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相对变化决定了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化过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美国主导下的"一体两翼"新世界贸易体系挑战WTO体系、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构建新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逐步被削弱是新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特征及可能的趋势。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将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和地缘政治利益方面对中国形成负面冲击,但也可能给人民币的加速国际化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2.
气候危机约束下能源政策目标的紧平衡、传统化石能源的产能过剩、能源转型背景下能源通道控制效应衰减和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对外依赖共同推动美国能源安全战略转型。拜登政府以能源地缘俱乐部为工具将经济增长、国家安全、低碳环保、盟友约束等一系列多元和冲突的政策目标相统一。一方面不断强化美国在传统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突出西方能源供应链体系的整体韧性建设,并致力于打造以自身供应链配置为核心的“轴辐式”地缘能源俱乐部和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多边援助俱乐部,从而服务美国能源霸权的网络式延伸、排斥主要竞争对手并实现规范引领。与此同时,美国的霸权干涉和“国内优先”导向也将为全球能源治理及自身俱乐部体系运转带来多重风险。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基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国家,在新旧能源格局转换中享有优势,且最有可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权力变更的领导者。中美能源资源领域的竞争不断挤压双方气候合作空间,中国应关注和警惕美国能源地缘俱乐部的战略风险,既要在中美能源共栖中强化能源安全韧性建设,也要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防范美国地缘俱乐部体系损害全球能源治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集中研究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转型、经济增长对加入WTO的影响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这些国家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转型国家尤其是独联体国家加入WTO进程缓慢的具体原因。然后,提出对加入WTO这一事件及其过程进行量化处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最后,我们构建一个Ordered Choice模型对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对转型国家加入WTO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能够显著促进“入世”程序,但不同类型的转型国家之间的情况又是有差异的。转型比较成功的国家已经完全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近几年的良好经济表现也显示出对加入WTO的强烈支持。  相似文献   

4.
韩美同盟在军事安全、经济科技等方面正发生根本的转型。促使韩美同盟转型直接的原因主要有美国挑起的中美战略竞争,美国加速实施“印太战略”,朝鲜半岛的内生变量等。韩国的地缘战略和外交路线正在由“安美经中”转向“安美经世”,从过去单纯的“美主韩从”转变为引导、利用美国为其成为所谓“全球枢纽国家”的目的服务。韩国的国家整体战略指向加速西倾,并与美国及其主要盟友伙伴走得更近,中美韩三角关系愈加失衡。美国正在借俄乌危机加快打通北约和印太两个同盟板块,促使北约对接遏制中国的使命。韩国处在东北亚棋眼的地缘位置,类似于乌克兰在欧洲的地缘区位,韩国应在“齐楚”之间寻求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环太平洋经济圈是一个以经济利益为基础,以比较优势原则为动因,经济互补性极强为特点的多层次经济合作群体。其范围之广,容纳国家之多,物质基础之雄厚,是世界上任何其它经济圈所不能比拟的。在这个圈中有圈的经济圈中,中国被囊括在东北亚经济圈、大上海经济圈和南中国海经济圈之中。如此广阔的地缘优势,一旦与我国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中国就有可能成为一条举世瞩目的腾飞巨龙。因此作者主张,中国应积极参加环太平洋经济圈,依靠其国民经济的综合能力,并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原则,以促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这不仅对圈内不同层次的国家经济有重大影响,同时对中国国内的分工体系也会发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全国比较文学学术讨论会暨山东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于1992年9月21日至23日在济南召开。与会代表对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比较诗学、作家作品比较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文化转型时期与比较文学。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所谓文化转型时期是指在某一时期,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急剧地进行重组与更新。引起世界文化转型的客观因素有:二战后世界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多元经济替代了垄断寡头经济;殖民体系不复存在以及第三世界文化的兴起。一般而言,文化转型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认同”可类比为“我注六经”,表现为与主流文化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科恩根据后冷战时代国际权力的重新配置绘制了一幅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结构图,这是一种将政治世界作为不同等级——跨国家、国家和地方之间相互依赖的体系,将政治地球设想为不同发展阶段进化的统一体系。他突破了地缘政治学家仅关注地理环境与特定国家权势竞争关系的传统,使地缘政治学成为发展国际和平与合作的学说。  相似文献   

8.
陈伟光  裴丹 《天津社会科学》2024,(3):114-126+176
全球产业治理是从全球经济治理话语体系中延伸出来的分支。之所以有单独研究的必要,是因为随着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新干预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回归,主要国家隐性的产业政策不断显性化并加速转型,大国愈来愈重视产业政策安排和产业战略布局,大国间的产业竞争与合作以及产业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博弈不断加强。全球产业治理本质上是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产业政策的协调和互动过程,由此形成共同的治理规则和标准。构建全球产业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不仅在于从产业领域考察和拓展全球经济治理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助于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背景下,提出中国加快产业政策转型、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政策协调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两种不同收入制度下的“国家富裕”在世界经济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当国家出现后,我们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一种是由国家更多地集中收入的分配制度,另一种则是由个人和家庭取得更多收入的分配制度.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相应地出自两种不同的“国家富裕”的基本观点,并且由此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体系。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国家富裕”,就应当是国家将社会创造的财富大部分都集中起来使用,都由国家的机关来支配,才是“国家富裕”;至于每个公民与家庭的收入,则只需要保持必要的消费和一定量增长的消费…  相似文献   

10.
分散社会的组织化是构建中国社会调控体系的历史前提与逻辑起点,组织是支撑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的关键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变迁是革命性的,但整体的转型过程是相对有序而平稳的,其基本经验就是:执政党主导的权力组织网络是支撑中国社会平稳转型的根本保障力量,组织化调控是支撑中国社会平稳转型的核心主导机制。组织化调控的根本缺陷在于治理成本较高和政治风险较大,并且很难实现国家治理的常规化与弥散化,在组织化调控体系中培育与成长制度化调控模式是中国国家建设和治理体系重构与再造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释21世纪复合地缘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及结果。首先,本文发现地缘经济学上的竞争向地缘政治学上的转换是复合地缘经济学的特征。其次,详细阐明了世界经济的网络化及战略竞争是促进21世纪复合地缘经济学产生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因21世纪复合地缘经济学兴起而引起的经济方略的变化进行了诠释。充分利用在世界经济网络里所处的位置因素,寻求一种新型经济方略,是复合地缘经济学的特征。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制裁”“聪明制裁”“针对性制裁”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美国拜登政府为了应对供应链重组,正在寻求重新外包、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方式,反映了作为一种战略竞争手段的供应链地缘经济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陈小君 《学术月刊》2022,(3):124-141
当前土地管理法制面临“弱市场化”“权力中心化”与“城乡背离化”本体性困境,就此需依托“政府—市场”上下联动、“权利—权力”内外反馈及“城乡一体协同发展”而反思转型和纾解。比较考量土地管理法制改革之两条进路,进而把握《民法典》“主体自治”理念对“去市场化”之修补、“权利本位”理念对“权力中心化”之矫正、“法律地位平等”理念对“城乡背离化”之扭转的有效调节和工具功用契机。具体面向《民法典》与土地管理法制因应对接时,应贯彻“私权自治与权力干预相统一”“资产效益与生存保障相统一”“协同发展与差异调控相统一”及“效益增长与持续发展相统一”等基础对接原则;遵循“政策引导—试点先行—入法推广”的基本思路,抓紧土地管理法制“废、改、立、释”等有效对接方法;聚焦农村集体土地且秉持从“权力中心化”转换至“权利中心观”的核心对接场域。着力推动民法典时代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对策在顶层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的“三块地”持续联动改革、重点的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及其托底的土地管理法制保障机制等多维度发挥改革效能。  相似文献   

13.
文明转型与社会转型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转型”与“社会转型”是近年来学术界经常使用的两个术语,但是,这两个术语往往存在着混用的情况。混用的背景就在于社会自身的变化,“转型”成为一个包括历史学在内的跨学科术语。其实,文明在不同语境、不同层次有不同含义,两者含义需要依据语境、讨论的层次加以看待。在学术界的讨论,两者的关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在面对历史与现实时需要注意两者的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9省区产业结构的分类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9省区整体的产业结构水平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但各省区之间差异很大。以聚类分析法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从地理区位出发,以空间与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划分为三大经济圈层,以核心圈层带动周边省区发展,能更好地发挥“地缘经济”作用,有利于开展区域产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是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中叶 ,以美国马汉的“海权论”、英国麦金德的“陆权论”、美国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等思想为基础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国际政治学理论。它主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与政治因素相结合的角度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这种理论一经问世 ,就得到西方学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格局均发生巨变。俄罗斯为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调整其国家政策 ,地缘政治也就自然成为其制定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 ,北起俄罗斯 ,东邻中国 ,西接伊朗、隔…  相似文献   

16.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 ,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题 ,理论界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 ,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 ,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重启的现代化进程中,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中呈现出“转型社会”的双向运动.其内在逻辑是:社会秩序的革命性变迁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整体性创新.本文在“转型社会”的分析框架下,分析了当下中国面临的市场化转型风险和民主化转型风险,探讨了基于风险应对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建构的基本理念、价值目标和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我国国家大,人口多,必须赋于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必要的权力,使其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制订地区性的法规、政策和规划;通过地方税收和预算,调节本地区的经济活动;充分运用地方资源,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表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加强地方经济管理的权限是十分必要的。各地方对经济的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属于区域经济调控行为。本文拟就区域经济调控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区域经济调控的函义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蒙古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政治学家认为 ,地理空间是任何政治实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组成部分 ,地理位置揭示的是国家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 ,从而决定着地缘经济格局的发展。蒙古是亚欧大陆具有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国家 ,这个北方草原之国东南西三面与我国为邻 ,两国边界线长达 4 670公里 ,是与我国有着最长边界线的近邻。虽然人口不足 2 50万 ,是个小国 ,但是从拥有 1 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面积上来衡量 ,蒙古就不能算成小国。蒙古作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巨大的结合部 ,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格外引人关注。冷战结束后 ,美日等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20.
地缘经济关系是推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缘经济最明显的表现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相互依赖关系的加深和地域依存关系的加强 ,世界经济中出现了区域经济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的趋势。我国西部地区要加快发展 ,必须进一步加大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力度 ,积极推进西部地区与毗邻周边国家区域经济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