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体系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走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表现最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走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表现最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呈现出如下规律:马克思主义为主流信仰,信仰比例随年级升高呈“V”形分布;政治认同感强,政治关注度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人生态度积极乐观,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反对非诚信行为,期待诚信的社会环境.对以上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更有效地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当代中国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冲突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变化,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道德价值,又称为道德价值观念,其核心就是道德理想或道德原则,这是从社会角度而言的。而从个体角度来看,人们的道德价值是由道德价值心理、道德价值认识、道德价值评价标准这样三个要素构成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首先就表现在这三个要素之上,并产生了:①道德价值心理上的变化和冲突;②道德价值认识的变化和冲突;③道德价值的评价标准的变化冲突。由于这些变化和冲突的出现,因此有人提出为“个人主义正名”,为“功利主义正名”,从而导致关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讨论。这说明人们原有的道德价值观念,已经在深层次上发生了动摇、变化和冲突。人们道德价值观念上的变化和冲突,表现为道德的相对主义倾向(道德的多元论)和非理性主义倾向(跟着感觉走),这又导致人们道德行为的“失范”现象,即失去道德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道德的“滑坡”。总之,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冲突,与其它一些因素相结合,已使我们社会原有的道德价值导向受到了挑战和动摇。人们在理论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失范告诉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地考察一下如何重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5.
儒家道德思想对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学说从性善的人性假设出发 ,以和谐为价值观念 ,为实现圣贤的理想人格 ,建构了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五常德”为基本原则的道德规范体系 ,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道德精神财富 ,这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仍有借鉴作用。有必要引入儒家“仁”的思想 ,养成大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习惯 ;引入儒家“义”的观念 ,建立大学生现代义利观 ;引入“礼”的观念 ,树立大学生文明健康的道德形象 ;引入儒家强调“仁且智”的观念 ,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 ;引入“信”的道德观念 ,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价值取向受当代深刻变化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的影响 ,出现了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偏重个人的价值走向、价值观念呈现矛盾与困惑等特点 ,研究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 ,探讨教育对策 ,在理论指导上、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上、研究教育载体上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大学生自我评价偏差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当代大学生随着个体心理和意识的不断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日益提高,但是,由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客观现实,往往会出现自我评价偏差。自我评价偏差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努力克服自我评价偏差,从而确保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试论对当代大学生多元价值观进行整合教育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多元主体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呈现的疏离态势,是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转型的一种标志,是与社会转型的同步呼应。价值认知上的模糊和迷茫、价值评价趋于功利、价值观念混杂、价值认同弱化,这些由疏离所带来的大学生价值观的不确定性和其产生的令人忧虑的价值观问题,是我们研究并对大学生进行主导价值观的整合教育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传播语境中,文化交往和价值竞争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建世界文化发展新秩序、推进全球文明治理变革的重要举措与题中之义。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应当在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共同价值”、秉持“承创结合”的基础上,构建文化共融、主体共述、体验共情、价值共享的交互表达,不断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七十年代的年轻学子为中国新时期的转变而欢欣鼓舞,能积极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力求在集体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八十年代的天之骄子逐步转向了寻求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集体活动不再有过高的热情,一面向社会呼唤“理解万岁”,一面又不自觉地将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主流取向是重义轻利,但也存在义利并重、重利轻义的非主流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意识形态、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义利观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困惑.在对当代大学生的义利观教育中,要积极汲取中国传统义利观思想中的精髓,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树立起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12.
李德顺,当代哲学家。1945年生,哲学博士、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和(兼)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他多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现卖问题的研究,著述丰厚。其中,《价值论》和《价值新论》,《价值学大词典》(主编),《选择的自我》,以及包括十几种译著在内的“价值论译”(主编)等,被认为是我国关于价值和价值观念理论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多次获得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曾入选《世界名人大词典》。近年主持“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等国家和教委重点科研项目。高…  相似文献   

13.
试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齐福英九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的时代,在价值观念的裂变与重组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客观、真实、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规律;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寻找和探索相...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它以利益为导向 ,激化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它作为一种趋利性经济 ,又导致一些人片面强调个人价值、弱化人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所呈现的一些新特点 ,诸如融合性、不稳定性、矛盾性、主体性和功利性就是典型表现。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 ,用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幸福感问卷和价值取向问卷对吉林省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将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有所转变,对自我关注增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幸福感指数为6.64;集体取向、人际取向、自然取向、成就目标取向、遵从取向、情感取向对大学生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其中集体取向预测性最强。在职青年的幸福感指数最低,综合幸福感水平也明显低于研究生和在校大学生。结论为价值取向对幸福感的作用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性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党的真正优势和光荣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不仅是对党和国家以及每一个中国人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奋斗目标。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切实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引领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中国梦”的内涵切入,在对结合“中国梦”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导向。“中国梦”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大学生人生发展提供正确价值导向,为大学生正确处理梦想与现实关系提供理论和方法,是当代大学生发奋图强实现个人价值的动力源泉。在大学生思想多元化和价值观混乱的今天,用“中国梦”来不断加强大学生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念是关于客观对象的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 ,是当前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 ,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的取向的演变趋势。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发展过程 ,可以总结出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特点 ,在认识这些特点的基础上 ,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大学生村官群体对在校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实践育人效果,将大学生村官的正面价值观传播到青年大学生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虽然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的东西,却和中国传统的花木兰迥然不同。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通过对《女勇士》中“花木兰”故事文本的解读,进一步分析汤亭亭的故事与传统故事所存在的契合与差异,旨在为当代女性面临多种价值观念冲击时的女性观念重塑和自我人生价值展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