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去陌生地方时的忐忑,一个人吃饭选择餐馆时的犹豫,一个人在外面留宿时的紧张,一个人旅行时在意旁人眼光的矛盾……这些都是所有一个人旅行的女生都会有的纠结的小情绪,小女生彭彭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她边写边画,用可爱的漫画和轻松的文字来告诉每一个女生,其实一个人旅行是多么有趣又有意义的事. 这位"诞生于1990年的盛夏"的彭彭同学,让我肃然起敬,不由感慨一句:"90后的MM都一个人出来闯天下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经理人》2007,(4):118-118
把问题简单化 我是一个喜欢把问题简单化的人,工作时不喜欢搀杂个人情感在里头,对于人情和人际的东西很少去考虑。刚到海信时周围的人确实都不习惯我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3.
何为贫穷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  相似文献   

4.
青青  平心 《领导文萃》2006,(4):161-166
俗第一:旅游团对没有见过的东西,没有去过的地方有兴趣,想去看看是我们的特性,好奇才使得人类能发展。我们去旅游时没有想到,被我们看的古迹和风景可能不喜欢我们去看它们。旅游团打着小旗,每站停留平均不会超过5小时,去看什么呢?看到了对心灵有震动的东西了吗?现在还在开发着各种各样新的旅游路线,文化对人类的影响走入了表面,看谁到过的国家多,去过的风景名胜多,或者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多,见识反而越来越浅了。因为真正为文化而旅行的人们大都被裹在众多的旅游团中,自己旅行越来越不方便了。很少人能心静地,慢慢地体会看到的东西,也不能奢…  相似文献   

5.
正县城建局的孙局长喜欢玩石头,每到双休日,不是到河滩、山谷找石头,就是去城郊的奇石馆里淘石头。当然,无论孙局长是去找石头还是去淘石头,总会有一个人跟着,这个人叫来富,是个建筑商,也喜欢玩石头。别看孙局长和来富走得近,认识他们的人都知道,孙局长为人正直,和来富的交情只体现在石头上。平时两人外出的花销向来都是AA制,用孙局长的话说就是"决不能在小河沟里翻船"。因此,来富一  相似文献   

6.
《经营管理者》2014,(6):100-103
奥恰(Orchha)是我们这次印度之旅的一个惊喜。当TuTu车把我们放在一条看上去非常破败的小街上时,我们还不敢相信已经到达目的地。之前看的LP旅行指南把这里称作最吸引人的小镇之一。可现在看到的是,小街两边的旅馆和饭店像苍蝇馆子一样简陋。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只好随便找了一家旅馆。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早恋是每一位老师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给学生一个正面的引导。案例:本班学生小嫡是一位成绩优异,热情活泼的女生,她写得一手好字,长着一双大眼睛。本班的小汕是一个个性开朗,喜欢出风头的学生。他关注着小嫡,被小嫡的优秀所吸引,他认为他是喜欢上小嫡了。经过多次的心理斗争,他向小嫡表白  相似文献   

8.
黄志杰 《决策探索》2008,(19):68-71
“一些局长常常把政府和部门并列甚至对立,有一次,我去协调一个事情时,那局长说:‘这个事要你们政府来办的!’我大发雷霆,部门只能是政府一个部分,他居然用‘你们’把政府和部门分开了。我们谁跟谁啊?”无论是在内部会议还是接受记者采访,徐文光总喜欢引用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9.
旅游     
《领导文萃》2013,(10):136-136
吸引中国游客,欧洲需改变思路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估算.到2020年.中国每年出国旅行的人数将从2012年的8200万人上升到约2亿人。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的专家表示.尽管中国游客在欧洲的首要形象是朝奢侈品店进发的大量人群.但欧洲不能被这些迷惑.需要思考其他方式来吸引他们。对中国游客而言.地中海的阳光与海滩没有多大吸引力.他们想访问同自己文化具有历史关联的地点,他们喜欢古典音乐,想远离国内的雾霾,他们喜欢蓝色的天空。(英国路透社)  相似文献   

10.
王国民 《决策探索》2010,(23):90-90
刚到德国柏林时,我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区租了房子,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妻。因为打算在此常住,来德国之前我读了很多关于德国的介绍,有人说德国人刻板,不喜欢与人交往,我暗自担心,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陈艳涛 《领导文萃》2014,(4):121-124
正这是人性最复杂的时代。无论你是无奈还是愤怒。今天,我们不得不和这样的一些人共处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贩卖婴儿的医生、设计诱杀无辜少女的孕妇、带小学女生开房的校长、一再上演碾压生命不顾而去的司机、高举重摔路人怀中女婴的警察……这个社会的底线不断地被突破,每天的社会新闻都在毁三观,我们无处躲闪。要见义勇为,也要法治环境,以及舆论和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讲,一个人能言善辩是一种本事。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知识、智慧的反映,也就是说肚里要有货。肚里没货,却又喜欢叽叽喳喳、喋喋不休者,充其量只是会制造让人心烦的噪音。进而我想到,一个人乐于并善于辨听来自各方而的“声音”,又何尝不是一种本事?……  相似文献   

13.
程剑 《经营管理者》2013,(12):98-101
能去西藏旅行已经成为很多人一生的愿望,它是阳光的圣地,精神的家园,也是自由的象征。如果现在有人说“我去西藏了”,得到的回复可能就只是一个字“哦”,但是如果他说“我去藏北可可西里和羌塘了”,得到的反应可能会变成“啊”,  相似文献   

14.
晋代吴隐之任某地刺史时,他的一个下属给他送饭时把鱼骨都剔得干干净净。一般为官者遇到这样“会来事儿”的下属都会感到高兴,然而吴隐之知道他的用意是想讨好自己,不仅不予以嘉许,反而将他惩罚了一顿,并辞退了。吴隐之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清官,与其谨慎提防身边那些“会来事儿”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时至今日,在我们的领导干部身边也不乏这样“会来事儿”的人。他们善于察言观色,精于揣摩领导意图,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领导嘴馋了弄吃的,瞌睡了送枕头,想钱了帮着捞,想玩了安排去桑拿……可谓体贴入微,又…  相似文献   

15.
杨少衡  佚名 《决策》2009,(11):74-76
杜丘对官场不熟,但从市属机械厂,一夜之间,被下派到临近一个县去做副县长了。市里考察来得非常突然,说选拔企业干部到党政机关任职,是新时期干部的要求……总之理由很多。虽然按照任职条件经过了民主推荐,符合资格的也不下十来人,偏偏杜丘出乎意外地以相对稍高票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梁光明 《经理人》2000,(1):83-84
不喜欢与喜欢并不绝对,因为有时“不喜欢”也是工作需要,对象不同也不一样。而且我们所说的“不喜欢什么的下属”应为“不喜欢下属什么样的表现、动作、行为……”,还有,作为“上司”,在处理、对待“下属”时,对象应是事,而不是人。  相似文献   

17.
幽默7则     
职业病 我是一个护士,每当我带刚当上父亲的人去看他们新出生的小宝贝时,我都喜欢要他们猜猜看孩子有多重。很少有人能答对。这次我也一样,问了一位父亲,他没  相似文献   

18.
博文集萃     
正做不喜欢的事才是成功者的常态自从乔布斯讲了要去做喜欢的事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在鼓励他人争取成功时都会强调,去做你喜欢的事。久而久之,这句话好像是成功的真经了。甚至,不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成为学生向老师、儿女向父母、职员向老板解释为什么不认真、不努力做事的理由,而且理直气壮。人生之路如逆水行舟,哪由得你喜欢不喜欢。且  相似文献   

19.
县长的爱好     
正新县长上任半个月,政府办王主任也没摸清他的爱好。县长四十出头,温文尔雅,说话和气,而且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不良嗜好。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王主任挺郁闷。后来,王主任终于发现县长每次去食堂就餐,都会拎着一个小罐头瓶,吃饭时拧开盖,用筷子蘸一点,吃得津津有味。原来是大酱,县长喜欢吃大酱!王主任发现了县长的爱好,他背地里吩咐食堂大师傅,做菜就以酱菜为主,酱肉丝、酱黄瓜、酱刀鱼……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选择职业会有诸多的不自由,要选择上司就更难了,反正摊上谁就是谁,管他(她)是男是女、高矮胖瘦、学识深浅,都由不得你喜欢或不喜欢。一般来说,只有下属去适应上司,而不可能让上司来适应你。不过,问题反过来就不同了,许多人都希望遇到一个能够喜欢自己、赏识自己的上司。真能如此,就意味着你有可能获得一个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有可能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空间;有可能让你心情舒畅地把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当然,还有可能得到不少加薪、升迁等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