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认定的公共利益就是真正的公共利益?大多数人认定的公共利益就是真正的公共利益?在现今国内有一些热点事件,人们把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相混淆,偷换概念,利用国家权力行使私人利益。笔者对现今热点事件及其背后影射的"公共利益"进行分析,以期界定和识别广泛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新年、春节期间,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风尘仆仆,走进灾区,走进工厂、农村、学校调查研究,慰问群众.广大群众在与中央领导同志面对面的接触中感受到了春风扑面般的温暖,增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群众反映:现在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众反而远了;通信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反而少了;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反而降低了;干部面对电脑多了,与群众直接接触少了.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舒泰峰 《领导文萃》2010,(24):37-38
<正>人民网舆情监测室4月12日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排行榜以"较为得体""有待加强""存在明显问题"和"严重失当"四种评价方式,对该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了考评。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有些干部出于眼球效应,集中全力打造一两个上级可以看、对外可以吹的"盆景""亮点",不断地为"盆景"锦上添花,而忽视了为其他偏远落后地方"雪中送炭",人为地造成了一些不公平,进一步拉大了两极分化,这种"盆景"政绩还是少一点好。基于此,本文试从"盆景"政绩的危害、原因分析入手,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一、"盆景"政绩的危害打造"盆景"政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一是拉大了地方差距。"盆景"美则美矣,但不能"一俊遮百丑"。门窗虽然奢华好看,里面的孩子却脏兮兮、营养不良怎么行?这有违公共资源均等化精神,让"盆景"挤占了过多的公共资源,产生了"马太效应",使先进的地方更加先  相似文献   

5.
徐杰 《决策》2001,(9):24-25
农村卫生院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半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中,我国的农村社会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变化,但农村卫生院的两个基本特征始终没有变:其一是公办;其二是向农村居民提供综合性、非营利性的服务.进入90年代后,一些地方开始拍卖农村卫生院.最近,媒体又对海城拍卖农村卫生院的情况予以报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笔者试图通过对"海城模式"做一些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管见,以飨关注农村卫生院体制改革的各界人士.  相似文献   

6.
陈善浩 《领导科学》2012,(31):36-37
在延安包茂高速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后,陕西省安监局"微笑局长"杨达才遭到网友的"人肉"搜索.网友发现杨达才的名表总数达11块之多,戏称其为"表哥".随着陕西省纪委的介入调查,"表哥"风波正逐渐平静.但联想到个别领导干部漠视群众遭受的不幸,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充实,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等种种徒有其"表"现象,这一事件带给人们的反思还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创新历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创新的叠加效应之下,中国仍处在治理创新的试验阶段,合理有效的地方治理体系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地方政府"创新悖论"。一方面,地方政府创新案例不断涌现,得到频频宣传和推广,其中一些还作为典型被学习、观摩、仿效和"再创新";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地方政府创新呈现"短命"和不可持续的特点,形成"孤岛效应""昙花现象"以及"插  相似文献   

8.
正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问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手段。有责不担,正气难彰;有错不纠,百弊丛生。然而,据中央纪委机关报最近刊文披露,有些地方和单位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仍然喊在嘴上、浮在面上,在问责上有"凑数"嫌疑,把不属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事项也统计在内。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有些地方"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盛行密切相关。而更普遍的原因在于,有些问责者与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10,(23):12-14
<正>长期以来,许多人把事业单位当成了最好"混"的地方,因为在事业单位工作,压力小、收入稳定且社会地位较高。如何破除事业单位"混"的现象?如何看待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  相似文献   

10.
由于执法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平均年龄结构偏大,高素质、高学历法律人员奇缺,能够独立办案的执法人员不足,使执法办案工作曾一度出现"四多四少"现象:即时处罚案件多,一般程序案件少;  相似文献   

11.
11月1日,江西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因一句话,遭到网民的"人肉"搜索".此前,宜黄拆迁等一系列微博事件表明,网络时代的到来,参与度、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高.仿佛一切都被置于放大镜下.但是,一些地方官员反映,现在许多地方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恐惧"心理,担心个人信息、工作疏漏或违规行为会被网络曝光而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后勤队伍来作支撑。为了跟上机关改革的发展步伐,后勤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队伍的业务、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一支支撑机关合理运行的坚强的后勤队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部分后勤机构针对队伍建设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了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和一些专业技能人才充实到现有员工队伍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后勤队伍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后勤事业的发展。但在后勤队伍中"三多三少"的问题仍然还严重,即"工人多、干部少;低学历多、高学历少;普工多、技工少"的现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队伍建设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化运营的要求。因此,用科学的人才观指导后勤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调整人员结构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这些年来,由于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学习气氛日益浓厚。但据笔者在基层调查了解,目前在一些地方、单位和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重视学习、不集中精力学习,甚至极不正常的"厌学"现象。其具体表现特征为:有的干部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平时放松甚至忽视业余自学,八小时之外疲于应酬,宁可虚度光阴,也不愿读书学  相似文献   

14.
如今,官员公费旅游现象屡见不鲜.这有治理方法的问题,更有治理力度的问题.那么,中国古代,政府是如何治理这个"老大难"问题的呢? 官员公费旅游古来就有朱元璋拿亲属"先正纲纪" 古代交通极不发达,各地人员往来极为不便,因此自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建立了相应的沿途接待制度,由各地的地方官府设立"驿站",负责过往官员的接待.驿站所需物资、经费由中央或地方官府负担.驿站的建立,为公文传递和官员出差提供了方便:一是免费使用车船马匹等交通工具,二是免费供应食宿,三是能获得当地的一些土特产.  相似文献   

15.
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受调查者认为"地方大员"在落实"八项规定"中"非常重要"。实际上,作为在中国权力运行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地方大员",不仅在改进工作作风中责任重要,而且需要驾驭地方经济建设、社会治安、反腐倡廉等各个领域的复杂局面,需要具有非凡的综合管理能力。那么,当前中国各地"地方大员"有着怎样的角色和功能定位?他们的行为有着哪些特点?承担着哪些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3月,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曝光后,国务院有关部门迅速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了调查处理。6月,国务院办公厅对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作了通报,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得到应有的问责和处理。那么,问题电缆是如何突破多道检测监管顺利用在如此重要的市政建设工程上的呢?我国关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制度监督不可谓不严密,为什么如此轻易地就全面失守了?从电缆公司资质把关到问题电缆采购、质检部门抽检、工程检测、验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地方节庆风起云涌,目,前已逾万个.地方节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文化现象,分类庞杂、品种繁多.但简而言之,不外是各地为了提升"三度"——知名度、开放度、美誉度.其主要内容为:"造势扬名""推介营销""招商引资""打造品牌",以期找出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中国地方节庆虽不乏成功范例,但真正实现办节目标,形成品牌的却为数不多.其根本原因是办节理念陈旧,机械模仿,低质运行;相当一部分地方节庆至今走的还是政府包办,财政买单,本地闹腾,不计效益的带有浓厚计划经济,小农经济色彩的路子.一些地方节庆徘徊不前,甚至走进死胡同.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公众形象是政府的无形资产,是增强政府执政能力、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一些社会事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由于地方政府处置不当,迅速演化为群议汹汹的公共危机事件,使得官方的形象和公信力严重受损.梳理各类公共事件舆情演绎过程,会发现"中国式危机公关"大行其道,其公关思路、手法不仅恶化了政府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还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执政环境和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9.
谈工作多、谈思想少,是一些党委民主生活会上容易出现的现象.不少党委成员对解决这个问题感到不好把握:工作谈多了、过程讲细了,容易偏离民主生活会的主线;不谈工作,或者少谈工作,又觉得没有"抓手",难以人题.实际上,党委民主生活会是离不开谈工作的,问题的关键也不在于谈工作的数量是多还是少,而在于正确认识民主生活会所谈工作与通常工作会议所谈工作的区别,坚持从谈论工作切入,向会议主题延伸.这样才符合党委民主生活会的特定要求,从而有效提高党委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龙羽 《科学咨询》2009,(9):84-84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篮球裁判员在临场执裁过程中"怯场"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树立自信心、培养意志品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端正裁判动机和提高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和裁判基本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