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力图从根本上否定和颠覆美国主流价值观及其传统伦理道德,不仅对当时美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时至今日余波仍存。特别是反正统文化的代表嬉皮士,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现实发起了挑战。站在伦理学的视角下对嬉皮士以创建公社表达自己远离尘世之地,自由和平的生活理念的反思,同时,浅论嬉皮士追求一种不受现代文明侵扰、拒绝物质诱惑、纯粹在大自然中自由的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不断有青年人反叛主流文化的事件发生,例如美国的大学学生运动(1964年始,以后演变为嬉皮士运动),法国的大学学生“五月风暴”运动(1968年)以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似乎都表明青年人和传统社会的鸿沟愈来愈大,他们愈益明显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规范标准,以及体现这些价值和规范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现代交际》2007,(1):1-1
缺乏坚定的信念,是很多人的一大通病。而时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一种信念的支撑。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罗尔斯的成功得益于他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1961年,当时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皮尔·保罗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  相似文献   

4.
使用一个1996年收集的全国抽样数据,并结合事件史分析方法(离散时间风险模型),本文探讨了1978年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到底是哪些农民能够抓住机会实现经济上的成功并成为农村中的精英阶层。本研究具体检验了中国农村居民的精英职业地位获得是如何受到他们改革前或解放前的家庭背景影响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旧式精英(解放前的政治或经济精英)和新式精英(解放后再分配经济时期的政治或经济精英)家庭背景的农民,改革后进入非农职业的机率都比较高。第二,在不同历史阶段,精英职业获得模式是不同的。低风险性是导致改革早期新、旧精英的后代的选择趋同的主要原因,反映了他们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走向无法清晰把握时的一种选择理性,而改革后期他们非农化道路的分野则充分体现了个体的社会行动是如何受其家庭背景(或精英文化因素)影响的。基于这些发现,作者提出精英文化的代际传承观点,指出除了当前学界讨论较多的权力和人力资本因素之外,文化因素也是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过去20年来,新西兰人口数量和种类上产生的剧烈变化使得新西兰人在其文化身份上难以达成共识。林肯·谭(LincolnTan)来自新加坡,他说:“因为来自一个新加坡那样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我发现新西兰人生活在不同的社团圈子里,读着不同的报纸,那么他们怎么能彼此交谈呢?”惠灵顿的一位分析人士科林·詹姆斯(ColinJames)认为,新西兰正面临第三次文化融合的浪潮,这一次涉及来自亚洲的移民。第一次浪潮是来自英国殖民地的移民的本地化,他们意识到“我们现在生活在这里”,他们逐渐拥有了一种独立于英国的声音。然而,仍旧有许多新西兰人到伦敦旅行、工作或者生活,一些老新西兰人仍旧有时会称英国为“祖国”。第二次浪潮是当地毛利人争取一些政治权力以及在过去的20年里他们在社会和文化事务上的地位逐渐提高。詹姆斯认为亚洲化是目前仍在进行的新西兰文化身份形成中的第三阶段。他说,考虑到目前正经历的社会变迁的力度,没有出现很多的种族骚乱真令人吃惊。第三次浪潮涉及了来自伊拉克的穆斯林难民,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工人,韩国的学生,中国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人员。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在我国文坛上呈现出的空前活跃首先当然应归功中央的创作自由的方针政策,但同样也离不开一大批具有自觉开拓意识的文化青年(他们包括:青年作家和青年读者)的思考与探索精神。一九八四年下半年至今所涌现的一批带有强烈“寻根”倾向的文学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一个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的重要地位。阿拉伯人用他们光辉的成就为人类作出了伟大贡献。阿拉伯文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些人认为是由于“阿拉伯人有强烈的求知欲”,“经常锐敏的好奇心和从未唤醒的潜力”的推动,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两种人对同时代人和后来者的精神和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是烈士,为真理,为理想受苦受难,视死如归:一是思想家,目光如炬,洞察实质,是社会的先知先觉。一身兼思想家和烈士两任者寥若晨星,他们承受的巨大苦难和发出的精神光芒交相辉映,使他们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十年浩动中,反人性,反人道的蠢行、丑行、恶行登峰造极,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青春和幸福,而对苦难的思考和对黑暗的反抗造就了思想家和烈士  相似文献   

9.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但文化的因素最值得我们研究。犯罪是行为人对社会主文化的背叛,是反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青少年犯罪与传统文化、文化断裂、文化冲突、不良文化、反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传统文化,即由历史沿革而来的文化。对青少年犯罪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他们开创了仁、义、礼、智的思想体系,主张性善论,告诫人们应当具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这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促进…  相似文献   

10.
理性选择研究在经济社会学中的核心地位与方法错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4年 ,在美国社会学年会上 ,布劳 (PeterM .Blau)、古德 (WilliamJ.Goode)、哈勃 (JoanHuber)、瑞利(MatildaWhiteRiley)、苏特 (JamesF .Short)和荣格 (DennisH .Wroog)等 6位著名社会家 ,以“理性选择与社会学”为题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他们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概念、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原则与方法、理性选择研究与社会学的关系、当代社会学在理性选择研究方面的新趋向等问题进行了内容丰富的争论。这 6位社会学家中有 5位曾经担任美国社会学会会长 ,在美国社会学界具有很重要的学术地位 ,他们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11.
不可否认 ,在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上 ,“三资”企业与现实社会有很大的差异。上班工作感受的是一种文化 ,走出企业融入社会、感受的又是另一种文化。对于这种文化上的跳跃 ,他们如何去适应呢?围绕这个主题 ,我们重点从青年如何看待外企对中国市场和社会的适应策略 ,以及青年如何适应外企与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两个方面问题。进行了个案访谈。一、企业对社会的适应及“三资”企业青年的态度商业行为准则上 ,“三资”企业对社会的适应方式 ,与“三资”企业自身的文化价值观有关。不同企业 ,禀承的文化不同 ,他们对中国不太完善的市场制度和不太…  相似文献   

12.
华北平原上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我们选择这个样本,除其具有代表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农民家庭30年来有着基本稳定的家庭结构,便于前后对比。到2008年,这个家庭的成员包括一对老夫妻(年龄均为67岁)、他们的儿子(35岁)和儿媳妇、他们的孙子(10岁)。  相似文献   

13.
以车为家 云游四方 美国老人喜欢旅游,以车为家、云游四方的人们被称为“汽车部落”。他们像候鸟般浪迹天涯,四处旅游。他们所向往的是没有尽头的公路,尤其是西部那些一流的高速公路。“独身漫游者”俱乐部就是喜欢在美国西部的高速公路上打发光阴的一支退休者队伍。俱乐部成员伊尔玛自豪地说:“我从1991年成了全职旅游者。这样的生活真自由。”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的国际劳动节前夕,一条由《南方都市报》披露的新闻,如电雷袭来,击碎了所有准备庆祝节日的人们的欢乐心情——广东东莞再现童工!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已经无法简单地说是“未成年劳动者”了,他们如同囚犯般被监禁,像奴隶般做牛做马,衣、食、住如同乞丐,女童还要遭受性侵犯,更谈不上假期、社保、医保和学习的权利。他们就是当代活生生的包身工!  相似文献   

15.
传统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滋养和教化了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在长沙市,相当一批老年人与传统戏曲有着难解难分之缘,他们的晚年生活与传统戏曲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一往情深黄应槐(长沙市天心区南馆剧院经理):我们剧院1985年鸣锣启幕,成了长沙市闻名的“戏窝子”。剧院演出,观众70%以上是中老年人。老年人之所以爱看戏,除了他们有很强的怀旧心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人生好恶、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跟传统戏所宣扬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再则,人到晚年,时间宽余,要排遣寂寞,老有所乐,剧院是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文化内部,主文化在以政权做基础的主导文化、经社会发展长期造就的主体文化、以及反映当前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生活风尚的主流文化这三个方面发生错位。相对于主文化而言,在文化权力关系上处于从属地位的亚文化广泛崛起,冲击着即定文化的一元格局。以某种亚文化代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站到了主文化对立面的反文化,已经演化为中国当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从价值系统和权力关系来看,今日中国社会文化处于多元文化的并存状态,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在不同的层次呈现为不同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和勾勒了中国八十年代文化传统在三个层面上的全面复兴:在礼俗文化层面上出现了日常生活象征性礼仪(节日活动、婚丧礼仪等)的逐渐修复,以及“麻将热”、“气功热”、“宗教热”之类的现象;文学创作的层面上则涌现了一大批有份量的“寻根文学”作品和创作思想;思想文化层面上尽管有过偏激的反传统言论,但总体来看,也出现了“孔子热”、“当代新儒家热”这样从正面反省文化传统的思潮。对于诸如此类文化传统的复兴趋势,本文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解释:1.文化传统是赋予社会生活以超越性意义的源泉,是道德感召力、社会凝聚力的基础:因而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2.文化传统也是文学想象力的源泉和深厚的土壤;3.维持完善的道德传统和文化传统,是持久社会进步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发达社会和文明鼎盛状态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人从公元八世纪起,派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占了西班牙南部大片土地,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直到公元十五世纪末格拉纳达被斐迪南和伊萨白拉攻陷,阿赫马尔王朝覆灭,在长达八百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在欧洲的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安达卢西亚文化。历史学家们认为,安达卢西亚文化的鼎盛时期始于阿卜杜·拉赫曼·奥萨特(也称阿卜杜·拉赫曼二世,821—852年)时代。当时,后倭马亚王朝境内无战事,国库盈实,大批学者从阿拉伯东方涌入,受到了统治者的善待,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他们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安达卢西亚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择其中的几个佼佼者,作一概略的介绍,以期引起读者对安达卢西亚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城不是一座在短期内建立起来的风格简单的现代化大都市,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出多种文化、特别是印第安文化风味的混和型文化大都市,是美洲三大古代文明之一阿兹特克文明的发源地,1325年为阿兹特克人所建,当时是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她原名特诺奇蒂特兰,在印第安纳瓦语中是“石头上的仙人掌”的意思,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段动人的传说:流浪了多年寻找栖息之地的阿兹特克部落终于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先人所预言的定居地标志——一只老鹰叼着一条蛇站立在  相似文献   

20.
文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它意味着人们凌驾于物质追求之上千姿百态的精神状况,意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水准以及人文修养。因而,文化的困境即是人群存在的窘境,文化的昌盛也体现了精神生活的富足。文化与经济,最令人恐惧的往往是二者构成恶性循环:文化越落后,经济就越落后;经济越落后,文化也越落后。人们便囚禁在此般难以摆脱的困境里苦苦挣扎,看不到希望。多年来地理环境幽闭,多年来物质生活贫乏,很大程度上延误了新思想、新知识、新意识、新信息的传播。江西人的意识也被渐渐归结为盆地心态(封闭、保守、孤立)、边缘感觉(置身主流之外,冷漠地对待一切)和自恋情结(自满自足,陶醉于落后)。"赣鄱大地数千年暮鼓晨钟,激动过多少仁人志士的斗志昂扬;悠久的传统文化曾经筑起过江西历史的千年辉煌……"千百年的光衔枚疾走,曾经的一切俱成过往云烟,悠久辉煌的文化传统在今天发生了"断裂",江西终于心存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地落后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湘军北伐"、"陕军东征"、新兴流派不断崛起的过程中,江西文坛愈发沉寂;江西美术界在省内都近乎默然;输出的大量动漫人才渐成各地领军人物,江西自身仍徘徊在产业低级水准;国际T台的宠儿提及家乡的模特业,"几乎为零"是她们的真实心声。缄默、内敛、隐忍……一颗颗珍珠般的"赣鄱结晶"被包藏在厚重的蚌壳中,潜进茫茫深海。这是一场集体沉沦。江西人要明白,露拙当然不智,藏巧亦非能事;张扬不是陋习,自闭才是缺陷;不要耻笑王婆卖瓜,也不要信奉"酒香不怕巷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反过来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近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因为文化娱乐产业的异军突起,商业投资、名人效应、策划活动……湖南得到强大的经济拉动力。短短十年间,湖南在全国的形象地位陡然提升。究其根本,"炒作"、"包装"、"策划"无疑是他们的法宝。悠悠赣鄱大地,何时才能唤出你云遮雾障后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