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49年春爆发的“湘西事变”,是解放前夕我国民族地区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变乱。它不仅波及湘西各县,而且震动省内外,影响很大,是值得认真分析研究的一个历史事件。本文就这次事变发生的原因、性质及其影响做些初步探讨。有人认为,湘西事变是国民党当局内部的派系斗争、争权夺利引起的。其实,这只不过是问题的一方面。从近代湘西社会的特点看,这次事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湘西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近代以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国  相似文献   

2.
白族先民迁入湘西后,700多年来与湘西各族人民融洽相处,谱写了和谐发展的民族关系史,这种融洽相处、和谐共生的状态是一种区域性社会道德关系状态,探寻其道德自律、道德互律、道德融洽、道德亲和、道德共建等道德途径并予以借鉴,对于促进湘西和武陵山片区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公路剿共"、统一四川到抗日备战,湘川公路的修筑背景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内外时局变化做出的回应与抉择。围绕路线勘测、组织机构成立及筹款、征地与征工等展开的筑路过程,虽囿于战时行为中缺乏民族因素的考虑而备受局限,但仍然可以说是南京国民政府社会动员与政治整合的一次成功案例。特别是后期以民族主义为旗帜的宣传,社会动员与政治整合效果明显。湘川公路作为全面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整合湘西地区的重要纽带与历史内容,带给湘西民族地区重大社会变动与现代化想象的事实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笔者借助文献资料对苗族鼓舞在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与整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湘西苗族鼓舞具有历史、宗教、文化、精神、观念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同时也有传统教育、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等外在价值,并能以文化的涵盖面广、知名度高的资源优势有机地整合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基于此,本文认为湘西苗族鼓舞不仅是一种专门的舞蹈艺术行为,还能有效整合服饰文化、音乐、绘画、手工艺、祭祀等多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龙廷光  龙杰 《民族论坛》2002,(11):62-63
<正>随着党中央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的民族文化已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连接中西部的湘西州来说,怎样借西部开发之东风,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加快发展,实现其对民族经济的整合与联动效应,达到推动湘西腾飞之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彭学康 《民族论坛》2013,(10):49-5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是武陵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的主战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湘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实施湘西“五大建设”、建设“四个湘西”、实现“两个率先”,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培养选拔好民族干部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跳月,是湘西苗族地区古代盛行的一种自主婚恋习俗,是苗族未婚青年男女择配的盛会,也是苗族人民繁衍生息、文化娱乐与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崇尚自由生活、向往和谐与发展的民族心理模式。尽管这种婚恋习俗在今天的湘西苗族地区已经十分罕见,或者说甚至绝迹,但这种婚恋习俗的遗韵仍然渗透进民族的心灵之中,它像一首余音袅袅的民歌,将永远响彻在苗族历史的晴空之中。  相似文献   

8.
信巫蛊、敬鬼神,是湘西凤凰山江这个旅游地区的显著民族文化特征.居住在这里的苗族曾经由于它的封闭性,以及对人际关系规范与和谐的追求,对巫蛊有一套独特的解释系统.时下该地区旅游兴盛,为了增加这一地区的神秘色彩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该地的巫蛊文化得到了有意识的再造与渲染.在这个过程当中,民族内部当地旅游自主开发者和民族传统文化守护者之间出现了思想分歧和冲突,由此,巫蛊文化在民族使用者和旅游者面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解决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伴生诸多社会问题,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路经,是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既需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和规范,又需要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因事施策",充分发挥作用,创新性实践。从县域视角对大理市社会治理中政府"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等条块工作实践加以分析,既能拓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分析视角,也能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履行社会治理职能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激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以民族和谐促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一方面在维护社会稳定、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化、规范、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又是社会不稳定和越轨行为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民族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各民族成员丰富多样的精神需要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但由于民族文化建设存在的碎片化原因,导致民族文化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局面的形成。如何运用先进的理论工具建设好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和产业,满足各民族成员的精神需要、服务于社会稳定和谐是广西民族自治的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文化建设主体需要探讨的新课题。文章利用整体性-网络治理的理论工具分析广西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并依据整体性-网络治理的主旨提出整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和谐的民族关系、良好的民族社会秩序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强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民族内部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与秩序,为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参与网络.通过民族间的信任与合作,巩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从而确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06,(4):8-8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期的第一年,我们将按照统筹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更加重视和突出湖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1、加快湘西地区开发。这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统筹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民族地区繁荣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湘西地区有少数民族人口560多万,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5%以上,我省所有民族自治县都被列进了这一轮湘西地区开发的范围。因此,加快湘西地区开发,实际上也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我们将按照最近召开的全省湘…  相似文献   

14.
王杰  王允武 《民族学刊》2023,14(1):95-102, 150
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民族地区的市场性、区域性与传承性,使得其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经济伦理和法治机制双重保障。经济伦理是经济活动传承性的写照,从内部支持和保障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法治则是其外部保障。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下,唯有重视伦理传承与法治推进双重保障的互补与统一,才能有效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湘西地质公园内居住着土家、苗、汉等族人民,古朴的土家族苗族历史文化与台地-峡谷、自然生态完美结合,构成了自然、淳朴、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共同造就了神秘独特的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圈。涵盖龙山、永顺、古丈、保靖等县境内土家族聚居区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土家语地名。这些土家语地名既是一种民族文化记忆和"名片",也是湘西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历史产物和地质文化变迁的"活化石"。对园区内地质遗迹点部分土家语地名进行正确考释,既有助于还原土家语地名的本来面目,也有助于湘西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省加快湘西地区开发,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任务依然很重,与之相适应,我们民族立法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要求。(一)坚持依法自治加快发展,深化民族立法工作的认识。民族立法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大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是前提,政治环境是基础,民族心理是核心影响因素,信息资讯是确保各类措施有效实行的关键,而教育是保障各要素协同稳定运转的基石。以人为本,教育通过对个人维护社会稳定的意愿与实践能力的形塑与提升来推动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在今后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践中,应从理念、内容与结构等方面着手,实现教育自身的和谐发展。同时需要社会从资源分配、制度规划等宏观层面上为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以此促进教育与地方经济等系统的协调匹配,实现民族地区的整体和谐繁荣。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民族地区书院的创建对民族地区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成为湘西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湘西苗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认为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过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产物.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顺应了湘西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生态,满足了湘西苗族社会对文明进步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是民族政策的根基与前提,民族政策应随民族社会问题的演进而发展.立足现实民族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加快政策转型,是目前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根本出路.只有牢固树立、认真贯彻发展型民族政策理念,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实现民族...  相似文献   

20.
清康熙、雍正年间,包括湘西在内的原湖广的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六十余年后,湘黔苗民以湘西永绥(今花垣县)、乾州(今吉首市)、凤凰三厅和贵州松桃厅为中心,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清王朝统治的乾嘉起义。湘西苗区的“改土归流”情况如何?它对湘西苗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乾嘉起义与“改土归流”有什么联系?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