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0 引言0.1 本文讨论的使动句是指“名词+使+名词(动作发出者)+动词”的句式,即一般所说的带“使”字的兼语式。这种句式应如何处理在我国语言学界是有不同意见的。本文对这些不同意见不作专门性的论述,而只是就这种句式作为使动句处理的语义关系作些分析。0.2 使动句的使动意义是指句中的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支使者或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动.之.名”句式中存在争议较多的称谓类句式、名词为对象或处所、“夺.之.名”三种语法结构,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动.之.名”中称谓类句式与一般的兼语类和双宾式归为一类。同时由于双宾式中的施事、受事1、受事2必须是异指关系,即三者中两两之间不能指代同一对象,所以应分别对待“夺.之.名”句式。当“之”指代施事或“之”和名词之间有领属关系时,将之理解为述单宾句式似更为合理;当施事、“之”和名词代表不同的人或事物时,则可以理解为双宾句式。  相似文献   

3.
可逆性与非可逆性“NP受+V+NP处”的派生过程及句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NP受+V+NP处"句式,当动词V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时,该句式具有可逆性,即句式中的NP受与NP处可以互相交换句法位置.但"NP受+V+NP处"与"NP处+V+NP受"只具有句法形式上的变换关系,二者的派生过程及句类意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0.1 “变换”一词在汉语语法研究文献里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是指变换关系,一是指变换方法。变换关系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变换方法是研究者利用这种现象进行语法分析。本文讨论变换关系的理论基础。 0.2 “变换”是transformation的译名。transformation这一术语在西方语法学界有不同的含义。传统语法里,它是指句子改换,联系的是内容相同的不同类别的句子或表达方式(J.Nesfield);结构主义语法里,它是指句式变换,联系的是相同词类构成的相关句式或句子集合(Z.Harris);转换生成语法里,它是指结构转换,联系的是同一句子生成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结构(抽象表达) (N.Chomsky)。本文是在transformation的第二种含义基础上讨论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转换生成语法的方法,对古代汉语中所谓“特殊的动宾关系”或“为动用法”一类句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类句式的表层结构即书面形式,虽然类似动宾结构,但其深层结构则是动补关系,是特殊动补谓语句。这类句式共分三类,即及物动词加名词(代词),不及物动词加名词(代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加名词(代词)。各类之间表层结构相似,而深层结构有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大量实例论证"他研究棉花是‘黑劳模'"这种句子语法上的可接受性,归纳出结构形式为"主语+动1+是+宾语"的动词连用句,并探讨它与相关句式的变换情况,着重比较了它们之间语义语用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从语义场聚合组合关系的角度探讨"寂寞"流行语,分析其句式特征及句式背后隐藏的复杂语义关系和产生机制。"V+寂寞"搭配是语义偏离的基础。这一基本偏离在其他相关句式中建立了一个贯穿链条,形成"寂寞"语义偏离成连续性、连贯性,造就了"V+寂寞"与"V+N"语义偏离和句式偏离。  相似文献   

8.
§0 解题 0.1 所谓“附着”变换,是指朱德熙先生《“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中的“在+Np+V+N(以下简称A式)→把+N+V+在+Np(以下简称B式)”。这一变换,以下表示为A→B,不能有此变换则表示为A,×B。  相似文献   

9.
邵阳话中,"NP+V+起+咖+哩"句式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或发生新变化,除此之外,该句式还有表示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得恰到好处、令人非常满意或不合时宜、令人非常不满意等主观性用法。本文讨论该方言中"NP+V+起+咖哩"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主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对《诗经》的研究上,历代都有著述,但大都侧重于词义的训释上,对其句法还缺乏研究。本文试对《诗经》“名+是+动”这一句式作一粗浅的探讨。 “名词+是+动词”这一句式,在《诗经》中较多,据统计有七十多个。对这一句式,前人大多未有论及;有的虽已论及,但多认为是宾语前置式,这无疑是片面的。因它不完全是宾语前置式,具体来说有三种用法: 一、“主语+是+谓语”式 在“名+是+动”句式中,名词作句子  相似文献   

11.
双宾语在现代汉语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比较现代汉语和英语中双宾语结构构成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并利用现代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也有助于理解和学习英语中的双宾语结构。本文先后探讨了现代汉语和英语中双宾语在结构上、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方面的异同,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现代汉语中的双宾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学习英文在语法、词汇两方面存在着中英、英英差别。“通过比较、找出差别、加深理解”的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翻译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比较研究法作为一种学习和思维方法,不仅适用于高校外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第二外语习得以及跨文化交流中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经》的四言句式与周代诗歌的四拍式节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严格、详尽统计的基础上 ,论述《诗经》中四言句和杂言句的比重 ,从而认为 :《诗经》整齐划一的四言句式的形式 ,主要是受了内容之外的与节奏有关的强大因素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量刑是刑事审判的核心内容,量刑民主化的目的就是保证法官实现量刑公正,避免枉法裁判。量刑民主化的实现可以从人民陪审员制度,检察官的量刑建议权、受害人及其亲属的量刑建议、量刑辩论环节、判决书中展示量刑理由等多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蒙古语连动句是动词谓语句的一种变体,而汉语连动句是动词谓语句的一种句式;蒙古语连动句的几个谓语之间的组合关系是由动词连接形负荷的,而汉语是由语序来负荷的;蒙古语连动句几个谓语之间不能出现任何句子成分,以此与并列谓语加以区别,而汉语连用的几个动词均可带宾语或补语,但其间一般没有关联词语和语音停顿。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存现句的习得过程中,留学生常会出现一些偏误。存现句A段中介词和方位词的误用,存现句否定式使用不当以及遗漏B段动词等。分析留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另一方面也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母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归纳了英语中部分含有"BUT"的句型,从其句型的构成和表达方式入手加以分析和探讨,以达到易于理解,从而更好地翻译这些句式。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里介词“把”前面的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字句里介词"把"前的成分很复杂,从句法平面看,有的是主语,有的是状语,有的既不是主语,也不是状语;从语义平面看,"把"前成分是从主要动核里提取的,它可以是主要动核的各种语义角色."把"前成分对事件发生所起的作用从大到小存在一个序列.从语用平面看,"把"前成分可看作惟一主题.  相似文献   

19.
激问句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激问句直接组合而成的一个无疑而问的问句系列.《围城》激问句组有较为丰富的激问标记语,主要有"什么"为什么"怎么"难道"罢"么"呀"不是……么"P不P"格式等,也有一定量的零标记(无特定标记语)形式.在结构形式上有二句句组和三句句组,组合形式多样.《围城》激问句组是钱钟书语言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颇具语用价值.有心理、逻辑、审美等动因的激问句组,是有意违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的"美丽的错误",其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令人"银笑"(非"铅笑")的讽刺效果的形成.激问句组是交往理性的"围城"的"建筑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存现句的研究多是从典型的结构入手做静态的分析,本文把其放在篇章之中做动态的探讨。存现句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有自身结构的节缩,简单明了,突出存在主体;有外在成分的介入,构成更大的语句,表达更加丰富的意义;还有的更换了A、B、C三段固有的构成成分,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变不可能存在、出现、消失的人或物为可能,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扩展了存现句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