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民的非农民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民的非农民化即农民转变为非农民、农民改变自身身份的过程。农民转变为非农民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农民身份转换的伟大变革。数以亿计的农民的非农民化是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侧面。农民的非农化职业转移是农民改变自身身份的逻辑起点。在我国,农民改变身份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职业转移、地域迁移、身份变更构成了农民非农民化过程中三个既相对分离又依次递进的环节。现阶段农民转化而成的各种各样职业群体可以称之为“职业阶层”,因而用一般的社会阶层理论去分析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本文以茂名市农民的现状为例,探讨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苏昕  徐晓  王敏 《东岳论丛》2012,(8):132-134
非线性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为复杂系统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具有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特征.文章以非线性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非线性特征,探讨了非线性思想对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几点启示,以期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新型农民,其根本在于农民的意识的更新,掌握了适应农业生产的新的科学技术。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源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农民的现实实践。要坚持以新型农民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贯彻以农民的发展为本,真正推动人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永坤 《河北学刊》2012,32(1):99-103
"农民"一词产生很早,在古汉语中,它的基本含义是以耕种为生的人。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农民受到尊重。民国时期,农民的基本含义未变,但是它被严重地政治化了。在前改革时代,农民的传统含义被颠覆,农民成了为国家生产粮食、为现代化提供积累的不可改变的身份,且农民本身被政治上层级化。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权利保障有所提高,农民自身的等级被取消,但是城乡二元这一歧视农民的社会结构仍然存在。解决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权利保障,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民的财产权、平等权和迁徙权的保障,使农民成为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是身份。  相似文献   

6.
姜舒影  毛维国 《南方论刊》2021,(1):107-109,112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命题.为了巩固国民革命的基础,首先就要先解放农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正是认识到农民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在考察和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基层组织、开办农民讲习所的实践过程中,采取了灵活丰富的斗争形式,积累了开展农民思想教育的经验,积极引导农民参与革命斗争,掀起了农村革命的风暴,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为革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对利益的追求是其一切活动的根源,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本质的反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其中农民利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把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作为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突破口,根据当时农民的实际情况及农民的迫切需要,领导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方针和政策,逐步形成了保障农民利益的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的思想和实践,不仅为当时土地革命战争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杜立芳 《兰州学刊》2009,(10):72-7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二十一世纪初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以农民为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归宿。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重要意义,最后探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1949年至1950年夏,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其当时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目的和有步骤地组织农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冬学教育,并围绕《共同纲领》、剿匪反霸和婚姻法对农民进行了主题教育。这一时期的农民教育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新中国的农民教育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也为当前的农民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工经济与农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现代化是个大课题。实现农民现代化需要各种现代性因素的综合作用。本文的主旨即是探讨当代中国的民工经济发展对农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民工经济是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获得城乡差别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笔者认为,我国当代民工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在促进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为农民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直接促进了农民现代性的成长,加速了农民角色的现代分化。  相似文献   

1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通过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农民翻身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毛泽东在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方面,既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毛泽东一生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对我们今天解决农民问题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薛毅 《江汉论坛》2002,7(4):35-37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办的,一所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在北伐战争前夕和北伐战争期间,农讲所为广东和全国培养了一批农运干部,为推动北伐战争的进展,在全国各地开展农民运动,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正是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农民经历了乡村革命、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转型和乡村振兴五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在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为农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行动遵循,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指向,积累了三个方面的宝贵历史经验,即尊重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有效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坚持以农民利益为中心,与时俱进地推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边区农民法制教育是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边区农民法制教育从边区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平等观念,推行男女平等,第一次在中国农民的观念中种下了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的种子,培养了中国农民的规则意识,激发了广大边区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边区和谐,为当代社会主义农民法制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杨震 《理论界》2013,(3):69-71
中部传统农区农民,在为"自己和自己人"提供食品时,采取了一种生产方式,否则采取另一种方式。文章从农民的职业压力、职业动力和职业价值观方面,探讨农民职业行为中两种方式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小农意识与市场化农业、特殊主义与现代职业精神、愚昧落后与积极进取。而后阐述了农民现代性与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关系,并从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和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提出了增强农民现代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民群体的演进趋势与分化认知,对职业农民进行了概念界定与特征归纳,明晰了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界限范围。进而对农民职业化的目标进行解构,从“个人—组织”视角构建了农民职业化的动力机制,依据组织行为学理论提出包含建立关系契约、提供持续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三个阶段在内的农民职业化制度改革框架。在此框架下,以四川省为例,提炼和分析其在农民职业化制度改革实践探索中的做法、成效与不足。以此为中央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职业农民培育提质增效,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集体化到合作化:中国农民组织的演变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60年来,中国农民组织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农村合作化到人民公社,中国农民组织经历了政府主导推进的集体化阶段;从包产到户到成立专业合作社,中国农民组织经历了农民自主选择的合作化阶段.通过回顾和分析中国农民集体化和合作化的演变过程、体制特征和激励机制,可以看出,新时期农民组织的发展趋势是合作经济基础上的、家庭经营为主体的、政府支持下的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开始把精力转移到中国农民问题上 ,先后在湖南、广东、上海、湖北等地 ,积极从事农民运动 ,不断积累经验 ,并进行系统总结 ,形成了一套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他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策略是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这些思想 ,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农民信息用户群的形成及其群体特征,分析并阐述了农民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同时,还就怎样才能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俄国农民外出打工与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俄国城市化水平取决于农民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农民外出打工和转入城市等级问题是理解俄国城市化的关键所在。俄国农民向城市迁移的进程缓慢的原因很多: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的身份证制度严格限制了所有人的迁移,尤其限制了农民的迁移;村社制度通过连环保义务有力地约束了农民的出行,农民必须服从村社的监督;农民在经济上和血缘上与农村保持着天然的联系,一般将外出打工视为权宜之计;外出打工既冲击了村社的宗法制度,又有强化农民经济、延缓农民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