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了《汉字学通论》这部专著,洋洋40余万言,以其流畅的笔调、宏大的气势、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分析吸引着读者,使人受益匪浅。 这是一部通论性的著作,论述的范围十分广泛,但又处处顾及汉字的特点,重点研究的还是汉字问题。全书从世界范围的文字讲到汉字,从人类文字起源、演变的一般规律讲到汉字发展的特殊规律,从一般文字结构的分析讲到汉字结构的特点,让人明了汉字在人类文字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不同类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诗经》的经典用字为切入点研究汉字性质,从分析六书原理、小篆字形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论证出,上古汉字是标音指义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诗经》的经典用字为切入点研究汉字性质,从分析六书原理、小篆字形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论证出,上古汉字是标音指义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  相似文献   

4.
近读王文元先生下文简作“王君”)在《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2期发表的《汉字拼音化指谬——兼及东西方文字之优劣》下文简称《指谬》),心中有许多疑惑与不解,现列出数条下面小标题引语和正文仅注页码的话均见于《指谬》一文)与先生商榷。在讨论正文以前,首先要指出王文文题后半段“兼及东西方文字之优劣”)的说法很不实事求是。东方和西方都有很多种文字,各有各的特点,笼统地比较东西方文字的优点和缺点不能说哪种文字劣,见下文),王文根本没有做到,也不可能做到,何况将东西方文字对立,这本身就很不科学。一、“‘文字学’不完全算科学”…  相似文献   

5.
<正> 《金瓶梅词话》丰富全面的言语内容,为近代汉语语音、词忙、语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其万历本(有万历丁己年序文的刻本)丰富的文字现象,也为近代汉字的研究提供了稳定可信的材料。壹近代汉字研究著名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近代文字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楷书的问题最多,别字问题,唐人(?)定的字样,唐以后的简体字,刻板流行以后的印刷体,都属于近代文字学的范围。”(开明书店1949年版《中国文字学》前论四)  相似文献   

6.
卢晓霞 《兰州学刊》2003,(5):169-169,81
研究汉字的论著汗牛充栋 ,但一般使用者对汉字的魅力和奥妙知之甚少。翰承 (刘汉城 )先生编著的《汉字百问》(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1年 )一书以问答形式全面介绍了汉字的作用、贡献、性质、特点、起源、结构及运用、发展等方面的许多知识 ,又生动讲述了由汉字透露出来的大量文化信息。该书语言通俗生动 ,趣味性强 ,既可以为专业读者提供难以收集整理的宝贵资料 ,也可以让更多的普通读者领略到汉字的神奇 ,学得正确有效使用汉字的本领 ,引发更多人对汉字的关爱乃至研究 ,是一部可雅俗共赏的好书。《汉字百问》与同类文字学著作相比 ,具有以…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文心雕龙》有关问题的专论。在《文心雕龙》中,“气”字被频繁使用,就刘勰的创作论和鉴赏批评的主张来看,“气”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之间形成了一种绵延不断、循环往复的“气脉”式的连贯关系,所以,以“生命力”来解释“气”字或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文心雕龙》的写作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经学文化背景,刘勰本人也有着比较明确而自觉的经学意图,这一点同样体现在“风骨”篇中。“风骨“篇以“体要”为基本前提提出了“风清骨峻”的理想美学规范,使这一范畴具有了以“防文滥”为其现实指向的经学旨趣,这在当时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是务实而深刻的。文章或从“情”和“采”的关系入手,重新阐释“情采”篇,可以看出“情采”篇所谈问题的核心是“情之采”,而非“情与采”,真情的自我表现是一种至上的“采”即“贲象穷白”之“采”。其真情是一种圣情,是承载自然之道的儒家真情。“物色”篇的主旨是“心物交融”,刘勰在文中关于审美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分析,不是一般的“物感”,是在强调“物感”的同时,还强调了心对物的驾驭和统摄,把“随物宛转”和“与心徘徊”视为不可偏废的同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说文解字》小篆系统的汉字为对象,分析指出了会意字意象组合、语言组合的空间位序、线性序列特征,阐述了形声字虚实相生的意义构成;叙说了文字组合中的聚合因素;对合成汉字的组合关系及其整体联系的系统认知方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旅法语言学家陈爱文先生发明的表形码汉字输入法确实具有“易学好用,一学就会,一看就懂,终身难忘”等特点。这是经过相当多的用户较长时间的实践和一批专家学者认真考察以后所得出的共识。表形码为什么易学好用? (一)继承了传统文化,和识字教育接轨。汉字是现存文字中古老的文字。对汉  相似文献   

10.
《离骚》迷离惝恍、不遵矩度的风格特征在“求女”与“远逝”两段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屈子之父……其最难读者,莫如《离骚》一篇,《离骚》之尤难读者,在中间‘见帝’,‘求女’两段。”而就纵横开合、超逸奇幻来看,似乎“求女”又胜“远逝”一筹。《离骚》向有奇文之称,“求女”可谓奇中之奇。这段文字的含意难于理解,但对全诗来说十分重要,只有正确理解它,才能认识《离骚》的深刻意义,才能“令屈子一片深心,千古共白”,而“不失之背谬侮亵,不流于奇幻,不入于淫靡”。所以,自汉代以来它就成为《楚辞》研究的“热点”,新说层出不穷,至清代以前主要说法有以下几种:1、以求女喻求贤臣、贤土、良辅,此说以王逸《楚辞章句》为代表,从之者有戴震《屈原赋注》、钱杲之《离骚集传》、王邦采《离骚汇订》等;2、以求女喻求贤君,此说朱熹《楚辞集注》主之,从之者有蒋骥《山带阁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四个阶段说、假借的转声托事与转注、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说四个方面评述肖甫春的《汉字学论稿》,认为该书以转声托事为津粱,成功地解决了转注问题,把造字法与汉字历史发展统一在一起,得出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汉字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早在一九四○年就教导我们:“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一九五一年又教导说:“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毛主席洞察汉字的繁难,指导我们要根据文字发展规律推动汉字向拼音方向前进,对汉字作根本性的改革。主席的教导保证了汉字简化工作胜利地前进。这次《方案(草案)》是取得良好成绩的。这特别表现在同音代替和形声上。它在重音这一点上将起很好的作用,它的成就将不限于“以利目前的应用”的笔画的精简和字  相似文献   

13.
周文王时期卜甲与商周文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字学者很早就注意到古代汉字的演变。东汉时,许慎作《说文解字》一书,在叙言里便讲了”五帝三王之世”文字“改易殊体”的现象。所谓“三王”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朝。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术界就《周易》逻辑思维方法展开了研讨和论争,类推与演绎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笔者认为,《周易》主要运用的方法是类推而非演绎。 1·1《周易》以类比类制作八卦 卦画是《周易》的核心内容,而《周易》卦画系统以八卦为基础,八卦相重生成六十四卦,所以,弄清八卦制作方法是研究《周易》逻辑思维方法的前提、基础。 《易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  相似文献   

15.
“两笔编码汉字输入法”,简称《两笔字》输入法,是一种微机汉字输入方法。根据汉字的书写特点,从下笔至起笔,笔尖所连续经过的路径,称为笔画。笔画是组成汉字的唯一元素,共有38种。本技术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横、竖、撇、捺、折五种,称为基本笔素。  相似文献   

16.
黄世中  马冰丽 《天府新论》1997,(5):96-96,F003
章培恒主编之《中国文学史》问世以来,读者反响强烈。见诸文字者,以赞扬为多;私下议论,则褒贬不一。笔者以为章著较以往各种文学通史为胜,其主要之点有三:一、强调文学的抒情特征;二、指出作家的气质、性格、心态与作品的同构对应关系;三、把文学的发展过程同人性的发展过程统一起来认识。以情动人:文学的根本特征。章著文学史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和突出了文学的抒情性质。指出“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情动人的东西,它通过打动读者的感情,而使读者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作者首先在路情上被打动,否则便无以感动别人”。基于这种认…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哲学化研究认为,《资本论》考察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研究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资本论》实现了某种哲学革命。这种研究,把物与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表现、掩盖与支配的多维关系,简化为一种缺乏解释力的单纯的掩盖关系,把以物(商品)的关系为“中介”的人的相互依赖的历史阶段,呈现为用抽象概念就足以描述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对《资本论》所做的哲学化解读只有使马克思退回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水平上才能够成立,它不会为我们理解《资本论》中的核心思想提供应有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以《论语》中九处关于“问政”的回答为例,介绍《论语》强调“如何做”而不是“是什么”这样一种动词思维的言说方式,并进一步分析动词思维这种言说方式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元典 ,有“群经之首”、“大道之原”的美称 ,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沾溉着后世万代。本文拟对《周易》蕴涵的民族审美心理作一初步探讨。一、阴阳之美“阴阳”观念产生较早 ,在西周铭文中就有“阴”与“阳”的文字 (参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 1卷 ,第 74页 ) ,大概指的都是方位。《诗·大雅·公刘》有这样的诗句 :“既景乃冈 ,相其阴阳。”也是指方向。从这些文字记录可以看出古人最初关于“阴阳”的概念。此后 ,《国语》、《左传》、《老子》等文献中都多次出现“阴阳”概念。而老子提出的“万物负阴…  相似文献   

20.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以中、日、法、英、德等国文字传遍全世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土在他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大量引用《天工开物》的材料,称它为“很重要的技术著作”,并赞扬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英译本把《天工开物》叫做“十七世纪的中国工艺学”,日译本则称之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德国人称宋应星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这些评价说明宋应星和《天工开物》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广泛的国际影响。 本文拟就宋应星的生平及《天工开物》的价值特点等作些粗浅的探讨和简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