了网球运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认为网球运动能培养老年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成就感;能增强老年人的体育意识和丰富老年人的余暇生活;网球运动对老年人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健心价值和社交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和谐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对立.前者主张仁义,后者主张争利.虽然仁义的落实需要知识与事功,但由于道德和知识事功的内在冲突,即德性主体与知性主体、仁义与争利的对立,儒家的内圣之学长期存在轻智与贬功的倾向,不能直接开出外王.牟宗三先生良知坎陷说,为基于中国文化开出科学与民主做出了努力.儒家关注的是人类永恒价值,但现实是残酷的.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传统儒家需要经过曲折和悖论,认可知性主体的独立和争利的价值,方能开出外王.但这种新的学说面临着突破儒学边界的困境,故需要区分理想(终极)的儒家与现实(坎陷)的儒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