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创作是有其特殊规律的。它是诗人直接抒发思想感情、形象地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由于诗人真挚的感情,对生活独特的观察与感受,造成了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此处     
李愚 《社区》2013,(20):64-64
19世纪,法国天才诗人兰波创造了“生活在别处”这句话:20世纪,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把这句话弄得世人皆知了。“生活在别处”是一种虚妄的追寻。“别处”的生活永远值得我们去追寻,然而,它却是不真实的。每个人都向往着“别处”的生活。其实,“别处”仅仅是用来调剂“此处”的,真正的生活不在“别处”.而在“此处”。  相似文献   

3.
文艺创作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它是进行艺术构思的重要手段。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强烈思想情感的文学样式,要创造意象、意境,常借助比兴、夸张、象征等表现手法,则更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诗人艾青说:“所有意象、意境、象征,都是通过联想、想象而产生的。”可  相似文献   

4.
郭静 《山西老年》2012,(4):55-55
焦虑症在当代老年人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症。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规律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生活出现大量的空余时间。这些空余时间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起来,会造成老年人精神上的空虚感和焦虑感,并对生活意义产生迷茫或消极观念。  相似文献   

5.
诗人的爱情     
莫小米 《可乐》2010,(3):57-57
他是一个真诗人,不仅写诗,生活也追求诗意。任人炒股炒房发财破产,他从来不为所动,守着一本地方文学刊物,靠不多的工资和不多的稿酬生活。在没遇上那个“美丽的、诗意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之前,他也无意恋爱结婚,都奔四十了,仍单身。  相似文献   

6.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从创作到欣赏,均属主体的创造活动。它总是或隐或显、或正确或谬误地打上主体诗美观念的烙印。所谓诗美观念,是指人们对作为美的诗歌艺术的总的认识。它涉及题材、形式、手法、风格诸方面,其中最基本的,乃是诗的本体观念和诗的价值观念。换言之,它是问诗应该是什么样和如何看待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诗人往往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不同的读者对同一诗歌作品也经常产生认  相似文献   

7.
雪茄从其诞生之目起就是一种奢侈品,只在贵族中流行。因其独有的魅力,逐渐成为上流社会新的生活方式,它所带来的,是一种让人陶醉却又难以言表的美妙感受,难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说,给我一只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  相似文献   

8.
王建坤 《社区》2008,(30):14-15
素食主义最初的产生与宗教信仰有关,佛教、印度教都提倡素食。但越来越多的素食主义者与宗教信仰毫无关系。如今,在我们所处的世俗社会中,素食主义作为一种白发的选择备受推崇。人们不再将它与道德联系起来,而更多地用它来追求自己认可的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范式,"生活美学"既是对美好生活的美学诠释,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美学实践。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的富足,也是精神的充裕。重庆三个乡村文旅项目的成功建设表明,乡村振兴既是物质财富积累的提升,也是日常审美体验和乡村生产生活语境的全面融合。清风场乡建田园对乡愁的呼唤、三河村土陶厂对"非遗"文化的承传与革新以及仙女山懒坝对在地艺术的激活无不彰显了"生活美学"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再现方式,在引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产业转化升级、助推乡村文化复兴等方面为推进重庆乡村振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美学路径。  相似文献   

10.
“雪落着……”/ 美丽的静默,/冷冻成一座雕像。/ 目光摔倒在路上。/心说:/那里梅花开了。” 这是印在《诗神与爱神》背面的一首诗,题目为《远山》。它很美,但是“目光摔倒在路上”却打破了静态的美的平衡,“目光”先于身体前去寻梅,“摔倒”而不停止,原来终于看到“那里梅花开了”。诗人孙国章对美的执意追求,塑造得何等动人! 对美的追求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诗人作为共和国历史的见证人与生活的参与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