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晓鹏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6
依据基本的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贡献问题,着重探讨三次产业的速度贡献和结构贡献。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贡献开始逐步发挥出较强的正的作用,而产业增长速度却产生了较强的负的贡献。同时,实际数据也证明了产业增长速度总贡献和产业结构总贡献具有一定的负向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2.
3.
三次产业速度、结构的分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6
依据基本的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贡献问题,着重探讨三次产业的速度贡献和结构贡献①.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贡献开始逐步发挥出较强的正的作用,而产业增长速度却产生了较强的负的贡献.同时,实际数据也证明了产业增长速度总贡献和产业结构总贡献具有一定的负向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4.
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1990—2009年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科技投入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激励政府增加对科技活动的财政投入;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24-25
各国之间的国民收入差异如此之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这是经济学家所思考到的最基本问题。但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与研究,缺少丰富的精确的数据来比较各国间收入水平是一个重要原因。试图从经验分析的角度,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阐明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霞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76-81
本文根据中国1994~2009年的年度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GDP、高等学校经费投入、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与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GDP与高等学校经费投入、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与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上述四个变量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高等学校经费投入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拉动作用,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弱的正向拉动作用,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与经济增长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德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2):11-15
贵州省经济增长的动力值得高度重视。本文通过把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各因素纳入统一的框架进行研究,在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确定贵州省经济增长与各因素的协整关系,进而计算出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并对其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就保持贵州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缩小与其它省份的差距提出了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要素组合与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五个要素为:投入(资本、劳动)、制度(包括意识形态等非正式约束)、技术、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生产力要素的划分突出了意识形态和自然资源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意识形态等非正式约束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是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增长的又一主要因素。只有遵循生产力要素组合原理,五要素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安徽产业结构现状出发,以1978年-2010年安徽三次产业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样本值,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得出第二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其次是第一和第三产业,且安徽总产出受上一期三次产业产出的影响;同时第一产业拉到经济增长作用在降低,而第二、三产业增强。说明安徽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需要扶植第一产业和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使用一个具有资本、劳动力和能源消费作为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 利用2001—2010年期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检验了中国省际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 并进行了相应政策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各省份的资本增量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减少或者放缓资本投入势在必行, 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乃是大势所趋;劳动力增量能够带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但阻碍了西部等欠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 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仍需加快;能源消费增量有效促进了中国大多数省份的经济增长, 节能政策需谨慎对待或者差别实行。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回顾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基础上,通过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对1995年~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与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进行分析可知:国内生产总值与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年非均衡误差调整的修正能力较强;在滞后期为1时,两者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滞后期大于等于2时,存在单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针对这一结论,今后应努力提高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人才,造就一支多层次、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洁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39-42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累积的"有效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出口等问题一时间全部暴露,使"三驾马车"同时陷入了尴尬境地。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也在寻求摆脱传统意义的新观念、新路径、新产业,在如何"增强三驾马车的协调性",如何"策动经济增长的创新动力"等问题上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创意产业的"反周期"特性,为它在金融危机或萧条时期的发展与繁荣带来了机遇。它可以成为经济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通过增强"三驾马车"驱动力的协调,有效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创新。中国的创意产业正在借助于后危机时期的特殊契机,在全国范围内"燎原",步入全面发展的快速通道,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又一股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李仁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5):58-65
按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对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测算,选用教育存量法来估算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以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依据,并以第一产业某一年度为基期,分别计算三次产业各年度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1986--2007年)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增长的趋势各不相同,但在后半期劳动质量的增长构成了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不同领域的科研经费投入对地区GDP增长的影响程度不同,利用黑龙江省2007—2017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增加值以及科研经费支出等相关数据,首先对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经费内部支出、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然后利用C-D生产函数具体分析各领域的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最后得出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高度正相关,但具有滞后性,各领域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同的结论,为黑龙江省加快建设科教强省提供实证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具有转移动态的内生增长函数模型,对我国1979~2005年间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人均进口额对我国人均产出的弹性为0.336,高技术商品的进口通过模仿和创新对经济增长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进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实现赶超、增强出口竞争力、抵御金融风险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国的股市能够灵敏地反映该国经济发展的周期变化和运行状态。为了考察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波动模式和长期均衡关系,基于1992年以来上证指数和中国实际GDP的季度数据,使用Markov区制转换向量误差修正模型(MS-VECM),可对不同状态和区制条件下股价波动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度量和检验。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周期中存在显著的三区制性质,经济周期波动存在非对称性。这既体现为周期阶段的转换概率不同,也体现为周期阶段的持续期不同;短期内不同区制的股价与经济增长关系呈现出不同特征,但存在长期稳定的内在制约与调整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制度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辉侠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77-80
采用中国28个样本地区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有双重影响。分析表明: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越强,越有利于形成政府推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私有产权制度的认可和扩大是经济快速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市场化程度和工业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且显著;产权保护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虽有显著影响,但系数较小。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应着眼于改革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健全知识产权和私有产权保护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直观表述我国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利用回归检验模型,以1990年~2009年中国GDP和环保投资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了我国环保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因素,在一定的政策下环保投资利用规模的扩大能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