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搭便车”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搭便车”是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推行改革开放的今天 ,“搭便车”现象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在很大程度上 ,这种现象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给改革开放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尝试从“搭便车”现象的制度分析着手 ,着重分析在我国目前条件下 ,国有经济中“搭便车”现象产生的根源和种种表现形式及其后果 ,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细致的文史考证,首先说明了陈康先生的一篇旧文《亚里士多德的Dynamis概念》被重新发现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陈康先生这篇文章中的多个重要观点的阐述,本文指出了这篇文章所具有的学术价值,表明这篇文章不仅对于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的Dyna-mis概念的多种意义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我们理解与Dynamis概念有关的亚里士多德多个重要文本之间的思想关联也是重要的。本文也从发生学方法的角度对陈康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批评。  相似文献   

3.
理解"'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可能"这一语词."可能"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不可能而言,二是相对于现实而言.在"所知学"中,"可能"是相对于不可能而言的,因此,"'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这一观点所要表达的,既是现实地知道的、也是想象地知道的.刘永富先生与张帆先生由于在不同意义上理解了"可能"这一语词,所以他们关于"'所知'是什么"的讨论很难形成正面交锋,从而也难以形成有积极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施俊霞 《老友》2011,(8):40-41
几十年来,我对老伴的“小气”、“抠门”非常反感。譬如,外出旅游,每到一地,别人都会采购些土特产,可他不买,还竭力阻止我买,说什么“别上当”,尽扫人家的兴。又譬如,  相似文献   

5.
关于"OK"的出处,有20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一位制造干燥食品的商人名叫奥林·肯德尔,他的产品被用作军粮,每一块压缩饼干上都印有他姓名的缩写"OK"。军粮很受欢迎,因此这个商标非常著名。也有一种说法是,"OK"最初是美国铁路扳道工人的用语。当班时,如果铁路上一切正常,就说声"All correct",由于"All"音接近"O","correct"音接近"K",为了方便,工人们就直呼"OK"。现代的手机短信促使一大批缩写词诞生,但都无法跟"OK"相比。语言专家说,"OK"之所以流行了一个多世纪,是它的与众不同:单词清晰、发音简单,  相似文献   

6.
“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述自行车的优缺点以及自行车带来的交通问题的基础上,以大连为例,分析“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特性;阐述了城市禁止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历程及实施条件;对“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安瑟尔姆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曾受到康德的摧毁性批判。以现代模态逻辑为基本工具,哈特肖恩、普兰丁格和哥德尔分别构造了本体论证明的"模态版本"。经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哈特肖恩的版本没有区分逻辑可能与形而上学可能;普兰丁格的版本以"极伟大性"为核心,运用可能世界理论摆脱了基于"存在"不是谓词的康德式质疑,使问题集中于对证明中非逻辑前提之合理性的把握;而哥德尔的版本尽管依托"肯定性属性",但由于把"必然存在"作为"肯定性属性"之一,最终难以避免康德式质疑。更重要的是,任何本体论证明都是一种有前提的推演,因此对它们的评价最终都要依赖于其非逻辑前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可能"是一个概率模态算子,其核心情态语义特征为[+概率可能]。按照概率模态"概率值的连续标度法","可能"的赋值范围为"0相似文献   

9.
从博弈视角,分析旁观者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搭车心理、规则不适和道德缺失;从博弈思维,寻找旁观者现象的路径改善:博弈模型——改变博弈支付,博弈规则——策略博弈调适,博弈道德——约束博弈范式;从博弈策略,运用两两对比方式:"搭车心理"与"博弈模型",中国"彭宇案"与比利时"抢劫案","谁让谁吃亏"与"自我道德约束"等对比,提出博弈模型的行为方式、博弈规则的行为调适和博弈道德的行为范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肯定、否定的两种不同内涵的区分 ,认为 :从客体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推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 ,混淆了两种不同含义的肯定、否定 ;根据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 ,认为 :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的观点 ,混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本文还探讨了作为社会规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如何影响主体对社会客体的肯定、否定形式的。  相似文献   

11.
自然语言的“真”“假”在普通逻辑中是各具有几个不同涵义的重要概念,本文运用语言学与逻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去阐释它们在不同的使用场合所具有的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知”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关键构成要件要素,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理解,应从“明知”的内涵着手,根据是否满足“至少具有不确定的故意”这一条件划定“明知”的子集。围绕帮信罪的本质对“明知”的对象进行解释,行为人只需对他人依托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具有概括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明知”的具体认定,将满足“明知”的情形进行类型化梳理,划分为有明确意思联络的知道、无明确意思联络的知道和综合推定的“应当知道”,前两者分别对应实务中有通谋的知道和无通谋的知道,后者包含了根据提供帮助的具体内容推定行为人应知、根据多次提供帮助推定行为人应知等能够证明行为人存在“恶意”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too…to…"结构的含义及用法.分析了该结构否定及肯定意义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4.
谢林在思想史上首次系统地质疑与动摇了德国观念论,乃至整个近代哲学,他提出了后来成为现代哲学之基本共识的一个观点:理性是有限的,它会将人与现实隔绝开。谢林主要通过将古代的潜能-质料学说改造为自己的一套潜能学说,并以此解释上帝内部三种潜能的结构,以及上帝力量的历史性实现,来克服现时代的“否定性”。谢林的肯定哲学虽然有基督教、德国观念论和世界根本秩序三方面的局限,但与其他大思想家的学说一样,因为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而构成了衡量当代与未来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5.
“唔曾”是茶陵话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否定词。其有二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否定中含有肯定,即在表示否定的同时包含肯定;另一个是否定过程中的有限结构,从其否定的谓词性成分的内在时间性方面来看,“嗯曾”否定的只能是有限结构,从其否定的外在时间性方面看,其否定的为时间流逝过程中的活动,否定的时间范围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1。“嗯曾”的这两个特点联系密切,否定有限结构在过去、现在和将来1的时间范围内发生,肯定其在将来2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始终关注着现代人的境遇 ,并一直致力于探寻解决现代文化危机的办法 ,他把否定现实的批判思维作为废除异化的基本条件。发达工业社会的极权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日益融合 ,造成了“现代人的全面异化”。现代社会对个人的控制程度远远超过以往的时代 ,这种控制的有效性并不依赖于恐怖和暴力 ,而是依赖于意识形态的控制 ,即把“技术理性”和消费至上原则结合起来的“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  相似文献   

17.
惠施所提出的"泛爱万物"命题具有伦理性质,同时也表达了他从价值层面肯定世界之观点,"天地一体"是其哲学基础,"一体之爱"思想为儒家的差等之爱提供了理论支撑。宋儒和惠施皆持"肯定世界"之立场,并且在立论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区别在于惠施是通过哲学的方式来构建"一体",而宋儒则是通过智慧的方式,二者在理论上所具有的这种关联性表明,惠施之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红红 《社区》2013,(18):54-54
和所有的年轻人—样,我也爱好旅游。每年的十一、春节长假,我都会背着包外出旅游。但作为工薪阶层,收入有限,每年旅游的不菲支出,让我总是感觉不堪重负。2010年春节,为了实现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我背着包一个人去了向往已久的丹麦。然而载着满满的收获,玩够疯够回来一算账,我却傻了眼。一趟丹麦之行,几乎花掉了我三分之一的年薪。  相似文献   

19.
三分钟,很短暂,很不起眼,以下八个“三分钟”却能成就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您远离亚健康和疾病。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先秦、明清和现代三个时段的语料来探究汉语"可能"、"必然"意义表达的发展。在《论》《孟》《老》《庄》里,"可得"(可能)的用例都能换成"可以",并仅出现于否定句和反问句。"必"修饰动词,用于某些具体条件下,尚不表达"无条件",它有时被夸张使用。"可得"和"必"都有明显的强调色彩。明清语料里,"可得"的表达依旧,"必然"已经发展成能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的词。先秦和明清语料中表必然的都比表或然的多一倍以上。时代越早,语言越情绪化。真的"可能"见于中古,但是长期不发展。现代爆炸式发展,与"必然"构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逻辑范畴,表达清楚的模态概念。现代语料的"可能"词频是"必然"的六倍多,反映人们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增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