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民间传说中不同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着重剖析了巫山神女在川江航运中的守护神象征意义。并就巫山神女现象在今天的延伸作了探讨。文章涉及三峡环境、航运、历史遗存、文人诗篇、川江号子和习俗遗存等内容,并对巫山神女文化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现有文献中有关巫山神女的记载较多,三峡地区也有不少关于神女传说的版本,只是其与文献记载的神女故事情节相差甚远。民众在创作民间传说时,会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伦理道德要求、自身的价值观、主流社会的需要以及文化传播等多种因素,完成传说情节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波伏娃"他者"(the Other) "主体"(the Subject)存主义女性哲学的角度,对巫山神女传说故事的流变做一个梳理,进而从该神话的心理形态和民间崇拜形态.以期获得对其心理学意义和民俗学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波伏娃“他者”(the Other)与“主体”(the Subject)存在主义女性哲学的角度,对巫山神女传说故事的流变做一个梳理,进而从该神话的心理形态和民间崇拜形态,以期获得对其心理学意义和民俗学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期,巴、蜀、楚、汉等多种文化因素在巫山地区交汇融合,该地区汉墓中乐舞俑的组合表明,在巴楚等少数民族后裔聚居地,有乐、有舞、有说、有唱的汉式表演艺术较为流行。这为认识峡江地区汉代社会生活、丧葬习俗以及雕塑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形象文献",也为重构三峡地区古代文化史提供了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7.
是否强调“生殖”是母亲神和女儿神的分野.中国厕神最初是母亲神,但在发展过程中,其生殖神格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并分化、蔓生出各种其它神格,女儿化倾向非常明显.基于性别文化分析视角,爬梳中国厕神神格演变状况,并重点对厕神所演化出的三类女儿神加以阐释,借以论证中国厕神逐渐由母亲神演变为女儿神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9.
“云雨”作为男女之事的隐喻,历来认为源于宋玉《高唐赋》,实则它有更为久远的文化渊源,是文化互参、文本互渗的历史产物;在《高唐赋》与诸多文本的空间交汇中,“云雨”逐渐演化为性文化符号而世代承传;在具体文本中“云雨”的本义与喻义则往往混淆不清,其指涉意义只能在互文性中予以厘定;在“楚天云雨”话语中,互文性营造了楚地独有的诗文化风情;历代诗人对《高唐赋》或认同、追随,或否定、批评,实际上都是与它的对话;而批评者则用“误读”的方式对它进行修正,这种修正不仅是社会文化变迁的话语诉求,也反映了后来诗人挑战前文本霸权的意图;《高唐赋》在互文性中显示了弥久不衰的生命力,验证了其难以超越的文学经典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是恩德,即以施恩—报恩责任规定人际关系,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德妻贤、君明臣忠的伦理规范和社会关系。中国恩德文化的生成,是从神恩到人恩的过程。商代是神权社会,对上帝的崇拜形成了神恩文化,王族领受神恩,拥有了统治权力,而“众”成为上帝赠予王族的礼物。周代是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敬天法祖,祖先崇拜实际上重于对天的崇拜,建立了礼乐制度,形成了带有人文性的祖恩文化。在祖恩文化中,圣王的教诲传达了天意,天意保民,产生了人文精神的萌芽。在春秋战国时期,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开始解体,走向家国同构的后宗法社会。这个时期人文精神开始形成,祖恩转化为家恩,报祖恩转化为报父母之恩,孝道形成;同时家恩转化为普遍的人恩,孝推广到社会、政治领域,忠孝一体,构成了恩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国湖湘女词人的创作与时代风会、个人成长经历息息相关。随着晚清进入民国,她们在创作上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转变:晚清湖湘女词人抒写传统的闺音闺情至民国跳出闺闱而抒爱国激情,故词风亦由幽婉而豪放。这种历史性转变反映了晚清民国女词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蜕变,亦可从中窥探晚清民国女性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关系领域,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加深,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行动取向。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南亚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阻碍了南亚地区合作的进展。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推进制度化建设,进行互信建设,培育地区认同,南亚地区可以通过合作安全实现地区整合。南亚地区能否实现合作安全,取决于印度对自身在南亚的身份定位及对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自我意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从娱神到娱人从乐身到乐心--楚乐舞的艺术特征及其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论析了楚乐舞的种类、功能、形态特征和创新意识以及它对汉、唐乐舞的深刻影响.文章认为,在中国上古时代,楚人的乐舞可谓占尽了风流,楚人以其浪漫气质和超卓才华创造了风格奇特的乐舞艺术.通过对楚乐舞内容与形式的演变的考察,获得对民族乐舞艺术的新识.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可见的中国月亮神话主要有两类:常羲生月和嫦娥奔月。这两类月亮神话在月神名称、神话内容、思想观念,都有很大差别。但学界认为常羲和嫦娥是同一位月亮女神在不同时期的名字。据笔者见到的资料,学者还未专门从神话学角度解释常羲生月如何转变为嫦娥奔月,也未阐释演变背后神话思想的演变轨迹。从神话学视阈出发,本文认为作为创世神话的常羲生月主要解释了月亮的由来,并逐渐演变成包含月亮不死的月亮神话,最终转变为以不死之药和长生不死为主要内容的嫦娥奔月。月亮神话的演变体现出神话思想从神到仙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如何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提出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江泽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世纪之交全面审视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西部开发的大思路、大战略。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振兴西部经济和我国现代化进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因科学精神强盛被称为"科学文化"的西方文化中,一定程度被遮蔽的人文精神并未被消解.如果忽视甚至否定这一点就会导致对西方文化解读失误,工业化进程中以"误读"文化模本作为参照,必将陷入文化困境.西方人文精神勃兴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作为一种传统,一种内化的精神特质,不断震荡前进,或强或弱,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理解西方人文精神,不能绕过"文艺复兴"这一特殊历史阶段.本文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性梳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的自然观返魅--从"神"到"人"再到"神"的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早期信奉有神论的自然观 ,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 ;随着现代科学的确立 ,有神论逐渐演变成无神论 ,而人类中心主义大行其道。人和自然的尖锐对立虽然带来物质财富的增长 ,却也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 ;后现代主义旨在恢复有神论和有机论的自然观 ,赋予人类新的精神力量 ,带给人一些关于生存的终极关怀 ,帮人们克服现代性的危机。在这一转变中 ,西方重新发现了东方的智慧 ,发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奥古斯丁是传统神正论的主要代表。他对原罪的哲学阐释,揭示出意志自由之于人的本体论意义。然而,这种神正论在启蒙运动中被颠覆,逐渐为理性主义与主体性原则取而代之。与此同时,康德的启蒙理性本身也遭遇了同时代人哈曼的批评。20世纪以来,一些拥有宗教背景、熟悉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开辟了一条现代性反思的新道路。他们坚持后现代视野,对传统神正论进行当代转换,并使之与现代性反思结合起来。汉斯·约纳斯的责任哲学就是把传统神正论和现代性反思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转换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一般认为,唐末五代是中国文化转型时期,宋代是近世的开始,文化转型在宋初已经完成。随着文化的转型,宋代闺阁教育也开始发生变化,到了宋末得以完成。前代的女书教育自产生以来的影响力不大,但到了宋代却产生相当的威力,宋代女子变得贞静,大异于唐代的豪放。后世女子严格地束缚于礼教,实自宋代开始。 相似文献
20.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一般公认的建城史已有3056年①。在这一漫长的城市发展史中,其从早期偏于一隅的一方都会,在元代之后一跃成为庞大帝国的首都,并延续至今。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侯仁之先生曾对此有过简单的叙述②,本人不揣浅陋,对这一问题在侯先生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