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恩格斯指出 :“妇女的解放 ,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 ,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 ,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功夫的时候 ,才有可能。”1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男主外 ,女主内”的传统模式决定了妇女所做的大多是家务劳动。《说文》载 ,妇者 ,“服也 ,从女持帚洒扫也”,要求妇女出门“必拥蔽其面”2 ,把妇女 :“越闺户预外事”看作是非礼行为。但封建社会后期的宋代与前代相较 ,妇女尤其江南地区的妇女相对较多地投入到社会劳动之中 ,主要是手工业和商业领域 ,成为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之其社会地位亦相应地得以提高。一、宋代…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在宋美龄直接领导下,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改组成领导战时妇女工作的全国性的妇女组织.为领导和团结妇女从事新运工作,宋美龄参与“新运妇指会”一系列的公开活动,直接领导全国妇女从事抗战工作,并动员政要夫人和海外华侨妇女从事妇女工作.宋美龄并通过报纸、期刊杂志、电台、发表演说等方式,动员和宣传中国妇女参加抗战事业,向国际、国内宣扬战时妇女工作.宋美龄领导战时妇女工作亲历亲为、团结各党各派,其相对开明的做法,使“新运妇指会”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奠定了“新运妇指会”在战时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外国传教士与广东女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兰萍 《学术研究》2003,1(9):114-120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外国教会为取得“事半功倍”的传教效果而加紧了在中国妇女中的传教活动。办女学则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教会在广东所办女学 ,虽然主观上有宗教渗透的意图 ,但客观上 ,其在女子教育方面的艰难开拓 ,为中国教育史写下重要一章。此外 ,其对男女平权的宣传、对开拓妇女视野、提高妇女素质、移风易俗及提高广东妇女在全国的地位 ,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将妇女从家庭和“三从四德”的教育中解放出来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4.
谭建华 《船山学刊》2008,16(1):186-189
罗马法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婚姻制度经历了从“有夫权婚姻”制到“无夫权婚姻”的制演变。在此过程中,罗马妇女的法律地位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从罗马妇女在婚姻中的人身权、财产权、婚姻权的前后变化等方面可明显地体现出来,从中反映了罗马妇女法律地位不断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唐律“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地位,与其前代婢女的“资产”属性并没有两样。唐代妇女地位的提高应该是全社会妇女地位的提高。唐人的妇女观仍然是“男尊女卑”。唐代妇女生活比较开放,当源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并不意味着其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妇女题材是唐代作家视野中的重要题材,妇女问题在唐代诗词中得到了详细记述和深刻反映。本文从唐诗创作的主客体视角,考察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展示唐代妇女的文化风貌。文章还探讨了《敦煌曲子词》中的“闺阁妇女文化”和“青楼妇女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万恶的旧社会,我国广大劳动妇女身受多重压迫。他们不但没有权利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连最起码的生存权利都没有保障。男尊女卑,两千多年来不知摧残和毁灭了多少劳动妇女。孔老二就是鼓吹这一反动思想的罪魁祸首。 孔老二说:“男女有别,国之大节也。”这“别”就是“男尊女卑”。在孔老二看来,妇女跟奴隶是一样的。他恶狠狠地咒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认为“小人和女子”都是低贱的,天生是愚昧无知的,不懂得道理,同牲畜一样不好豢养。 孔老二鄙视妇女,无视劳动妇女的伟大作用,把妇女当作奴隶和附庸,当作财产和玩物。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觉得这样还不够,变本加厉,又炮制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奴役妇女的枷锁,完全剥夺了妇女的人身自由,把妇女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相似文献   

8.
李欣蕾 《天府新论》2018,(1):145-152
讨论从1949年到1956年的中国妇女问题时,必然不能避开“妇女解放”的主题。在建设新社会面临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时,妇女的动员工作必不可少,这是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到1956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时期,有个特别的群体即“社会主义新母亲”频繁出现在美术图像中,其存在的意义及作用不容忽视。也因此引出了从1949年到1956年社会对待妇女的态度以及党如何利用图像对“新母亲”群体进行意识形态规训等问题。本文搜集从1949年到1956年有关“社会主义新母亲”的图像,与同时期的《人民日报》进行比较,发现处于从1949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社会的母亲群体,被国家与社会以“贤妻良母”规范着,而涉及其参与公共活动和政治的权利与话语权,则停留在1950年的“和平签名”运动中。  相似文献   

9.
“合群”这一核心概念是立足于近代中国本土语境阐释妇女运动进路的文化向度。“合群”意识的积蓄与勃发逐渐成为推动妇女解放的重要思潮,随着“合群”对象的不断调整与充实,形成了妇女运动中独特的革命实践话语与社会动员机制。晚清时期妇女解放最初从属于男性启蒙者救亡图存的诉求,继而从“自发”走向“自觉”,创办妇女报刊、组织妇女团体,形成“群言合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引介及实践,使得妇女运动具有了明确的阶级指向。知识女性与劳动妇女的结合,“姐妹情”与“阶级情”的变奏,“妇女主义”与“阶级革命”的调适,展现了妇女地位从客体向主体身份转换的历史风貌,建构了妇女解放与民族社会革命相互交织的文化图谱。  相似文献   

10.
《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第三部诗歌总集,它以妇女为描写对象,表现出浓烈的妇女之“怨”。这种“怨”虽然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不同于《诗经》和《楚辞》中的怨,但却从妇女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同样有着“刺上政”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惠娟 《殷都学刊》2006,4(4):55-58
正因为古代婚姻是女性唯一的归宿和目标,《诗经》中的爱情大都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性。也正因为婚姻与女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诗经》重章叠韵的唱叹声中才会夹杂着弃妇们伤心欲绝的啜泣。《诗经》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共同的事实:女主人公惨遭遗弃;叙述了她们被遗弃的原因:色表。但考察文本会发现,无子才是她们被休弃的真正原因,而这恰恰是《诗经》弃妇诗的叙述盲点。  相似文献   

12.
余秀华是新近爆红的诗人,她的诗歌理应纳入一个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之中。从互文与弃妇诗传统、意象选择与陌生化以及疼痛与戏仿三个方面分别将她的诗歌放在《诗经》、海子,以及与之同时而稍早的“梨花体”诗歌系统中,看她的诗对《诗经》以及当代诗人作品的继承、发扬和疏离,并由此衡量其诗歌创作的谱系、特色和得失。  相似文献   

13.
萨拉·朱厄特在其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对坚强、独立的女性的描写,深得评论界的关注和认可,但她并没有在作品中忘记其他女性。事实上,正是借助对有着刻板性别角色的传统女性、主动与男性互换角色的新女性,以及勇于承担双性化角色的理想女性的塑造,朱厄特表达了她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思考和理解。遗憾的是,这在现有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基于此,以社会性别为切入点,分析《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的女性群像及其性别角色,解读朱厄特的性别角色意识,指出作者透过对这些女性的刻画,表达了她对刻板性别角色的批判,对男女性别角色互换的质疑,以及对双性化性别角色的赞赏。  相似文献   

14.
贞节观限定范围以外性活动的罪孽感,不但是造成窦娥悲剧的主要原因,而且是造成历史上无数“烈女贞妇”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吴月娘内心深处潜藏着性饥渴意识,她的悲剧对中国古代妇女来说比潘金莲的悲剧更具普遍性。两人所恪守的信念,主要体现在对行善、贞节、业报轮回、善恶相报、天人感应等观念虔诚的信奉和强烈的责任感上。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犹太妇女没有婚姻自主权,在离婚的问题上,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其财产限于自己的嫁妆及获得的礼物与"婚娶赠与",丈夫用其财产投资所得以及她们本人的工资收入都不属于自己。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犹太教高度赞美婚姻家庭制度,从而使得犹太律法赋予了犹太妇女婚姻生活中应有的人性化待遇,而且从《塔木德》时代开始,犹太妇女的婚姻权益开始受犹太婚约的保护,它不仅使得犹太妇女在离婚或丧夫守寡之后的经济生活有一定的保障,而且对丈夫单方面休妻的行为也有所限制,犹太妇女的婚姻地位因而在附属中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谭恩美是当代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其作品主要展现了身处西方社会的华裔女性的困境和抗争,以及她们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其代表作《接骨师之女》为例,从女性话语和种族意识的角度去解读其作品,探讨其中的主要人物是如何在双重边缘性境地中认识和找回自己的身份并重塑自身的主体地位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对小说《玉秧》女主人公玉秧人生悲剧进行理性的评判和思考,并从家庭和社会环境、性格弱点和人格缺陷、女性主体性的丧失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造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进而得出结论:在任何情况下,女性都不能丧失生存的本质即自主,应全面地发展自身的生命能力,否则,就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严小红 《阴山学刊》2006,19(3):41-45
在丁玲早期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作家在爱、恨、生、死中展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从人物形象与书写本身相结合可以看出丁玲文本中的“反文化”色彩。结合丁玲所处的时代及其生活经历加以分析,挖掘丁玲此类作品的成因和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其先锋性对后来女性作家的影响,很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兰雪轩是朝鲜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诗人,她在诗中展现了几种古代女性的丰满形象,即聪慧开朗、充满幻想的少女形象,不满现实的怨妇形象,遨游在幻想世界中的仙人形象,关心民间疾苦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侧面,我们看到了诗人的成长历程,诗人的自我艺术形象也在诗中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尤金.奥尼尔剧作《安娜.克里斯蒂》剧中女主角———安娜从迷失自我的生活中走出来,经历过彷徨、困惑和挣扎之后,选择了一条虽不完美但充满希望的生活之路,最终完成了自我实现。以安娜的生活历程为线索,梳理女主角的独立人格和反叛精神的成因,我们可以窥视奥尼尔独特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