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以受众为中心的角度出发,通过全面梳理行为传统和文化传统的受众中心模式,透视了有关研究所展现的理论空间,可以看出行为传统与文化传统的主要差异在于:行为传统主要是研究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以及反应,而文化传统主要是赋予了受众在解读文本方面所具有的权力;行为传统所考察的是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产物,而文化传统主要是解释受众接受媒介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手机是媒介,也是一种消费品,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标志。庞大的手机用户数量不能简单归结为手机普及的结果。在"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下,分析受众的媒介需求,考察手机媒介的特质和传播优势,多视角考察受众对手机媒介的选择,结果表明,手机媒介是广大受众的优选媒介形态之一。然而,受众对手机媒介的需求、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并非绝对的理性,也可能仅仅是跟风和从众。  相似文献   

3.
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情况的调查问卷》资料为依据,分别对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接触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农村受众没有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稳定受众”,在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及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新闻媒介在西海固地区的功能发挥不容乐观,其问题的根源在于该地区的城乡新闻媒介资源分配和占有不均、当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收入水平较低及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对媒介自身发展有限制等,并就今后如何加强大众传播媒介在宁夏西海固农村地区的传播功能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许旸 《江淮论坛》2009,(3):140-144
本文结合对上海大学生媒介使用、跨文化消费与文化认同的问卷调查,呈现大学生在媒介接触、跨文化消费上的频率和特征,以及对国家文化认同态度、跨文化交流倾向等基本状况,并尝试分析其中的联系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媒介使用多元化,互联网在年轻一代的媒介接触习惯中已经占据主导位置;整体而言,大学生对中国、美国流行文化的关注度高于日本、韩国;大学生身份认同趋向多重化,对本土文化倾向上持积极、开放态度等。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锡伯族家庭网络中语言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家庭网络中,人们交际语言的选择更多地会受到语言交际功能以外的其他语言社会因素的影响;在锡伯族家庭网络中,锡伯语仍然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区语言的影响,锡伯语的交际功能正在面临进一步退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任飞 《东岳论丛》2012,33(6):140-143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网络媒介带给大众传播领域许多前所未有的改变.媒介受众的形成和变化从未间断,受众研究也像其他媒介理论一样,总是随着媒介新技术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充实完善.在网络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与媒介文本互动、协商的过程中参与意义的生产.从受众研究的理论传统、受众的生产实践、作为粉丝的受众以及受众发展的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我们发现受众在对网络媒介文本进行解读、重构和生产的互动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作为媒介产品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最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剧的密集传播与受众的深度互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受众群体:"电视剧迷".本文从媒介的隐性功能出发,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电视剧迷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媒介覆盖面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新疆柯尔克孜族群众受报刊、广播、电视等主要新闻媒介的影响是显著的。改变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现状,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疆新闻传媒界应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和受众反馈意识,把握受众对媒介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雾霾"个案实验证据表明:受众在互动视频媒介使用中根据个人经验和喜好的媒介框架来建构个人媒介框架,在视频互动媒介中受众的互动性使用仍然受到媒介框架的影响;视频互动媒介使媒介框架趋向于社会背景归因;视频互动媒介的互动性水平与媒介框架的社会背景归因、知识获取程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发现,认知中介模型关注的超链接知识接收现象填补了媒介框架责任归因效应模型中缺失的信息处理中介因素。同时,将认知中介模型置于视频互动媒介使用的视域内,可以改善认知中介模型研究中研究对象单一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作为媒介产品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最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剧的密集传播与受众的深度互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受众群体:“电视剧迷”。本文从媒介的隐性功能出发,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电视剧迷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