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能源问题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的能源流动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影响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在分析能源问题区域差异影响和形成原因基础上介绍了能源问题区域差异情形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殊性和形成的基本原则,从生态资源要素、生态环境要素和生态社会经济要素等方面构建了能源问题区域差异情形下的我国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遵循区域经济差异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采用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的初选、精选方法,构建了由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等四个方面的经济子块的19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模糊评价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实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度三个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对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统计测度,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上偏低,且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因此,应从生态建设、经济手段和社会目标等方面构架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商选择问题是供应链运营的核心,在碳排放约束下,对供应商的选择有了新的要求。从企业能力、碳排放水平和服务水平等三个方面评价供应商。采用熵权法,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完善供应商评价理论,研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考虑碳排放成本存在差异的供应商选择问题。通过算例分析,为制造商选择供应商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山东16地市2013—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进一步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探究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特征。结果显示,虽然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平衡现象呈现出持续扩大态势,呈现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阶梯分布特征;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然而近年来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差异的贡献率上升趋势明显;山东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不同的极化特征和分布延展性,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最后,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策略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农民工市民化现状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掌握其进度。文章在梳理和理解市民化内涵的基础上,从农民工的居住条件、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参与、心理认同等5个方面选取16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市民化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厦门、漳州两地农民工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整体较低,且各方面表现不一,由因子得分反映出农民工在居住条件、社会生活、心理认同三个方面的市民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但是在经济生活和政治参与方面市民化程度比较低。此外,通过列联表交叉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女性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总体上略高于男性农民工,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显著高于老一代农民工。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三方面分析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依据其地理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从地区共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增强港口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带动效应、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大小反映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科学评价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是制定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战略的基础。湖南省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投入、存量和产出三个方面,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力资本竞争力整体上呈局部均衡的分布态势,具有集聚型特征;东西部分布不均衡;影响因素分异明显,中东部依靠经济与科技,西部依靠教育和医疗卫生;进一步发现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差异明显,经济和科技方面对湖南省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影响较为显著,教育和医疗对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促进一体化发展、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建设三方面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角度构建了江苏省各地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其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提出了江苏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整体潜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核心目标,本文从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构建了全新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全国、区域两个层面分析了数字金融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高质量发展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数字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均能对发展成果产生正向影响。从区域层面来看,数字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组织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企业管理组织, 是组织变革的新趋势。本文讨论了学习型组织的定义、特征, 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方法, 并分析了在学习型组织中营销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的起飞吸引了全球经济学者的兴趣,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西方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如何恰当地用于中国经济中去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讨论西方经典增长理论和实际商业周期理论中重要参数——劳动生产弹性的一种估算方法,比较模型用于中国经济中后,参数的不同。同时也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中不同部门不同时间下参数变化的规律,并给出了解释。提出了个人对西方经济理论应用于中国经济中出现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然后设计一定的经济变量来反映这些因素的变化,再运用合适的经济计量模型来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GDP)的数量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测定各个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中国的经济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自1959年革命胜利至今,却一直遭受美国的封锁与打压,这就使得古巴不得不将对外政策的重点转向苏联。但事实上,在苏联解体之前,古巴与苏联关系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古苏关系的变化发展,并进一步揭示出苏联解体之前古苏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尽管近年来许多人谈论趋同论的热情很高,但现代资本主义仍具有有限的多样性。近十多年来,在西方学术界有两个研究流派一直在强调国家间的制度差异,强调制度差异对于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果的重要性:“资本主义类型”理论主张协调的市场经济的运作与自由市场经济不同;跨国福利研究则发现了不同的福利政体,它们在制度设计上有着重要差异。了解和研究这两个流派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新的角度对亚洲金融危机进行了思考,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1)防范经济风险,确保经济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保持国民经济合理、健康和稳定发展,是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保证经济安全的关键;(3)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4)合理利用外资,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建立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金融预警指标体系;(5)控制大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债务比例,防止因大公司的倒闭而引起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文章以绿色金融为逻辑起点,贯穿于作用对象、作用方式及作用目标,形成合力影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勾画出两者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层面先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其下设的二级指标分别是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碳金融与经济高效发展、经济稳定发展、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绿色发展、经济创新发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绿色金融发展综合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再利用2008—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来检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维度上,绿色金融提升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其影响系数为0.281 4;在分维度上,绿色金融促进了经济绿色发展、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创新发展,却抑制了经济稳定发展,对经济高效发展作用不显著,且效应大小为经济绿色发展效应(0.587 0)>经济结构优化效应(0.275 9)>经济创新发展效应(0.112 6),这反映出绿色金融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较好,而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支持绿色技术上还有待加强,绿色金融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不高、影响了经济稳定性,以及绿色金融服务降低了经济发展效率。据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改革重点是建立绿色金融绩效评估机构来考评绿色金融活动实施效果,以稳定经济发展;制定绿色产业目录清单,以绿色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鼓励各绿色金融参与主体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研究对于厘清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系、评估影响效果及如何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以全面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险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社会保险和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和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评价指标,利用2006—2017年间的数据,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中国社会保险和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失调发展转变为低度协调,由颉颃阶段向良性耦合转变。具体来看,社会保险综合评价指标值从2006年的0.101提高到2017年的0.728,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值从2006年的0.074增加到2017年的0.257,尤其是2010年后,中国经济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动能转换,更为注重经济质量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增长趋势在第二阶段显著高于第一阶段。以上发现为不断深化中国社会保险体系并促进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基于SWOT的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认为: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具体包括:公路交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和水平、经济发展规划、综合运输体系等相适应,这是公路建设的终极目标;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具有大系统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SWOT方法分析其适应性,分析认为SWOT方法能够很好地分析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促进二者协调发展,陕西省的实例验证了SWOT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协调内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外源型经济的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等缺陷及内源型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等制约着广东省经济的发展。统筹内外源型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提高外源型经济水平、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并促进二者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