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方  相似文献   

2.
1997年,根据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基本国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成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七大中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而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与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密切相连,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律意识和法治的含义和特征,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现状,并进一步阐述了公民法律意识在法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行的一场中国法制由传统迈向现代的变革,也就是逐步实现法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活为保障,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冲突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提升农民法律素质,完善和有效落实关于农村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基础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则要看全民守法的情况如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守法意识、法治精神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培育现代诚信观念是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伦理基础。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使得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了一定  相似文献   

7.
法治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但是,长远的乡土传统使得我国农村社会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的难度远远大于城市地区。本文试从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健全农村法律体系、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三方面对农村法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培育现代诚信观念是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依法治国,有赖于法治体系的健全完善。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创新命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定了性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法治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只有树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观念、宪法观念、法治政府观念、司法公正观念和法治社会观念,才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人治与法治优劣问题的讨论,不仅标志着沉寂了几十年的中国法学开始复兴,也标志着中国的法律人对法律在中国现实社会中地位的认识不断深入.但笔者注意到,这次讨论基本上是围绕人治与法治的社会功能而展开,或者说讨论的焦点是人治与法治两者哪个更适合现代中国,很少触及人治与法治的价值追求.而笔者认为,人治与法冶的价值追求才是人治与法治最本质的区别,也是比较二者优劣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1.
徐华 《领导文萃》2011,(11):13-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取得了重大成果.也意味着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参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越来越频繁。突出表现在道德法律化现象日益明显。道德法律化是现代法治进程的必然要求,在实现社会调控系统本身功能、结构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道德法律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理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克服道德法律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具有同质性。现代和谐社会是法律与理性整合的产物,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和谐需要在形式法治的基础上推行实质法治,需要建立一个法治政府,需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张君 《管理与财富》2009,(12):75-75
在依法治国的现代中国,由于传统司法观念的影响以及现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缺位,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仍普遍存在,这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的.笔者就刑讯逼供存在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遏制刑讯逼供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则要看全民守法的情况如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  相似文献   

16.
法治观念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否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以及具有什么样的法治观念,不仅决定着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而且决定着领导干部法律实践的方向,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成败。笔者认为,在依法治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以下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来看,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却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关键。根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保障国家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重要职责,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模范实践者,在实现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检察工作的积极作用。在全党全社会努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检察机关能否充分发挥新时期检察工作独特的功能和优势,为社会_串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是检验检察机关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效果的一块试金石。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但是,目前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的举措,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带下用,要依靠制度形成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20.
梁桂兰 《科学咨询》2009,(11):20-20
对于法治,人们有多种认识,有的将其看作是良好法律秩序,有的将其视为民主法制建设的理想目标,有的将其视为治国方略.这些提法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法治的作用.我以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我们首先应主要看到法治民主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