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与日本地理位置一衣带水,但是民族文化却存在极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直接影响两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不同。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更推崇飞动、繁复、宏大的设计,而日本的传统审美意识因禅宗对民族文化的渗透,推崇的是寂静、精致、简约的设计。本文以中日两国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了两国审美意识的区别;并通过平面设计作品中传统图形元素的使用,分析对比两国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来语的引进方式及数量多寡不仅反映一个民族的语言特征,也折射出该民族的文化特征。中日两国外来语引进方式和数量的差异,除了有语言表记符号不同和引进历史长短不同的原因之外,中国保守性的文化特征和日本开放性的文化特征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朝鲜和日本的汉语文学有不同的特点,这种不同的特点与中国文化对这两国文化的不同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朝日两国对中国文化的接受是出于各自社会政治和民族文化的需要,从而使这两个国家的汉语文学分别具有本民族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经济、文化、科学、体育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交流基础。日本在传统文化方面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大和民族又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可以说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吸收引进国外的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日本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的特征,又有西方文化的印迹,特别是在体育方面日本受欧美的影响较大,因此以日本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了解日本学校体育的现状,找出适应于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还可以间接地了解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1日本学校体育具…  相似文献   

5.
节日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信仰,亦体现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七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民俗节日。它描绘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轨迹,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各自的传统信仰、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本文拟通过对中日两国“七夕”节日习俗的基本形态及其衍生过程的考察与分析,探讨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传承接受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汉籍东传日本列岛,悠久的历史和传播的规模不仅构成了中日两大民族文化交流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创造了辉煌的东亚古代文明。而且对两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明朝时期两国的时代背景,探究当时中国汉籍传入日本的方式与特点,从中窥探中国文化的东传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古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7.
海洋文化和草原文化孕育了不同伦理意蕴的神话:以海洋文化为依托的古希腊神话和以草原文化为依托的蒙古族神话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文明底蕴不同,在民族精神和伦理观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古希腊神话对智慧与理性的崇尚与追求,造就了西方人勇于冒险和探索、追求个性、崇尚英雄、但对神的道德品质却并不苛求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而古代蒙古族神话,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即尚德与求善的伦理倾向,又不乏古希腊人勇于冒险、崇尚英雄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和游牧文明特质:开放、商贸、流动、诚信等。蒙古族神话和古希腊神话都源于万物有灵论,但是却具有操守自然和僭越自然两种不同的伦理旨趣。  相似文献   

8.
日语不仅是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它也是日本文化的载体和日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传递人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反映着日本民族的性格和心态。日本民族对含蓄委婉的崇尚,以"和"为贵的美德,内外有别的排他性等,在很多日语表达形式中都得到体现,可以说日语的每一种表达都渗透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日本民族的个性。它们是互为影响,互为关联,互为反映的。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其间正当两晋南朝玄风弥漫之际,十六国北朝却儒风雄劲。从十六国中后期开始,前秦苻坚、后秦姚兴等胡族统治者大力吸取汉、魏、晋以降汉族统治者的治国之道,颇具以“崇儒兴学”为中心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前秦、后秦政治、经济、文化诸项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十六国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比较探究苻坚与姚兴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有助于从文化层面进一步了解十六国中后期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规律,而且对当前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均具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它对越南古代汉文诗的产生、发展及其形式和内容等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国历史、文化交融以及越南崇尚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文学审美心理而导致的结果.越南汉文诗在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同时,不断创新,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4-1895年),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标榜不干涉亚洲事务,保持中立,赢得清政府的的信任,却以牺牲中国的利益,去满足日本侵华的野心。从美国对朝鲜宗主权的立场、争取“单独调停权”和美国对日本间谍案的蓄意纵容等3个方面分析探讨美国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外交活动,表明在此期间美国的中立政策明显地偏向日本一方。  相似文献   

12.
扩张主义文化与文化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扩张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建立之初开始的近一个世纪的领土扩张,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向美洲大陆和海外的经济扩张以及20世纪在全球的化扩张,无不体现了美国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张的国家,当然这一切都与其经济政治及安全的现实利益有关。本主要从历史、宗教和哲学这几个角度去分析扩张主义的化渊源,并对美国日渐重视的化扩张进行探讨。作认为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和化多元化的环境下,化霸权主义是不得人心的,只有化间的平等交流才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中日两国传统价值观念各自发生了现代化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两国彼此的不同国情导致了两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出现了五个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使两国的历史发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探讨中日两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转变的差异及其影响,得到的重要启示是:中日两国必须探索具有本国特色和充满理性精神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正确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族构成复杂。除包括北方虾夷在内之少数“原住人”外,主要由外来之“渡来人”组成。其成份以来自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为主,尚有部份来自南洋群岛。有充分材料表明,自从殷王朝前后开始,中国历代动乱时期,浮海逃亡之难民潮,曾经大量进入日本列岛,带来先进文明。 日本最早的古人类可以“明石猿人”为代表,生存于中更新世,更早处于空白状态。其中、晚更新世古人类主要在冰期时代,海面下降时通过联系大陆之陆桥迁移而来。 日本文化过去以中国为师。隋唐时期曾经多次派遣规模浩大的遣隋使团、遣唐使团,全盘吸收中国文化,构成了日本文化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种源看,中国文化向来被视为日本文化的母体。尽管中日两国联系紧密,然而不少日语学习者,在深入学习之后,对日本文化、中日文化差异等方面,总有不理解、不适应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到日语的进一步学习。学习日语应该做到针对异文化交流,进行专门训练;对照语言表达,发现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化对语言的突出影响之一表现在隐喻之中,而隐喻的使用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文化背景。通过对中日两国语言中有关隐喻的具体语言现象分析,研究其不同社会历史背景、风俗习惯背景、宗教信仰背景和神话传说背景的文化影响,以期对准确理解隐喻及其形成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术界素有“汉字”一词由该国首创之说,最早文献为入唐僧最澄817年撰著的《照权实镜》。迄今为止,中国人或其他国家学者也未对此提出质疑。然而,早在8世纪初以前,唐僧义净的《梵语千字文》已使用“汉字”一词,时间比日本早百年以上,因此推断最澄所用“汉字”概念源自中国而非其独创。此外,在中国书法史上,“汉字”相对于魏晋以后流行的草书、行书、楷书等,指称“汉代之隶书”。然而,梵汉对译实践中产生的“汉字”及中国文字书写形体流变过程中萌生的“汉字”,均限于特殊语境及历史时期,并未演化成代指“中国文字”的泛称。清末赴日的中国官绅接触到日本语境中与“假名”对应的“汉字”概念并将之引入国内,创造出一个涵盖东亚的“汉字”新概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日本鱼名的多样性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从鱼多用汉字标记,用汉字原意的解释,依据鱼的形状和习性为鱼命名可在汉语辞海中找出根据这三点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日本人用的是和制汉字,使用多种鱼组成成语,日本的"国"字既便是用和制汉字标记,这一点上看到日本文化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又有对自身日本文化的创新。体现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美国、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文化背景的介绍,指出文化背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并提出建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办学理念: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正如现代大学诞生于西方一样 ,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西方一统天下。文章首先从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角度 ,把西方大学的办学理念概括为合理求是、使命引导、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积极应变五个方面。与此相对照 ,又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 ,把大学的办学理念概括为五个方面 :各美其美、和而不同、学术责任、与时俱进、止于至善。其中 ,“各美其美”是行动的价值观念 ,“和而不同”是行动的必要选择 ,“学术责任”是行动的制度约束 ,“与时俱进”是行动的管理标准 ,“止于至善”是行动的最终理想。最后 ,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可以也必须从包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