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复杂,跨区域转移就业使农村劳动力呈现大规模的往还流动,且大量转移的劳动力与城市化不能对接,这极大地影响了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要继续消除制度的障碍,但重点是要加快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改变生产力布局的不均衡,促进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推进中、西部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中原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省内转移数量超过省外转移、向中部地区转移数量增长迅速、转向中小城市的数量持续增加、转向第三产业人数超越第二产业等特征。对中原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表明,可通过提高城镇工业化水平、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和拓展农业内部转移渠道三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民致富、农村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是很少有学者能看到农业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对浙江海宁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从年龄、学历、动机上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概述,并且通过对村民转移意愿的了解。分析了未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导致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劳动力供给短缺、人力资本偏低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大多以西方发展经济学为基础,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不相吻合。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小城镇道路也未能担当起转移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力发展农业,走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延长农产品的经营链条,对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农村工业化才是解决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内地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引起日益严重的农村空巢化和农业生产萎缩。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大量劳动力的密集投入,这种投入需要按照农时来展开,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过剩与不足随农闲与农忙而交替出现。通过基于就地就近原则的多种经营与兼业化,可以使劳动力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间灵活转移。然而,当沿海优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取代在本地实现工业化的战略后,各种政策诱导农民放弃本地的兼业形式而进行跨区流动,从而使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被彻底抽离。  相似文献   

6.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把握趋势和规律,突出重点难点,创新城乡经济体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向转移.  相似文献   

7.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易斯模型把乡一城劳动力转移建立在劳动力同质性的假定基础上,但这个假定不符合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我国实际.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化、农民工非市民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民工教育和培训以及返乡创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把握趋势和规律,突出重点难点,创新城乡经济体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向转移.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失显性化,用国家正式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特点,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政府行为缺失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自发性和无序性,政府行为不当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高成本和低效益.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滞后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落后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行为主要包括政策指导行为、制度保障行为、公共服务行为、法律规范行为、宏观调节行为、人力资源开发行为、市场服务行为、监督和仲裁行为、舆论导向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浅析云南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及时有序转移,既是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要求,也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以“富民为本”,积极寻找和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创造更多的就业领域或行业。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尝试采用系统动力学思想和方法,以城乡关系为视角,农村社会经济系统为主体,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系统构成及系统内部反馈结构与其动态行为,揭示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动力机制,并构建了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模型,对模型变量和参数的确定给予初步分析,为进一步政策模拟和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闽西北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农业劳动力超出了刚性土地资源的有效容量,农业比较效益低下,非农产业和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内拉力,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农民自发的选择。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影响农业生产的后劲、计划生育、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等负效益。提出深化农业内部就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广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建立与完善劳动力中介组织,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发展农村小城镇与返乡创业相结合,加速农村城镇化;扩大金融信贷渠道;完善农地“三权”分离机制,促进农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加强政府的服务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存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失衡。应消除制度的障碍,加快区域战略调整,改变生产力布局的不均衡,促进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和推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有益于消灭城乡对立。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有: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素质相对较低、转移服务机制不完善、拉力不足。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需要改革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造更多非农就业岗位、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华 《兰州学刊》2001,(4):24-25
近几十年来 ,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著述颇丰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世纪伊始 ,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不论是对社会结构的调整还是城乡差距的缩小都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因此 ,新时期再次研究这个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了 ,本文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两个视角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同时也指出制约其合理流动的限制因子不容忽视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现状自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以来 ,农村劳动力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 ,从农业转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估算后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地流转均滞后农村劳动转移,且原因具有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农户间农地流转供给充足和需求不足,农业经营大户需求与农户供给之间存在障碍;中部地区农户间农地流转供求均不足,存在农业经营大户需求;西部地区农户间农地流转需求充足和供给不足,农业经营大户需求偏低。依据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统筹发展要求,东部地区重点应是促使农户土地向农业经营大户(企业)流转;中部地区应将劳动力选择行为分类,采用逐步转化的农地流转策略;西部地区的重点是提高劳动力转移非农收入就业水平和就业稳定性,增加农户土地供给意愿。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称性关系。在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和体制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流向、规模和特点。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特征分析,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未来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促进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