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考察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本文采用假设检验等方法对股权激励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基本面进行对比检验发现:股权激励实施有助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速提高,也有助于上市公司进行成本控制,但是可能带来费用增加。同时本文通过事件研究和组合投资等方法对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不同公告对股价短期影响和股权激励实施后相对行业长期超额收益进行实证测算发现:股权激励董事会预案对股价的冲击最为显著,股东大会、实施公告和行权公告等依次减弱;股权激励实施之后1-24个月中公司相对所在二级行业具有显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利益博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开始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虽然有利于促进公司长期的价值增长,但也存在增大管理层隐藏信息道德风险的可能性.首先,本文探讨了在会计准则不完备的情况下,管理层存在盈余操纵的可能性;然后,建立了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利益博弈模型并进行演绎推理,发现管理层为了从资本市场中获得最大收益,可能采取虚增财务报表利润的行为决策;最后,通过对监督博弈模型的分析,本文提出了监管部门应降低检查成本、加强检查力度并对违规人员加大惩罚力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使用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管理者和大股东的行为动机角度出发,考察高管股权激励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水平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公司成长性和大股东控制权的提高,上述正相关关系会减小;牛市阶段股权激励水平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高于熊市阶段。基于此,从公司角度上看,上市公司不应忽视股权激励对股价崩盘风险的负面效应;从监管层角度上看,在鼓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的同时,应重点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5):140-146
外向型经济发展增加了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决策团队作为上市战略的制定者和引导者,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连续4年形成的2800组数据对决策团队激励与创新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决策团队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对创新行为均有正向影响。同时对三种激励契约治理效应的差异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与股权激励和控制权激励相比,薪酬激励对创新行为的积极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是近几年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依据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数据,选择:100家已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卜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比例偏低,持股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存在区间效应.本文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2006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比较研究法和配对样本 T 检验,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判断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否促进了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以及该行业股权激励的应用特征及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存在股权激励模式较为单一、激励强度较小以及激励期限偏短的问题;通过对比同一年度和跨年度股权激励效果,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政府监管部门可酌情实行监管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实行激励性的福利计划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2009和2010年我国A股的全部上市公司数据,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无论非金融业还是金融业上市公司的综合收益信息均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同时研究发现金融业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与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有显著区别。这说明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综合收益的提出整体上提升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体现出很强的价值相关性,对于投资者具有很高的决策有用性,也促进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8.
杨照江 《兰州学刊》2008,(3):68-70,142
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证监会于2005年底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文章通过对2006年实施股权激励的43家上市公司分别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的公司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非国有控股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比例上升,中小板公司公司特征并不明显。主板公司财务风险较市场平均水平低,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绩效与股权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激励绩效与股权结构间的关系分析对股权激励制度的推行意义重大。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中在相关的年份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的全样本的动态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股权集中度降低;在注意提升内部人持股比例,加大激励力度的同时,提高了股票的流通性;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当年的股权激励绩效与公司第一大股东、前五大股东、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激励绩效与国有股比例、非流通股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非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内部人持股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的法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企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在搞或准备搞“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认股权证、经营者持股、职工持股及虚拟期权等。但总体上讲,多数做法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制,而只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色彩的、以“持股”为核心的股权激励办法。这些做法不仅与国际上通行的股票期权差距较大,而且有激励乏力、风险过高等缺陷。基于实践的需要,笔者从法学的角度,以民事权利的一般结构对股票期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07~2010年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对股权集中度、终极控制人性质等股权结构要素对于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中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低,技术创新投入越多;终极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的中小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相对较多;公司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公司成长性却与技术创新投入显著负相关。因此,应在中小上市公司中引入多元持股主体,同时通过构建声誉激励与信任评价等机制积极引导控股股东的长期行为,并探索多种途径为中小上市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研究忽略了对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及影响因素差异的探讨.本文以2004~2008年的大宗股权交易数据进行回归得出的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键在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由控制权垄断性、控制层级及家族控制构成的控制权强化机制是影响私有收益的主要因素.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减弱控制权垄断性、降低控制者的私有收益,然而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随时间推移先降后升呈现"U"型趋势,终级控制者的利益取向在短期回归公司价值本身后又开始出现偏离,其原因在于大股东依然能通过对公司和二级市场的双重控制攫取私有收益.为纠正民营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必须就控制权强化机制进行全面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不同控股权性质(国有控股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消除非流通股同流通股的制度性差异,进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管权力视角下的股权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者权力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定的制度背景,以高管持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回归分析模型,研究高管权力视角下的股权激励效应问题,进而分析股权激励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二是其决定因素是什么及如何决定。从决定因素的角度,对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与代理理论及国外研究不相符合的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只与企业成长机会正相关,符合最优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规模、企业风险、自由现金流和管理层任期的关系同最优激励水平所要求的不相关甚至相反。非市场化的管理层激励决定方式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则是“内部人控制”,尤其是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人内部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后股改时代,将上市公司国有股收益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上市公司国有股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本文对股改前上市公司国有股收益管理情况进行了回顾,并简述了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收益管理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股收益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国有股分红收益年度预算和国有股变现中长期预算角度来探讨上市公司国有股收益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高管层股权激励是国际一个的长期性争议性话题,特别在金融危机下,高管层股权激励争议性更大,本文从高管层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美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的发展与现状这三面来思考中国高管层股权激励未来的变革与出路。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实现全流通,控股股东频繁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且在接管事件中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演变为对上市公司和股票价格的双重控制,从而有可能获取更多私人收益.对于控股股东"隧道行为"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从接管溢价收益、操纵股份收益和经营期间的转移收益三方面进行测度.规范控股股东的接管行为,需要完善所有权结构、法律、法规、媒体监督、产品市场竞争等要素.  相似文献   

19.
生物制药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其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因此也受到了关注.由于不同行业的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有时是不一致的,有必要以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2010~2013年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从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三方面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和法人股都与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绩效成正比.股权制衡度与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绩效成负相关.而流通股、国有股与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绩效成反比的假设被拒绝.  相似文献   

20.
本文检验了控制权公共收益和控制权私有收益对我国上市公司购并动因的解释能力。结果显示:控股股权转让溢价为28%,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为5%;与此同时,样本公司经营绩效普遍呈现出非持续性。这意味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购并更多的是大股东通过购并谋求控制权私有收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