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元代初期庐陵文人刘将孙以文胜,代表了当时庐陵文派的文章成就。其文章受理学影响,表现出基本的儒家思想立场和主于心的理学视角;同时,又体现出个性为文的特点。这两方面尤其体现于其"记"体文章中,尊崇理学而又不失个性,重"心性",发论大胆,思想独特,对庐陵一地的儒风学风又洋溢着自美的情绪,整体形成了刘将孙的文章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庐陵文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特定历史条件下 ,以理学为核心的宋学一方面以儒学为本 ,另一方面又广泛汲纳道、释、玄学思想特别是佛教禅宗哲学 ,以构建“新儒学”体系。比之儒家思想促成道德教化与道家思想促成自然情趣的文学规范 ,禅学显然更具有艺术性实质 ,而比较各种文体 ,诗又显然是最具禅意的文学 ,宋代诗学由此形成以禅论诗的观念。宋代理学对禅学的含容利用与以禅论诗的宋诗观念的形成 ,其间有着互为影响的作用。首先 ,诗、禅关系促使儒、释文化渊源相交织 ;其次 ,诗人构思、儒者求道、僧徒参禅三者在最高境界上的相似 ,促使文人在不同的领域中形成方法的通用 ;再者 ,在宋代诗学建构中 ,除诗人言理习禅与理学家以诗禅言理之外 ,诗学理论的空前繁荣则构成更为重要的因素 ,而宋代诗论往往正是理学与禅学、理学与诗学、禅学与诗学交相融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刘祁的《归潜志》保存了极为丰富的金朝文学的史料,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主要体现在: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金末文坛各种创作思想与审美取向;十分翔实地记载了对金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各种时代背景性因素;保存了许多有关作家家世、传记、创作和评论的资料;录存了大量的诗、词、文作品;为考订金朝文学史料的真伪、正误提供了不少重要的材料;流露出作者的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观点以及对各种文学现象的审美判断。由于有关金人诗歌活动的史料流传稀少,《归潜志》尤其显得珍贵,它对今人认识、了解和研究金朝文学具有非常显著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儒学、道学、法学和玄学等思想均登上过历史的舞台,其中儒家思想由于维护了封建统治的地位,一直被各朝各代的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而被延续了下来。儒家思想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从孔子、孟子的先秦儒学发展成了后期的多个学派的新儒学,在新儒学中程朱理学被广泛推崇。无论是早先的先秦儒学还是后期的程朱理学等均包含了一些封建时期的糟粕文化,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儒家思想进行传播时需要对其进行梳理和提炼,批判和剔除糟粕文化,传播优秀的儒家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5.
佛教尤其是禅宗的盛行对金朝文人阶层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而显著的影响。当时在佛学禅法方面造诣颇深的儒者、士大夫们创作了很多表达佛理、蕴含禅机的诗作。它们典型地反映了12至13世纪初中国北方文人把握佛禅哲学的水平。董文甫《秋夜》、卢启臣《和赵元发、刘师鲁葛藤韵》和方山野人《灵岩即事》渗透着浓重的佛禅意识,是文人染佛涉禅诗作的代表性篇什。它们虽旨在宣扬宗教理念,但在艺术表现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反映了本时期广义佛教文学的发展水平。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可从特定层面揭示金朝文学与佛禅联姻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佛禅与辽金文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佛教在辽、金都有较充分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辽朝佛教侧重于法事活动,较受统治者重视,以华严宗、密宗为主流;而金朝佛教则以禅宗为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派别,虽佛门与皇权的关系微妙,但佛学发展水平略高。两朝佛禅浸润士林,许多文人习染佛禅。各族文人亲近山水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与佛禅的影响有密切关系。辽、金300余年间出现了不少出入佛禅并对此有精深造诣的文人。他们对佛禅的态度可大致分为奉佛行禅者、佛内而儒外者、以佛禅为消遣和享乐者、以较为科学的精神研习佛学并从中汲取思想和创作养分者、排抑佛禅者5类。后期文坛领袖李纯甫、赵秉文与佛禅的纠葛一明一暗,典型地反映了本时期文人沾溉佛禅的趋向。出入佛禅的文人受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往往对各种学说杂采并蓄。两朝文人亲佛染禅的史例中还透露出一些关于禅宗发展史实方面颇有价值的学术信息。佛学禅法在文人圈内广泛流播是其向文学深层渗透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阳明心学是兴起于明弘治、正德年间的一股社会思潮,在明代中后期的思想界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文人深受影响,因此改变了对人生和文学的看法。不同于之后的唐宋派、性灵派作家,此时的文人在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下,没有形成全新的文学派别、文学观念,然而他们在思想和文学上的探索和实践为性灵派文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儒家思想渐趋式微的东汉中后期和建安时期,文学经历了若干重要的演变。诗、赋等纯文学文体越来越得到文人的关注,文人的数量和诗、赋的创作数量急剧增加。诗歌在内容上有了大胆的突破,形式上也进行了革新,五言诗成为最流行的诗歌体式。辞赋在形式上由大变小,由体物转向抒情,一度消失的艳情赋重新崛起。在儒学思想的束缚日趋减弱后,文学加快了向自身复归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证了东北地区古代教育与儒佛道教育思想密不可分的事实;儒家思想于汉代即传入东北,佛、道思想稍后:三者对东北教育史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宋代理学确立后,传入东北的新儒学本身就同时具有佛、道思想的成分与因素。这有力地证明了东北古代教育史不但与儒家思想分不开,与佛、道思想也是密切相关的;并进一步论证了古代东北与中原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是统一的、一致的。当然。东北地区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情况、自身的民族特点,与东北整个地理、气候、经济、政治种种方面决定了东北教育也有其自身特色。其特色是整个中国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东北教育史的研究、尤其对儒释道与东北教育史问题的研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教育传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金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借才异代”时期,“国朝文派”时期,国家危亡时期。第一时期留存的作品太少,不足以见其特色;第二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律赋的创作蔚为大观;第三时期由于时代的激变,古赋的创作精彩纷呈。金朝的赋学传统来源于北宋,每一时期都有受宋赋的影响而创作的文赋。元赋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征服金宋时期的赋,恢复科举之前的赋,恢复科举之后的赋,元末的赋。第一时期多沿袭金后期的古赋;第二时期由于由宋入元的作家占据主流,所以律赋和文赋也影响了此期的创作,而且由于这些人多受宋末理学的影响,许多辞赋充斥着枯燥乏味的说教;第三时期、第四时期由于科举的恢复,元廷从政策上设定“古体”,后两期的赋基本上是古赋的盛行了。  相似文献   

11.
列子其人其书真伪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属于先秦诸子中的道家,崇尚清虚无为,顺性体道。其书在汉初盛行,汉武帝"独尊儒术"而散落民间,西汉末刘向校理群书时,将其整理定著八篇,因其学说在当时影响不大而散佚。今本《列子》因晋人张湛注得以流传于后世,辗转流传中杂有魏晋人增补的成分,因此引发后人对其书的真伪之辨。其书在内容上以先秦《列子》原书为本,保存着许多已经亡佚的珍贵史料,又含有魏晋的哲学思潮,使得其书兼具先秦及魏晋的双重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金代图书流通的重要渠道,图书通过颁发或买卖进入学校流通,金代的官学当中以经史书籍的流通为主,私学中流通的图书种类则较为丰富。金代学校渠道的图书流通虽然呈现出不平衡性与阶段性,但在促进金代图书的出版与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蒙文通经学四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文通的经学思想承廖平而来并加以发展。他批评汉学流弊 ,倡鲁、齐、晋之学 ,以地域分今、古 ;破弃今、古文经家法 ,而宗周秦儒学之旨 ;其后 ,蒙文通又提出汉代经学乃融会百家 ,而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的见解 ,推崇西汉今文经学 ;后于晚年对今文经学提出批评 ,认为今文经学乃变质之儒学。蒙文通的经学思想内涵丰富 ,经历了四次变化 ,值得认真总结与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儒学在经历了汉代的发展以后,至东汉末,由于社会的动乱,出现了短暂的衰落,然而,同样因动乱而引起的中原士民的迁徙,却带动了儒学由中原核心区向四周的传播,从而扩大了儒学影响的地域范围。曹魏立国以后,亦力图儒学的恢复与发展,在政府的倡导下,儒学化的地方官员多劝学兴儒,在地方行政中最大限度地推广儒家的文化价值,又加强了儒学的传播力度,重新巩固了东汉以来形成的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作为儒学核心区的地位,奠定了西晋儒学的分布格局。儒学在曹魏时期进行地域扩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塑造底层民众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教材建设是金代教育的重要内容。金代教材承袭唐宋,其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对金代汉、女真两大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代“尊孔崇儒”文教政策的推行、统治者的重视、刻书业的发达、稳定的教材印制发行机构的建立,以及丰富的官私藏书等是促使金代较为完善教材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其间正当两晋南朝玄风弥漫之际,十六国北朝却儒风雄劲。从十六国中后期开始,前秦苻坚、后秦姚兴等胡族统治者大力吸取汉、魏、晋以降汉族统治者的治国之道,颇具以“崇儒兴学”为中心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前秦、后秦政治、经济、文化诸项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十六国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比较探究苻坚与姚兴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有助于从文化层面进一步了解十六国中后期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规律,而且对当前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均具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巴蜀哲学是巴蜀文化的精华 ,从巴蜀第一位有著述的哲学家严君平开始迄清末的廖平 ,巴蜀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两汉至魏晋的经学阶段 ,隋唐三教并盛的阶段 ,宋元明的理学阶段 ,明末清初迄清末批判理学及其君主专制与经学终结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晚明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崛起.作为理学异己因素的启蒙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而渐渐走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前台.启蒙思潮的兴起,不但对理学思想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颠覆,而且在张扬人性自主精神的同时,唤起了人们的觉醒.晚明人的觉醒与魏晋时期的人文思想解放相互辉映,绘就了我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自先秦到唐初的《诗经》阅读情况,认为《诗经》之文本意义有一个从阅读的文本向文本的阅读的转化,《毛诗正义》则为这种转化作了总结。先秦之时,当《诗》成为独立的阅读文本时,只具有词汇的意义;两汉的章句经学注意到《诗经》的语言形式,但是,四家诗同为阐明圣人之意,严守师法之授,故其差异,不过是阅读的“版本”不同而已;魏晋以后的《诗经》阅读,注重诗情文理,人自立说,表现出注重文本的特色;唐之《毛诗正义》受到魏晋诗学的影响,解说《诗序》、毛传、郑笺的孔疏,因注重文理而表现了一定的文本意识,披露了小序与诗辞之间的矛盾。但是这部钦定的著作,又一次使《诗经》的阅读回到“版本”阅读的底线,从而表明,《诗》只要是被作为经学的读本,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20.
大同华严寺,是辽代在旧寺院基础上兴建的具有与皇家祖庙功能相结合的寺院。在辽、金、元时期,寺院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元末明初遭毁坏后未能完整修复,明中期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以海慧殿修复、大雄宝殿内塑像的工程最大,布局上受禅宗的一些影响。清代华严寺单体建筑变小,布局上反映的教义较复杂,加入儒、释、道等多种复杂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