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一) 近代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这国家存亡危急关头,先进知识分子首先觉醒,开始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结在一起,前仆后继,努力寻找真理,经过了艰难曲折的漫长历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瞿秋白,就是其中的一人。在瞿秋白出生的年代,近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刚刚登上历史舞台。这一代知识分子提出的救亡方略是变革政治制度。为实现这一方略,他们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运动很快就被镇压下去,改良主义终于失败。辛亥革命爆发时,瞿秋白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五四遗事》写了两对五四青年追求高雅的爱情而最终落入世俗的故事。《五四遗事》是关于启蒙现代性的命运的叙事。启蒙现代性不仅为中国知识分子酿造了“启蒙”和“救亡”的国家意志,而且还构想出一种“伟大爱情”的神话,作为元叙事来教化和改造中国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作为宿命论者的张爱玲,清楚地意识到了启蒙现代性的尴尬;她既拒绝审美救世主义者用诗意来超越日常生活,也无法像鲁迅那样以社会革命论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192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交织着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的动荡时期。革命救亡语境中的大学叙事主要书写了学院知识分子在时代激流中的抉择与担当,他们或走上街头,为民请命;或放下书本,投身抗战;或坚守岗位,弦歌不辍。与"五四"启蒙时期的大学叙事相比,革命救亡年代的大学叙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题材内容从表现自我内心转向注重社会行动,艺术风格从感伤抒情转向深沉悲凉。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场激动人心的革命运动里,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在革命中发挥了先锋的和桥樑作用,形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特点。长期以来,由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常常被有意或无意的贬低,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也就往往被忽视。本文仅就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探索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最高峰,其发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里程碑,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胜利带来了社会新气象,孙中山的社会现代化蓝图至今仍具积极意义;其最终失败则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开辟了救亡新思路,为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是影响现代改译剧文本选择的重要因素。中国近现代社会中有两大交替出现的主流意识形态,即救亡图存、革命思潮和思想启蒙思潮。在救亡和革命思潮影响下,辛亥革命前后、左翼文学时期和抗战时期,抵抗外辱、彰显爱国主义和社会革命题材的外国戏剧被大量改译进来;五四至抗战爆发以前,思想启蒙占据了时代的主流,改译者选择的多是反映妇女解放和批判现实社会的剧目。这些改译剧给当时封闭沉闷的社会带来新的气息,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话剧创作。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革命.从教育的维度回顾这场革命,其伟大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现代国家,开启了共和时代,还在于实现了教育由旧学向新学的历史转变.辛亥革命前后绍兴近代教育风起云涌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而其中起着直接和主导作用的,是带有辛亥革命印记的地方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从理论上开辟了一条近代中国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辛亥革命在"师夷"方面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内容更加丰富,仿照欧美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辛亥革命在"制夷"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与不足,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时地暴露出来.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若要取得胜利,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存在一种"拨乱反正"的冲动。重启被一度"中断"的启蒙成为知识分子的核心诉求,而重识"五四"并获得一种新的理解和叙述近现代中国史尤其是知识分子思想史的方式,为现代化提供可能的思想文化路径,就构成了所谓"新启蒙"运动的共识。李泽厚发表于1986年的《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之所以获得广泛认可并占据某种"元叙事"地位,很大程度上就因其内在于这一新启蒙共识。这一点也为其后的知识产权论争所证明。李泽厚对"五四"的重识,对"启蒙"的重释,对"救亡"的重构,大抵以"文革"后党内重要决议为前提和限度而进行思想史重述,只不过更借重西方启蒙思想的资源,但其将"救亡"与"传统"或"封建"等负面价值相勾连,却"再生产"了一种新的理解和叙述"革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上有传承关系,在历史的演进上有逻辑联系。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国出现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有利于思想解放的文化环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建立,国民党已经无法承担领导中国革命重任的现实,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客观历史条件已经成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十分珍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辛亥革命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辛亥革命缺少一个集中统一且思想理论正确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使自己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辛亥革命党人没有组建自己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全归于自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从而继承、发展、超越了孙中山的思想和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就。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客观上帮助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广西爆发的辛亥革命,也同全国各地一样,最终遭到了失败。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是异于以前任何反清斗争的一场“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而它的失败首先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失败,失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可归纳为启蒙、救亡和革命。然而 ,救亡文学和革命文学首要表现的分别是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 ,相对漠视人的存在。文学必须以表现人为目的 ,只有建立在人学意识基础上的启蒙文学 ,才有可能成为传之后世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失败”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亥革命一直被认为是失败的,但历史事实证明它并未失败。成功与失败的标志应该是革命目标实现与否,辛亥革命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就应该是成功的。临时大总统之孙下袁上不应是革命失败的标志。反帝反封建作为中国革命的任务,是辛亥革命十年后才正式提出的,后人不应要求前人完成后来才提出的任务。革命带来的并非只是“假共和”,民国也并不只是“招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始自“五四”,与当时知识分子强烈的启蒙诉求直接相关.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知识分子不再是时代主角的1940年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却迎来了一次复兴,重新考察这一现象,可以发现被历史烟云长久遮蔽的救亡时代社会思想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掀起了变革浪潮。“五·四”前夕,中国社会各阶层涌现出一个个投身变革的代表人物。特别在知识界,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已任”,围绕着“启蒙”与“救亡”的主题,传播民主主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改造社会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加上知识分子自身的特点,致使知识分子在这条改良社会的道路上,走向分歧,其中有的顺应历史潮流,严格剖析自己,敢于抛弃旧我,紧跟时代步伐,成为了革命的旗手,如鲁迅;而有的却背负旧意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以对"五四"启蒙精神的继承为理论出发点,试图实现一种新的超越。它强调理性与知识和新文化的建设性,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为旨归,因之也具有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色彩。由于受到中国特殊语境的深刻影响,新启蒙运动被裹挟在救亡、革命的外套中,自由始终被遮蔽着。新启蒙运动作为本体论事实是不应忽视的,深入把握新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失败的过程,对于全面认识启蒙的复杂性、艰难性,对于未来启蒙的策略、走向、期待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新民思潮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四”前后“改造国民性运动”必然组成部分。它是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随着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亡道路”的过程中提出并深入发展的。持续紧张的民族危机是这一思潮兴起并不断深入发展的最深层次的原因。但救亡的迫切任务又反过来阻碍这一思潮的深入发展,救亡的要求成为制约着近代新民思潮发展的逻辑线索。因此,其艰难的历程既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留下了必须完成的课题,又为我们今天的国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启蒙 ,始终是 2 0世纪中国知识界挥之不去的情结 ,甚至成为走向现代的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根据。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学界对于近代以降启蒙思潮的流变进行了多种概括和多层面的反思 ,许多研究者做出了颇有影响的论断 ,并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果。李泽厚提出了“救亡”与“启蒙”双重变奏的主题 ,作出了“救亡”中断“启蒙”的结论[1 ] ;姜义华认为中国启蒙运动是理性缺位的启蒙 ,“他们更多重视的是西方启蒙运动给现代文明提供的进化论、人性论、社会主义这样一些卓有效的具体效果” ,而忽视了理性作为启蒙精神的核心[2 ] ;汪晖则认为 :“五…  相似文献   

19.
进化论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广、最深、最久的思想武器之一。它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进化论的基本观点为辛亥革命聚集了革命的力量,树立了革命的信念,提供了革命的动力。但他们的进化论也存在着忽视思想启蒙的局限。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社会,天灾与人祸、国难与战乱威胁着个人和群体的生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时刻关注着民族的生死存亡,努力寻找拯救中国的良策。《新小说》杂志创办者的角色定位、办刊理念、表达方式,说明了梁启超以《新小说》杂志为阵地,进行开民智、启民德、激民气活动,希望达到救亡和启蒙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