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小说批评常常采取夹批、眉点和回评的方式,优点是批评和作品紧密结合,便于读者在阅读中欣赏品味,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从理论形态看,评点虽然不免零散细碎、系统性弱,但在小说中以点悟方法洞幽烛微,会意阐发,往往能切中肯綮,抓住关键,并引发出精辟的小说理论。《儒林外史》的评骘,流行的有卧闲草堂本评、齐省堂本评和天目山樵评,其实在“齐评”和“天评”之前,黄小田就继“卧评”做了富有特色的评点。  相似文献   

2.
古典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卧闲草堂”评点(以下简称“卧评”),对《儒林外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精妙的论述。其中关于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点评,对于我们探求中国古典小说人物描写理论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将对“卧评”关于《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描绘手法的点评作一番浅显的探讨,从而稍稍体味“外史纪儒林,刻划何工妍”的高妙。一、给风给水,直书其事“卧评”在《儒林外史》第四回总评中说,作者刻画人物“乃绘风绘水之手段”,“直书其事,不加断语,其是非自见也”。在第三回总评中也说:“作者之笔,其为文如雪,因方成,遇…  相似文献   

3.
自李贽提出“五大部文章”说,肯定《水浒》为“发愤之作”,乃“天下之至文”;金圣叹誉《水浒》为“第五才子书”并细加评赏后,小说的地位大大提高。到《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时代,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于高峰。稍有识见者,都或深或浅地体会到了小说的礼会作用,进步的理论家们似乎不必再为小说之是否“可观”多费口舌,而可以集中笔墨从不同角度去为中国小说美学破土奠基了。《卧评》就不再论及小说的地位问题,而直接把《外史》看作《史》、《汉》一样的不朽著作进行研究。从《外史》出发,又论及小说的审美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4.
清初金圣叹评《水浒传》曰:“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闲斋老人为《儒林外史》作序时也指出:“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数百千种,而《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及《金瓶梅演义》,世称四大奇书,人人乐得而观之。”鉴于《水浒传》等章回小说的影响,清末文论学家王钟麒将“皆有深意存其间”的“吾国小说”与“实行拜金主义,苟焉为之”的一些中外小说相比较时说:“萃新小说数十种,能有一焉,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影响之大者乎?曰:无有也。萃西洋小说数十种,问有  相似文献   

5.
张竹坡在《金瓶梅》评点的中“情理”范畴及其在小说批评史上的地位崔晓西在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中,“情理”这概念在总评、回评和夹评中多次出现,它实际上被当作一个理论范畴使用。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张竹坡的小说理论,有必要对他使用的这一范畴作一番辨析。竹...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脂评的辩证思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石麟 《南都学坛》2004,24(2):37-41
《红楼梦》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关于“脂评”的辩证思维问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脂评”中涉及到的“繁”与“简”、“虚”与“实”、“避”与“犯”、“真”与“幻”、“忙”与“闲”等问题 ,都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它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很快以传抄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这部小说在吴敬梓生前,就有人做过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评论。较早的比较系统的批评,却是卧闲草堂本的回评。  相似文献   

8.
但明伦小说鉴赏体系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明伦在1882年(道光二十二年)自刻本的《聊斋志异》中做了数以千条洋洋万言的评点,其中有总评(全文之末)、夹评(行文之旁)、眉评(书眉段评)。这些评语虽说是“随笔加点,裁以臆说”,然而决不是什么“无稽之谈”,他是借用传统的评点方式,全面、系统地论述他的小说艺术鉴赏理论;字里行间倾注着鉴赏家的心血和智慧,形成了他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艺术鉴赏体系,为中国小说美学的发展和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明伦在《自序》中提到他少年时代就喜欢阅读《聊斋》,在谈到爱不释手的原因时曾说:“惟喜某篇某处典奥若尚书,名贵若周礼…  相似文献   

9.
佛学是金圣叹诠释“才子书”的重要思想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极微法的分析来透视金评中的佛学色彩,指出极微法的根本特点在于“色”与“空”、“有”与“无”的统一,并以此为原则去解读金评中一些基本的文法理论,由此反映出金圣叹小说评点背后的思维方式及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史记测议》二百三十卷,清三畏堂梓行,是一部《史记》的笺注、评议本,今已罕见。上海师范大学特藏图书参考室作为善本书收藏。书扉页有“《评林》原本”、“陈子龙测议”字样,并于左上方印有简要广告词:“《评林》原板久失行世,近假名杂淆真本。卧子先生富史学,自任千古,于龙门精神精研积岁,悉遵《评林》,一字不易,间附论识。  相似文献   

11.
冬夜闲读     
李蓓莉 《社区》2014,(35):12-13
有位作家说:冬夜清冷,倘若爱人不归,那就与书共枕。古人早就说过读书“三余”:冬者,岁之余也。无论爱情在不在,长夜无边,最宜闲读。既是闲读,便不宜读小说,尤不可阅读长篇小说。小说里的那个人、那些事,将如同一根藤蔓,纠缠你的心你的情,让你彻夜辗转。窃以为,明清小品文最宜相陪枕畔。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小说理论先驱的思想家李贽的《水浒传》评点也更加为人所注目了。但关于《水浒传》李贽评本的真伪问题,却长期存在不同看法;而要研究李贽的小说理论及其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确定其真评则是第一位的工作。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有重要意义的。朱恩彬同志在《李贽评点的<水浒传>版本辨析》一文中,肯定容与堂刊本(以下简称“容本”)李评是李贽真迹,袁无涯刊本(以下简称“袁本”)李评则是伪托。所论尚值得商榷,特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校去年百年师范纪念期间,年逾古稀的校友梁达宇先生向我校捐赠了他本人用毛笔工楷简体字抄写的文学巨著《脂砚斋评石头记》(即“脂批《红楼梦》”),以表达他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情。该抄写本为红黑双色抄写。脂评(包括回前总批、回后总评、夹评、眉批)用红色笔抄写,小说和其它注释评点均用黑色笔抄写,小说除《脂砚斋评石头记》外,还有高鹗续《红楼梦》40回,有小说人物插图百图(据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人物百图》描摹),另有红学专家撰写的论文4篇和1篇“曹雪芹生平简介”作为导读。抄写中,综合了7种不同版本的评批注释,总字…  相似文献   

14.
《儿女英雄传》及其序文揭示了文康的小说创作理论。斯理论具有较充实的内蕴:"其旨少远、词近微、文可观、事足鉴者"方为上乘小说;提倡塑造既具"英雄至性",又有"儿女真情"的复合式人物性格;严格区分"正附、主宾、伏应、虚实",潜心设置"闲笔闲墨"的结构法则。文康的小说创作理论表现了重视反映社会现实,强调文学的讽谕作用,着意发挥章回体小说的艺术功能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新小说”观念,作为现代中国小说理论批评“逻辑起点”的重要构成内容,鲜明地体现着偏重小说社会功利性的现代理论诉求。其以“小说界革命”、“小说为国民之魂”、“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等为鲜明思想标志的“新小说”理论批评,使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在小说的价值观念、本体观念、类型观念、叙事观念乃至小说文论话语方式等方面发生从古典向现代的急遽转换,呈现出勿庸置疑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190 2年 10月 ,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 ,正式拉开了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序幕。梁启超高屋建瓴式的理论倡导对新小说的兴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但也存在着诸多理论上的偏颇。而此后梁启超及其友朋在《新小说》上开辟了“小说丛话”专栏 ,以笔谈的形式继续就小说理论等问题进行探讨。这组笔谈的主要论点回应、发展、补充了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倡导 ,更重要的是许多观点与梁氏迥然有别 ,对梁启超的小说理论起到了纠偏、修正之作用。考察“小说丛话”的具体理论主张 ,对深入、全面地发掘晚清“小说界革命”的理论资源 ,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准曾这样来说明他近几年来创作中的一个体会,叫作“闲笔不闲”。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中就有许多精美的“闲笔”,充实着、美化着作品的细节描写,调节着作品的情节结构,在形成李准这一时期创作的特有色调、情趣、节奏、风格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闲笔”本身已在逐步成为李准小说创作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18.
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处在中国小说理论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渡地带 ,尚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叙事理论品格。但是 ,晚清小说理论批评中的部分文献对现代叙事学中的“客观叙述者”、“干预叙述者”、“同叙述者”及其相应的“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问题均有所涉及 ,产生了一些虽然稚拙却也精彩的有关小说叙事方式的理论观点。从中国小说理论批评演化的角度审视 ,它们具有不可漠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生活,可以分为两期;他的思想,也可分为两期。在四十一岁以前是前期,在四十一岁以后是后期。 就前期说,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一、他的家境比较困难,在《五柳先生传》中有“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记载。但有时“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停云》),有时“袭我春服,薄言东郊”(《时运》);有时“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明末清初之际的陈子龙词之成就,历来评词者本早已注意及之。即如谭献在其《复堂词话》中,就曾以为陈词可以上追后主直接唐人,谓“重光后身惟卧子(陈子龙字)足以当之。”又云:“词自南宋之季,几成绝响。元之张仲举(张翥字)稍存比兴。明则卧子直接唐人,为天才。”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也曾称美陈词,谓其“含婀娜于刚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