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格尔对象征和象征型艺术的阐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象征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其内容包括“意义”和“形象”这两个构成要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象征的特点就是双关。象征型艺术是由于作为内容的自由意志的不完善,因而也就无法找到一种合适的表现方式,而只能采取象征的方式,它是艺术发展史中最初的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象征手法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作为美国南方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生动描绘了主人公艾米丽小姐的形象,揭示了南方腐朽社会制度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苦闷的象征》:西方文化思潮的创造性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闷的象征》深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它吸收精神分析心理学中“冲动——压抑——转化”说的理论框架,但对其具体内容加以改造(一)用柏格森哲学中的“生命力”代替其冲动之根源——“性本能”,并赋予“生命力”现实性、创造性内涵;既与柏格森划清了界限,又把“生命力”与克罗齐的“创造性”联系起来。(二)用“生命力”代替被压抑之物——“本我”,用“社会外界约束”代替压抑之力——“超我”,把偏狭的“性苦闷”拓展为深广的“人间苦”,并借鉴康德、席勒的学说,使其中的文艺活动获得“性宣泄的快感”变成“自由创造的欢喜”。(三)用“象征”代替其转化方式——“改装打扮”,又借立普斯的“移情说”作为获得自由心境的保障,并把创造的欢喜扩延到鉴赏领域,认为鉴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而实现了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创造性整合。  相似文献   

4.
[摘要]仪式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它由一系列的符号或符号系统作所构成,这些符号或符号系统通过仪式的操演而不断地发挥其功能,并被人们赋予了十分丰富且深刻的文化意义。人类学家对仪式的象征符号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贵州省亻革家人的“哈戎”仪式为个案,运用象征人类学中的象征符号理论,从维多克·特纳所提出的“支配性象征符号”和“工具性象征符号”两个理论模式出发,对亻革家人“哈戎”仪式场景中象征符号的含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鼓藏节”是苗族的大型祭祖活动,包含着很多大大小小的仪式,是苗族最主要的宗教活动,其中蕴含着当地人的世界观、情感情绪。本文借鉴象征人类学的研究思路,力图探索“鼓藏节”中的象征符号意义,以接近对当地人世界观、情感情绪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象征”在康德哲学中作为理念的感性展示,不仅是理解美和道德之关联的关键,同时它所代表的隐喻式思考和感性化倾向对把握康德哲学而言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图型”一样,“象征”也是联结直观和概念这两种异质性事物的中介,但由于“象征”所指涉的理性概念的特殊性,使得“象征”拥有最特殊的运作方式——仅关涉反思规则类比上的相似性。与此同时,“象征”作为一种诉诸直观的表象方式具有修辞学的传统,这种隐喻式的表达被康德提升为一种哲学式的思考方式,服务于我们的哲学反思。但这种感性化思维方式有其自身的限度,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康德对“象征”的使用进行了区分和限制,坚持概念式思考在哲学中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降,民族国家诉求实际上构筑了中国文学最基本的现代性想象空间。现代性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叙事,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知识系统的建造。它无疑要吸纳最广泛的象征资源,要诉诸一系列崭新的文化象征。这其中当然包括对“性别”的文化象征模塑。从晚清知识分子对中西文明“中男西女”的联姻想象,到上世纪50-70年代文化空间的“厌女情结”,以及最经典的民族国家叙事对“新时代的女性”的意义设定,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实际上一直是被性别化了的。因此,从性别视角介入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应该是我们考察中国现代性与文学关系的不容忽视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意义和价值表述的政治象征具有提供社会记忆、寻求政治认同整合意识形态和实施政治社会化四种文化功能,中心目标在于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和辩护。政治象征须在不断的重复运用中达成其文化功能。它们既是政治过程的一种持久动力因素,也是观察不同社会政治特性的重要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各民族的信仰民俗中 ,象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不仅传达着人们的宗教观念 ,同时也表现出不同时期的审美意识。本文旨在探讨其象征的美学内涵 ,为进一步研究西部审美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的黄河,被赋予了各种文化象征.在战国以来五德终始学说的影响下,黄河在秦代被作为"水德"的象征;由于大禹治水的悠久传说和黄河的长久存在,黄河被作为福祚绵长、江山永固的象征;由于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因此"三河"之地被看作文化中心的象征;河图洛书的说法,又赋予了黄河神河的形象;在秦汉时期的祭祀文化中,黄河被视为"诸侯",按照诸侯王的礼节予以祭祀;"河水清,天下平"的观念,又赋予了黄河代表天下治乱的文化象征;从域外文化来看,黄河又被称为"中国河",被看作是中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