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在历史上流传着多种版本。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全宋词》收录的版本与湖南郴州苏仙岭“三绝碑”所刻此词存在几处不同,除此之外,地方志和历代评论性诗话的记载也有几处不同。经考证,现有苏仙岭“三绝碑”碑文和人们所熟知的《全宋词》版本均非少游原文。  相似文献   

2.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 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3.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 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4.
马良信教授的《秦少游简论》运用多维、立体的研究方法对秦少游进行全方位研究,拓宽了对秦少游的研究领域;对秦少游的思想观点、政见、立场作了实事求是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为重新评价秦少游开了先河;对秦少游的文学创作作了专门述评,并运用古今中外的美学、心理学理论,探讨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对郴州苏仙岭摩崖秦少游《踏莎行》词和“三绝碑”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证。  相似文献   

5.
由于唐宋诗词传播的特殊方式,北宋词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历来以异文流传,原文反而不传。本文以原词为依据,试从全词写景、抒情的特点,联系的特点,联系秦观当时创作此词的情感、心境,以及秦词的一贯风格,和此词流传的特殊情况,对原文和异文进行多方面的对比辨析,认为湖南郴州市苏仙岭“三绝碑”所保留下来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词更符合秦观当时的创作实际,应视为秦观此词的原文。  相似文献   

6.
由于唐宋诗词传播的特殊方式,北宋词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历来以异文流传。原文反而不传。本文以原词为依据,试从全词写景、抒情的特点,联系的特点,联系秦观当时创作此词的情感、心境,以及秦词的一贯风格,和此词流传的特殊情况,对原文和异文进行多方面的对比辨析,认为湖南郴州市苏仙岭“三绝碑”所保留下来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词更符合秦观当时的创作实际,应视为秦观此词的原文。  相似文献   

7.
四川成都武侯祠内的碑亭中,有一通唐碑,世称其为“三绝碑”。游人到此,大都要驻足碑前欣赏其精美的文章,浑厚的书法,精湛的刻工。这篇洋洋洒洒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碑铭并序》,是身任四朝宰相的裴度撰写的。  相似文献   

8.
“碑能强其骨,贴能养其气。”书法中历来就有碑学、贴学之分。习碑被认为是“壮筋强骨”的良方,受到广大书法工作者的重视。在习碑过程中,很多人又提出“还碑于贴”的观点,对此,我们有不同的认识。习碑时,许多人总是反复强调碑“下真迹一等”,学习碑贴时要“还碑于贴”。意思是讲碑总是不如贴,习碑时,要将碑上种种痕迹(刻痕、裂痕、  相似文献   

9.
《碧落碑》是山西新绛县龙兴寺镇寺之宝,早年被鉴定为最具研究价值的书法名碑之一,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此碑刻立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年),因篆文奇古,在小篆中杂含了甲骨文、金文、秦刻及汉代以前多种碑版古字,面世后无人能读识全文,因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就连号称“唐篆第一”的李阳冰(ning),见到此碑后也“大叹异,服膺像下旬时,卒不得影响”(唐李汉《黄公记》语)。宋代金石家赵明诚在《金石录》中也饶有兴趣地记述了这件事,说:“李阳冰见此碑,徘徊数日不去,自恨不如,以椎击之”。自然,做为一个知名书法家,…  相似文献   

10.
1958年3月1日,我正式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穿上军装,乘上北去的火车,到达营房后,当天晚上出发,执行支援修建十三陵水库的任务。5月24日这天,我们听指导员说,中央领导最近要来水库工地,并且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亲自参加劳动。我一听到指导员发布这一“号外”新闻,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竟然不加思索地张口就喊:“毛主席要来工地啦,我们要见到毛主席啦。”我的声音可能是太大了,立即遭到班长的反对:“段培武,胡喊什么,谁给你说毛主席要来工地?”“指导员说的嘛。”我理直气壮。“指导员说,中央领导来,没有说毛主…  相似文献   

11.
邓仕刚  李强 《新天地》2011,(11):76-76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一共有五首,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入了此诗。《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咏明妃者,此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我认为,后人对此诗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诗圣把明妃这个形象写绝了,把对比这种表现手法用绝了,对比其他写昭君的诗词来说,也就高下立判了。  相似文献   

12.
郝红红 《南都学坛》2009,29(4):136-137
健美操风靡世界已有时日,至今仍然“风景这边独好”,究其成功的原因有很多,而它的美,是众口皆碑的原因之一。经过比较和研究发现,它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它就像一篇朴实的隽秀的散文,还充满了诗性美。这种美与福柯的“生存美学”不谋而合。“生存美学”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生活的本质即审美;二是寻出真正的自身,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3,(7)
斩蛇碑石河南省商丘地区永城县芒砀山上的"斩蛇碑"是华中一绝的游览胜地。相传汉高祖刘邦当年曾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故立碑为"斩蛇碑"。每当夜幕降临用灯光照此石碑,碑的正面就显出一位威风凛凛,手拿宝剑的古代武士的图象,当地人说这是刘邦当年斩蛇时的英姿。碑的另一面显露出一怀抱小孩的女人,传说是吕后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在浏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公园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里的景名碑上,那个“鱼”字底部的4点少写了一点。原来,这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4个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术界对顾恺之的研究,总是侧重于其绘画方面的杰出成就,而对其在书法、艺术理论及文学创作诸多方面的成就未加以深入研究。顾恺之能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拥有“画绝”这一美誉,就是由其“痴绝”和“才绝”的高深画外之功所决定的。因此,要想成为一代大师,就必须将自身的品格修养和文化修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6.
在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州衙大堂内的北墙壁上,镶嵌着一尊高116厘米、宽70厘米的石碑,碑文系楷书,字体端庄,遒劲有力。这是建于宋代的“文臣七条”碑。这尊碑上镌刻的七条是: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必专尚威猛。四曰责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据专家考证,这尊碑上的“文臣七条”,是宋徽宗钦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毫不重要的问题,往往能够改变历史进程和方向“文革”时期,就有这样的事发生。“四人帮”说,毛主席说要“按既定方针办”。华国锋说,毛主席说的是“照过去方针办”。其中有三个字不同。正是这不同的三个字,摧毁“四人帮”有了一个恰当的理由:伪造毛主席临终嘱咐。自此终结了“四人帮”的十年嚣张,使中国历史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18.
《华人时刊》2008,(9):94-94,F0003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  相似文献   

19.
耿硎 《社区》2011,(18):60-61
最近,笔者到北京张自忠路附近的府学胡同去拜访朋友,意外发现文天祥祠就在此处。目睹祠门上悬挂的“文丞相祠”四个大字,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立即决定进入拜谒。但出乎意料的是,门口竟然有管理人员阻拦日“购票方得进入”,于是,我用手指指门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碑牌,管理人员也用手指指“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碑牌,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六年元月毛主席刚由枣园移住到王家坪不久,他的大儿子毛岸英就从苏联上大学毕业回到毛主席的身边.岸英说:“爸呀,听说您身体不好.我从苏联上大学毕业回来看您来了”.毛主席很高兴,笑咪咪地对岸英说:“好,好,你在苏联上大学已经毕业了,那就好.但你学的只是书本知识,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有个大学没有上,需要补上这一课.”岸英接着说:“爸呀,我在苏联大学的课程都上完了.不然我还能拿上苏联大学毕业证吗?”岸英就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了个红亮亮的苏联大学毕业证.让毛主席过目.毛主席看了说;“唉!我估计那个大学你还没上”岸英说:“爸呀,我绝对上完了”.毛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