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邱小平充分肯定了过去5年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一是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机制,查处违法行为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创新劳动保障监察监管体制,网格化、网络化管理有序推进;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监察执法能力明显增强;四是积极履行劳动保障监察法定职责,执法维权维稳工作成效显著。邱小平强调,十八大报告首次将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7月召开的中共扬州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季建业在报告中要求,要加快构建大扬州的格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我们认识到,以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劳动关系为核心的劳动保障各项具体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必须自觉主动地将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工作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3.
双重劳动关系与并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颖 《中国劳动》2001,(10):11-12
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目前,推进下岗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已成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又一重点.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推进劳动教育是紧扣时代发展之要、满足人才培养之需的重要命题。劳动教育的开展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劳动教育观辩证联系的理论土壤,符合社会发展多重矛盾化解的历史必然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意蕴。但数字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数字异化、数字鸿沟、数字消遣和数字赋权等问题,遮蔽了学习者的主体性,阻碍了教育者能力提升,模糊了教育与娱乐的时空边界,加速了反劳动文化弥散。基于此,面向数字时代的劳动教育必须厚植“主体在场”的劳动教育实践根基,推动“环环相扣”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协同联动”的常态化教育机制建构,促进“软硬齐抓”的内生性教育生态营造,推进劳动教育的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5.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1,(8):F0004-F0004
近年来,成都市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在全域实施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政府规章基础上,积极创新城乡就业社保维权工作机制,深化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有序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四项创建”和集体合同“彩虹计划”,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省劳动保障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乐山市劳动保障局党组一班人努力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把学习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作为重点,强化“四个意识”,注重以创新的思维研究指导工作,以创新的方法推进落实工作,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5年,局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受到市直机关党工委通报表彰,全市劳动保障工作被省劳动保障厅评为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目标管理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4月16日至19日,劳动保障部在京举办"加入世贸组织与劳动保障工作专题研讨班".张左己部长出席开班式并做动员报告.李其炎、王东进、张小建副部长出席开班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0余名劳动保障厅局长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若干新的挑战,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审判的法律依据短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外,还需要地方法院发挥其应有的司法能动作用,既要依法判案,保证公平正义,又要克制"造法"冲动,合情合理合法地对待每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9.
4月19日至21日,劳动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计划与工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提高对劳动计划与工资工作迫切性、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加强劳动领域宏观调控,积极推进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李伯勇部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重点强调了3个问题: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劳动计划与工资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企业工资制度改革一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二是要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相配套;第三,要认真制订"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抓好统计信息和分析工作。劳动部提出,1995年劳动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积极构筑劳动领域宏观调控体系,继续深化劳动计划体制改革,做好"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规划工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制定积极可行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推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循序渐进持续均等的原则,统筹推进政策制度、服务机构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建设;积极探索以政府提供为主导,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服务模式;重视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是在人类劳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劳动形态,契合劳动的工具属性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劳动价值观教育意义。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发展、创造劳动成果、改善对象境况和促进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彰显出劳动的“对象性”属性。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实现有效的劳动教育,要构建合理的“对象性”劳动关系,强化志愿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的创新,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物质与精神保障,进而促进志愿服务劳动“对象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制度逐步完善,机构不断健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巴中市在加快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中。坚持把劳动仲裁机构建设作为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举措,以加快建立完善市、县、乡镇(社区)级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为突破口,积极从制度创新、运作模式、工作程序、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全会提出的九大目标任务中,其中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从《决定》可以看出,劳动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0月19日,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标准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劳动标准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华福周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标准专业委员会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成立初期名为"中国劳动学会定额定员专业委员会",2002年更名为"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标准专业委员会"。二十多年来.专业委员会团结组织广大会员,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专题研讨、培训咨询等活动,在推进建立行业劳动标准、提高企业  相似文献   

16.
<正>为借鉴国外劳动监察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劳动保障监察理论创新,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劳动保障监察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推动中国劳动保障监察事业科学发展,2013年9月16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劳动保障监察专业委员会、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举办的劳动保障监察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部分地区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同志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准确把握劳动保障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着力实施惠民行动和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和维护劳动者权益工作,努力推动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实现新发展,为构建和谐四川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成都市人社局围绕加强和创新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多措并举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推进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注重推进源头管理,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发展基础从贯彻法律法规、完善协调机制、执行基本制度、实施各项标准、增进人文关怀等方面着手,强化源头管理。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高校要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视野下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高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高校要在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中、在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中、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在开展理论研究服务社会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0.
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挑战。面对平台经济发展对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冲击,立法和政策层面应当谋定而后动,要加快制定《劳动基准法》,为各种形式下从事劳动交换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的劳动保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利用平台经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创新工会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