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朴永日 《民族论坛》2015,(1):111-112
<正>民族地区发展是贯穿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一条主线,由于受历史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少数民族群众收入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民族地区如何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民族地区实施了多项扶持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2.
如何不失时机地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 ,根据青海民族地区特点 ,闯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 ,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从析青海民族经济现状及特点出发 ,提出了发展思路、步骤及其对策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小珉 《民族研究》2015,(2):41-54,124
本文基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卷调查"(CHES)2011年农村数据,探讨了中国部分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缩小农村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反贫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以农村最低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基本达到制度设计的初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瞄准了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体,具有一定的反贫困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些地区农村的收入差距;同时,也还存在诸如保障水平偏低以及所谓"人情保"、"腐败保"等问题。适当提高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低保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低保制度实施过程的监督力度,将低保救助与就业援助相结合等,应当成为完善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提高低保制度运行效率、更好地发挥其反贫困效应的重要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该地区,故也称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民族习惯、宗教等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虽然改革开放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同经济基础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依然差距显著。尽管西部大开发已经提出多年,但至今未出现像当年深圳、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时期那样的大量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流入的现象。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不但未缩小,反而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间经济和谐发展面临着民族间收入差距加大,发展共享不足、民族经济发展特色不明。盲目竞争和民族经济发展名自为政.资源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等问题。在"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我党提出的四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将会为解决我国民族间经济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四大主体功能区划分后,应该从加强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建设、促进我国收入分配方式调整和倡导民族间经济共享意识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民族间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间经济和谐发展面临着民族间收入差距加大,发展共享不足、民族经济发展特色不明,盲目竞争和民族经济发展各自为政,资源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等问题.在"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我党提出的四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将会为解决我国民族间经济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四大主体功能区划分后,应该从加强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建设、促进我国收入分配方式调整和倡导民族间经济共享意识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民族间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调查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青海民族地区实际 ,对世界贸易组织情况及其与中国谈判所涉及的领域作了简要介绍 ,分析了加入世贸组织后给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带来契机与严峻考验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吴笑语  蒋远胜 《民族学刊》2022,13(3):20-28, 140
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的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与指导。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对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相当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对CFPS2018年的调查数据进行评估,来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平均纯收入的影响。实证证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地提高民族地区进行流转家庭的收入水平。考虑到土地流转也可能导致农户之间形成收入分化,造成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本文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QR)法,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分布在不同收入分位数上的农户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效应更加明显,有助于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应继续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降低流转准入门槛,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是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脱贫攻坚背景下加快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艰巨又紧迫。通过近年来经济数据资料的横向比较,可知湖南各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都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也具有某些特色和潜在优势。对照《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约束性指标,2017年民族地区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多未达标。通过前后两个15年(1985~2000年、2000~2015年)的横向比较,可知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发展差距总体呈现扩大趋势,新世纪以来民族地区在全省内发展相对滞后的趋势明显。针对此种现状,可进一步分析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The recent surge in refugee arrivals to Europe has underscored the importance of identity concerns, with politicians and ordinary citizens alike expressing fear that admitting foreigners may result in unacceptable demographic and cultural change. However, scholars have not systematicall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ethnic diversity on attitudes towards refugees. Group threat theory and the contact hypothesis offer competing predictions: The former would expect diversity to be associated with opposition to refugees, while the latter would expect diversity to generate support for them. We explore individual-level attitudes in nineteen countries using the 2014 wave of the European Social Survey, combined with country-level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s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the Manifesto Project Dataset, and five different databases of ethnic diversity measures. Crucially, we employ multiple approaches to measuring diversity, including various measures of ethnic fractionalisation, linguistic heterogeneity, polarisation, and other relevant constructs. We find that greater ethnic diversity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support for refugees, but this relationship is not consistent across all measures of diversity. Si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diversity and support for refugee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measure of diversity used, scholars should be wary of drawing strong conclusions about the effects of ethnic diversity without comparing different measures.  相似文献   

12.
关凯 《西北民族研究》2003,25(2):116-126
本文试图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在殖民主义兴起后不同历史时期所采取的不同类型的民族政策进行整体性描述和理论分析,从中探讨各种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与社会整合的影响,同时也试图总结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做的理论探索与政策尝试的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族群的名称与族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分析族群的名称入手 ,揭示了族群的名称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以及族群名称的使用所反映的族群与族群之间和族群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孟大虎  苏丽锋  赖德胜 《民族研究》2012,(1):25-34,108,109
文章分别使用了OLS方法和分位回归技术,考察了1995—2007年间中国城镇少数民族教育收益率的总体水平及其长期变化趋势,并将之与汉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教育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异。政策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有机结合、相互叠加,是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少数民族的地位并没有发生逆转的重要原因。与汉族相同,少数民族的教育收益率随着收入分位点提高而逐渐减小,即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收益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族群概念的争鸣入手,以两岸客家和台湾族群的建构为实例,阐释了族群——族群认同——族群建构论这一组密切相关的概念的内涵,在肯定族群建构论合理性的同时,也指出了在台湾族群建构过程中建构论被过分夸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族群"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族群"是人们进行群体划分的一种结果,族群意识的产生是族群之间交流的客观需求,族群意识的强弱受族群间差异程度等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认知结构研究的心理学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静 《民族研究》2004,(6):10-19
民族认知是民族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类依靠认知来认识客观世界 ,依靠认知有选择地收集周围世界的信息 ,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刺激做出不同反应。具有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和不同经验、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或民族群体中的人 ,其认知必定受其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制约 ,从而表现出独特的认知特点。研究民族的认知特点可以从民族认知框架、认知选择性及认知方式等心理维度入手。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的原理 ,对民族认知结构进行跨文化的诠释 ,研究各民族在认知及其结构方面的特点 ,探讨导致这些特点差异的文化因素、民族因素及历史因素等。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不断进行创新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改变 ,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进一步创新中国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成为现实之需。本文对中国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机制的发展过程、现今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适应时代需求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新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在殖民主义兴起后不同历史时期所采取的不同类型的民族政策进行整体性描述和理论分析 ,从中探讨各种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与社会整合的影响 ,同时也试图总结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做的理论探索与政策尝试的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彭佳  何超彦 《民族学刊》2021,12(1):26-34, 86
指示性作为符号认知的基本框架,能使符号与记忆、记忆与认同产生联结关系,因此,指示性不仅是民族记忆的基础,更是形成民族认同的作用机制。基于现实因素,民族记忆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发生流变,成为区别于历史文本或其他族群文化的全新记忆,因而具备积极建构的可能性。在指示性理论的框架下审视"龙"作为中华民族之共同记忆的符号再现,可发现,它不仅是各族群共有的与世界之关系的缘起锚定,也是跨民族的时间节气指命名与仪式的重要符号,可由此反思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中的符号建构应当如何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