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经济理论界,吴易风教授是既精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精通西方经济学的“两通”经济学家。新近出版的《当前经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是他在这一知识背景下长期对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思考成果的集录。通读这一著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深刻领悟力和对西方经济学的敏锐透视力。在书中,吴易风依据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深刻把握,就“经济学家为什么不能团结在一个旗帜下”提出了中肯的看法。他赞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青年博士崔之元的问题提的好,即“在数学基础理论中,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多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说是意见纷纭,分歧很大。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句话的翻译上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德文版原文,这句话应作如下翻译较为合适:“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交换条件。”这里的变化是,把现在中译本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改译为“生产条件和交换条件”。为什么要这样改译呢?  相似文献   

3.
张康之先生的新著《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 ,以下简称《视角》)给人一个印象 ,作者是在寻找一个学术研究的视角。这个书名反映了作者的谦虚态度。因为 ,读了《视角》之后就会发现 ,作者在这本书中决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角 ,而是试图为公共行政学确立一个新的框架。根据张康之先生的判断 ,当前我们看到的公共行政学是在工业社会后期产生的 ,是服务于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需要而建构起来的。现在 ,人类社会正出现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后工业社会正在迅速地向我们奔来 ,后工业社会的整个…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偶然在北京一个小书店发现了一本书.它时髦的书名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本书名为《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以下简称《解读》),封面上还写着“法学名家经典系列丛书”的字样,作者是周叶中、戴激涛,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共和主义是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的一个较热门的话题,此书应该是国内作者撰写的第一本关于共和主义的专著。然而,令我吃惊的是,这一“名家经典”竟然大量抄袭了我数年前发表的两篇论文。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如此大的差距 ?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无统一的综合所有权制度 ,本文对此观点进行了评论 ,并就文化与制度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熊彼特是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很大.其名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从多角度阐发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的看法,对马克思主义更是进行了重点研究.本文从"先知马克思"、"社会学家马克思"、"经济学家马克思"和"导师马克思"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研究批评.  相似文献   

7.
继《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之后,刘文英教授又推出新著《精神系统与新梦说》。作为前书的续篇,新著进一步完成了精神学的理论构建与系统阐释,深入、全面地展开了他在戤年前提出的“新梦说”。作者肯定了现代西方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吸取东方文化的思想资源和阴阳互补的思维方式,建构了一个融合中西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学理论体系。作者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人的自觉意识和潜意识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两个子系统一阴一阳,使整个精神系统成为“负阴抱阳”的阴阳…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许多音韵学新著当中,张鸿魁先生的《金瓶梅语音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尤其让我注意,认真阅读之后,我认为这本书是凝聚了作者智慧与心血的佳制。一、扎实的学风,严谨的文风。语言文字之学容不得浪漫主义的挥洒,任何微小的独创之见,都必须有确凿的材料去证...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新著《预测与前提》以及他的《第三次浪潮》在我国翻译出版以来,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注意。怎样看待这本书?刚才,同志们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讲的是,我省理论工作有很大的成绩,同时,理论工作同实际需要又有很大差距,理论工作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我考虑,理论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智勇先生的新著《中国的世界定位与世界的中国责任》问世了,翻开书的第一页,就很难合卷。在自序中,作者说道: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需要思想的时代,一个需要思想的世界。这本书闪动着作者思想的火花,结满了作者智慧的果实。由于书中所议论、所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前 ,严复着手翻译他的第一部西方逻辑著作———《穆勒名学》 ,其后他又翻译了另一部西方逻辑著作———《名学浅说》。严复醉心传播西方文化 ,以其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学界名噪一时 ,然而在毕其一生翻译的八部西方名著中 ,竟有两部是逻辑学专著 ,为什么他在众多科学中对逻辑学格外垂青呢 ?逻辑学产生于两千多年前 ,我国以《墨经》为代表的古代逻辑思想 ,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和古印度的因明学同称为古代三大逻辑传统。但令人惋惜的是 ,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没有得以继承发扬 ,秦汉以后 ,自“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始 ,踞于正统地…  相似文献   

12.
150年前,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社会前进的自然道路被斩断,中国历史发生了大转折,中国社会的方向被严重扭曲,被迫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产生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地评析帝国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本来,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已明确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很显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难以正常发展?近代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为什么一再失败?中国为什么长期陷于一穷二白的苦难深渊?归根到底,不能不溯源于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所以毛泽东同志又说:  相似文献   

13.
我校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副所长的徽州学新著《徽商品谭》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对徽州文化中的“徽商”课题努力求索的一个结集,共有“历史上的徽商”、“好儒的徽商”、“徽商与徽州文化”、“徽商与现代社会”、“徽商古今谈”等五个部分31篇文章。《徽商品谭》通过对各类史志、家谱族谱及民间文献的追寻勾辑,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徽商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14.
拙著《达赖喇嘛传》一书,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几年来,有许多同志和单位,向我索要此书,使我感到为难。因为经过“文化大革命”,我自己连一本也没有保存下来。这本书为什么现在要公开出版?这有许多原因。当然广大读者需要这本书,是重要原因之一,但还有别的各种原因。限于篇幅,我只想着重讲其中的一个原因。 1967年,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仔本(官名)夏格巴·汪秋德丹在国外写了一本《西藏政治  相似文献   

15.
胡悌云同志继《河南经济事典》等书出版后,最近又出版了新著《当代河南经济史纲》。这是值得当代史学界、经济学界庆贺的一件喜事。我并不认识作者本人,但在本书的后记中,我看到作者是在“日常工作繁忙,只能是利用工作间隙及公休、节假日抽空断断续续地起草”的情况下,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30余万字的巨著,不能不令人才作者表示由衷的钦佩。作为一位党史、国史工作者,我想从当代中国史、当代地方史研究的角度,初步谈谈自己对本书的几点读后感。首先,作者这部著作的写作起点选得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代中国史…  相似文献   

16.
王小琪同志作为主要执笔人的专著《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性经济危机》近期由商务印书馆再版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李琮研究员认为 :“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资本主义结构性经济危机的专著 ,是学术界在探索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经济危机的过程中 ,迈出的新的、重要的和可喜的一步” ,“本书作者坚持深入调查研究 ,并充分吸收了以往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国外的研究成果 ) ,作了长期、艰苦、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 ,进行了系统、科学、深入和创造性的研究” ,“本书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有创见…  相似文献   

17.
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撰写的《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一书,最近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对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最新观点,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最后     
这几天,我一再地想——为什么,为什么直到现在,我才读到这篇文章(编者注:《给生命以美丽的终结》)? 现在是什么意思?现在是,我的父母先后去世,而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的最后,我没有和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无知中铸成大错。所有的误解都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和临终者已经无法沟通,我们的亲人已经无法讲出他们的心愿和需求,我们只好一意孤行。而本来, 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医学常识,事情并不复杂。我想起我抓着父亲的手,他像山泉一样凉。我命令弟弟说:爸爸冷,快拿毯子!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冷,只是因为循环的血液量锐减,皮肤才变得又湿又  相似文献   

19.
一部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著作──读常修泽教授的新著《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夏慧玲被香港《经济导报》誉为“对产权问题素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的新著《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作者承担的国...  相似文献   

20.
<正> 这是一本乍看上去很平常的书,小32开、竖排、没有插图、约两万字左右,出版于1935年,全白的封面上,竖写着陶行知先生题写的《小先生的游记》,书的作者是杨应彬.令人惊牙的是写这本书的杨应彬当时只有十二岁.56年前,作者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大埔县百候中学的初中学生.《小先生的游记》是他从家乡大埔县到上海的旅行欢悲的记录,他以一个穷孩子的特殊视角,真实地反映了上海大都会贫富对立的社会生活.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本书曾经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查禁,但却再版过十二次,每次两千册,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王匡同志说,他在东莞中学念书时就知道这本书,他的老师曾经向学生介绍过这本由初中生写的书.搞战胜利后应彬同志在广州的兄弟图书公司和香港的生活书店都看到这本书,当时已被解禁,此书还远销到了南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