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宁夏农村回汉族际通婚调查分析——以平罗县城关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宁夏平罗县抽样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近几年农村回汉通婚人数有所上升,说明人们对回汉通婚的态度有所转变.影响回汉通婚除显性因素如宗教、性别、民族、年龄、文化水平外,也有深层的非显性因素以及城乡文明转变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等.  相似文献   

2.
回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分布特点,使回族成为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中国西北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区,随着时代发展回族与各民族之间的相处与了解日益增加,随之有了回族与各族之间的通婚,尤其是与汉族之间的通婚。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充满了特殊性,主要是充满了与伊斯兰教有关的生活习俗方面的问题。文章对回汉婚姻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做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回汉婚姻和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论回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汉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两族的分布广泛,这种关系遍及城乡、边疆、内地,成为我国最广泛的族际关系。研究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对回族史、民族关系史本身的探讨,还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 回汉间有古老的姻亲关系,这种关系直到今天仍普遍存在 李维汉同志说过:“回族,就其主要来源说,即是随蒙古军来的回人同汉族婚配蕃衍而成的。”为何如此?因为当初随蒙古军东来的回人主要是男人。这些男人要以中华大地为家,繁衍发展,就要通婚。回回主要和汉族杂居,因此通婚的主要对象是汉族。回男娶汉女成为回汉通婚的主要形  相似文献   

4.
在族际关系研究中,族际通婚被学界长期视作为一个敏感度极高的指标,其比例的高低常被用来判断族群之间的亲近程度。然而,这个指标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信度和效度上的风险。以安徽省亳州市回汉两族的族际通婚为例,较为详细地说明了亳州地区回汉两族之间三种通婚模式的具体内涵,从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角度指出,基于一般性的统计数据来研究中国特定区域的族际通婚及其对中国式民族关系的影响,其结论必然是低信度与低效度的。由于民族身份更改情况的普遍存在,安徽亳州地区的族际通婚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该地区回族内部民族构成的复杂化,进而造成其文化认同的多元化。这些相当数量的虚假的族际通婚情况的存在,致使以族际通婚为关键性指标来检验族际关系不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对于族际关系的衡量还必须参考其他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宁夏固原市是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回族聚居区,通过对该地区回族离婚状况的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回族离婚呈现城乡差异大、女性起诉离婚多、年轻夫妇离婚率高、回汉通婚家庭离婚率高等特点。研究该地区回族的婚姻家庭关系,特别是回族的离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们了解当地回族生活、回族社区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武陵地区历史上的族际通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族际通婚是反映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该地区历史上的族际通婚大致经历了先秦时期、秦汉至唐宋时期、元明清至民国时期等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由个别通婚向集群通婚发展、由上层统治者通婚向下层民众通婚发展、由一般通婚向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影响该地区族际通婚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自然因素五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回回族源中,除了元代以前的“回回人”和元代从中亚返回“中原”故土的回回人,以及蒙古、维吾尔等族人加入回回行列之外;汉族加入回回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汉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民族,而回族的出现和形成,又是在和以汉族为主的民族在大分散中杂居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回汉杂居、回汉通婚、回回人在各地屯田、回回人在政治上的优遇、回汉人民在工商业上的共同劳动和迁徒,都给予汉族融于回回之中成为历史的必然。因此,研究回回族源问题,对于汉族加入回回行列也应予以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从2000年"五普"到2010的"六普"的10年间,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族际婚姻受到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以及人口分布等人口学因素变动的影响,呈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变迁趋势。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民族族际婚姻中通婚的异民族数量有所缩减;族际婚姻性别比偏高和偏低共存的趋势不变;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民族族内婚户主仍以男性为主,但族际婚姻提高了女性家庭地位;通婚民族平均数量呈减少趋势;个别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与汉族通婚的族际婚姻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民族通婚与城市民族关系——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兰州市为例,通过人口普查数据与田野调查资料分析城市民族通婚的现状,认为兰州市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民族通婚,且回族散杂居区民族通婚的发生相比回族相对聚居区要容易.总结出城市民族通婚的影响因素即宗教因素、居住格局、群体态度及群体规模、教育水平、工作单位以及城市民族通婚的发生条件即文化交融与结构交融的程度.笔者认定,较低的民族通婚率不能说明城市民族关系不融洽,需要其他变量来互证;由结婚反映出的民族关系多为夫妻、家庭、亲戚等关系掩盖,民族离婚现象则会对局部民族关系带来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0.
德令哈市蒙、藏、回、汉族际通婚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德令哈市蒙、藏、回、汉四个民族通婚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促成该市族际通婚的诸多因素,并分析了这四个民族之间通婚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齐、鲁为山东地区之大国,通婚成为两国交往的一种常态。虽然通婚女性多与他人私通,但这并未阻断两国继续通婚。分析5次淫乱发现,齐鲁国君对淫乱之态度耐人寻味,究其原因:政治、齐鲁之地东夷遗风、女子从政和社会方面的因此,在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下,使两国通婚依旧。  相似文献   

12.
族际通婚是社会整合过程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指标。桂林龙胜里排壮寨虽然壮族占总人口的98%,但是族际通婚率却非常高,全寨48户人家中,有40对夫妇是族际通婚。这种现象促进了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隔阂、沟通了民族心理、增强了民族团结。可见族际通婚是影响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共同体的传统行为,中越边民通婚并未因两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排斥而中断,但却因之而给入境通婚的越南女性及其家庭、子女的权益、以及主权国家的边境管理和边疆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通过对位于中越边境前沿地带的云南麻栗坡县马崩村边民通婚的调查研究表明:便利的地理是导致边民通婚的自然基础,作为以民族情感和文化根源建构出的核心共同体、边境地区远离政治国家权力中心的特殊生活场域、以及两国边民在地缘、族缘、血缘的亘久认同依然是促成中越边民跨境通婚的重要动因;中越两国在人口、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差异或互补也是中越边民通婚不可忽视的现实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民族通婚在中外历史上是常见的事实,它常常是某一民族文化形成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仅从中国历史上民族通婚的立法特点,以及民族通婚对中华法律文化形成的影响,概要申论,以期对当前的立法工作有可借鉴。 一、中国历史上民族通婚的立法特点 中国历史上有关民族通婚的立法,多见于唐、辽、金、元及清代。其立法特点有: (一)滞后立法 中国封建统治者少有积极主动地提倡和推行民族通婚,进行“超前立法”的;大多是在现实生活已有大量实例,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时,才以立法来调整民族间的婚姻关  相似文献   

15.
回汉支队是我党为保卫边区,解放宁夏而组织的一支民族武装。解放战争期间,它战斗在陕、甘、宁、内蒙的边沿地区,在边区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一、回汉支队诞生的历史背景 回汉支队正式成立于1947年1月,它是一支以宁夏籍干部战士为主、由回汉两个民  相似文献   

16.
鄂豫皖乡村回汉民族关系的现状许宪隆40多年来,鄂豫皖乡村回汉关系获得了健康的发展。民族团结是鄂豫皖乡村回汉关系的主流,是回汉两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的具体表现,也是回汉群众民族觉悟和群体素质提高的例证。同时,还是各地民委、...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文化变迁和婚姻观念的转变,裕固族实行族内婚的禁忌改变,族际婚姻数量增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与异族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且通婚比例一代高于一代。对甘肃省肃南县红湾寺镇和明花乡的调查表明,多民族杂居的人口分布状况、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强化了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而且促使裕固族与其他民族间通婚比例逐渐提高。与此同时,该地区的民族关系也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8.
智力是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儿童智商的影响因素有异地通婚、母亲最佳生育年龄、独生子女、父母较高文化程度。儿童性别先天因素无差别,但受后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从1950s到2010s不同年龄段,通婚圈平均距离从3.13km扩大到13.11km,样本总体平均为6.85km,超过70%样本的通婚距离在7.0km以内,样本通婚距离愿望与其父母愿望趋势一致,但是略大于后者期望的通婚距离值,样本学历与其通婚距离呈现正向变化。可见,关中咸阳地区乡村通婚距离随时间有扩大之势,但是总体狭小,其变化受到乡村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文化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跨境婚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接境地带为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边民通婚有数千年的历史,从来都没有产生问题。近年来,由于政策问题,多数邻国边民入境通婚者没有我国法律规定的合法手续,因此无法落户,从而产生大量问题,政府难以有效管理,边民跨境通婚家庭的生存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影响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云南边民通婚的历史演变、目前边民通婚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做了较为细致的论述分析,并对解决边民跨境通婚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