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存在三种夷夏观:戎狄豺狼说、用夏变夷说(华夏文化优越论)、积靡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多民族乐舞交流机制体现为“共生”“会通”“象征”。“共生”是两种相互背离的乐舞传统并存,相互交流并未改变彼此乐舞的性质与审美特征;“会通”是同一乐舞文化内部异质力量与内生力量的互补;“象征”则是因政治、文化等因素而将乐舞符号化。春秋战国时期的雅俗之辨,实际上推动了乐舞的创新发展。总体观之,春秋战国时期,多民族在乐舞领域既能各有创造,形成特色;又能互动交流,相互融摄;既能吸收外来基因,又不至于丧失自我。从多民族乐舞交流机制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夷夏观,将发现其片面性。夷夏之间双向互动、四夷内部双向互动,才是民族关系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我国第一个大岛,也是一个风景秀丽、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物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在这个宝岛上居住着约一千万汉族和二十万高山族人民。长期以来,在两族人民辛勤劳动下,把台湾从原始荒芜的岛屿开拓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并在共同生产斗争和阶段斗争中,结成了血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仅从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来谈谈历史上汉族和高山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发现两篇完整的藏文文书,原收藏于当地藏传佛教寺院,经笔者考证,为1771年自伏尔加河流域东归的土尔扈特人所携回。作为遗留性史料的这两件藏文文书,为史家探索17—18世纪土尔扈特、西藏地方以及清廷三者间的交往,开启了一扇大门。结合藏文档案、托忒文史籍与清朝官方文献,可知咱雅班第达圆寂后,其弟子所组成的卫拉特大库伦于1676年由额尔齐斯河中游远徙至今日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一带,并与土尔扈特人建立联系,自此成为土尔扈特联系西藏地方与清朝的重要桥梁。由现存藏文档案可以确知,17世纪以来,土尔扈特人即便受到地理的隔绝与沙俄的阻挠,仍然通过卫拉特大库伦与西藏地方政府保持密切联系,更促成土尔扈特数度绕道北京前往西藏进行朝圣之旅。文章最后讨论18世纪后期随土尔扈特东归的卫拉特大库伦如何被纳入清朝的边疆秩序中,及其最终淡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圣训与伊斯兰学科体系关系的研究在汉语文献中是一个空白领域,学界几乎没有涉及此问题.本文以珈百列圣训中阐明的"伊斯兰"、"伊玛尼"和"伊哈萨尼"三个伊斯兰教的内在向度以及伊斯兰教的历史观为切入点,揭示了伊斯兰教学科体系中的三大主干学科"菲格海"法学、"凯拉姆"教义学和"泰算悟夫"苏菲行知的内在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伊斯兰学科体系的主干内涵就是珈百列圣训在伊斯兰教学科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延伸,是伊斯兰教学科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保留至今的回族家谱、墓志、清真寺碑文、正史、地方志及教内外学者有关伊斯兰教的研究资料看,元明时期回回社会内部的文化变迁及礼俗之变,是明代中后期汉文伊斯兰教著译即"汉克塔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明清时期穆斯林精英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用汉文阐释伊斯兰教义、教法以及伊斯兰哲学思想和苏非思想,旨在构建中国伊斯兰思想体系,促进伊斯兰教与儒学在哲学层面上更好地相互理解。应当说,"汉克塔布"既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穆斯林应对本土社会文化挑战的思想回应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中国经济转型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不可兼容论的鸿沟.面对明确的经济转型目标,安徽省如何有效发挥综合优势,抓住机遇,利用经济的转型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现存女真文语料基本上可以视作一个封闭的集合,对女真人有史可据的宗教信仰都有反映,基于此进行的宗教语汇准确考订和穷尽性搜集,可以从语料共时表现的横向比较和语料历时表现的纵向比较两个方面作出一批统计数据.从数据反映可以看出:作为女真人信仰基础和核心的萨满教,尽管在外来多种宗教的冲击下略有退却,但是仍然保持了在女真人群中的强势社会影响,即使在晚期女真人已经深度汉化后萨满教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而在外来的宗教中,佛教较之儒教而言对于女真人意识形态的总体影响更为显著,儒教只是随着女真人的不断汉化而发挥着愈来愈显著的影响力,在整个社会生活层面,毋宁说是儒家范式在对女真人的生活起着强势的作用;在女真人有据可稽的几百年历史中,道教几乎没有进入女真人的信仰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的管理西藏和其他藏区,元朝中央政府积极扶持藏传佛教,在首都大都修建了众多皇家藏传佛教寺院,并组织创作了一大批藏传佛教艺术.这些艺术机构、活动和艺术品对元明清宫廷和西藏及其他藏区的藏传佛教艺术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献记载入手,对大都主要的藏传佛教寺院、机构及其艺术创作进行一次概要性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吐蕃在河陇统治结束后,部分吐蕃民众依然散布于河陇地区;敦煌文献载大量有关吐蕃民众的信息资料,通过对归义军时期以敦煌为中心的吐蕃后裔进行考察,力图揭示这一时期吐蕃民众及其后裔的姓名信息与民族融合、职业特征、佛教信仰等方面的关系,再现河陇吐蕃民众社会生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在雍和宫改庙50周年之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初四日,乾隆皇帝亲至雍和宫拈香瞻礼,触景生情,当日即特颁训谕,着重强调雍和宫作为供奉三宝的场所永不更改。同年十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阅读到《清世宗实录》中雍正皇帝关于雍和宫方面的谕旨,深有感触,遂当即再颁训谕,再次申明雍和宫必将作为佛寺而不能更改的积极意义,并敕谕子孙后代永远钦承。乾隆皇帝的训谕不仅体现了雍和宫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彰显了雍和宫超越宗教意义的更深更广的内涵。雍和宫即可成为宣化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教育基地,又可成为内地蒙藏佛教的学经中心;既可作为政治纽带,加强清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又可作为文化纽带,加强汉、蒙、藏、满等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东女国是沟通唐朝与吐蕃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当然,在唐朝和吐蕃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习俗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加之东女国自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东女国的经济生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而这种民族特色不仅被保留了下来,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旅游品牌,它在振兴西部经济的伟大战略中必将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鼓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学斌撰写的<鄂伦春游猎生活>,从生活习俗的角度全面反映了鄂伦春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1,2(1):1-11,8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二五”及以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有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在发展质量上的增长。本文从发展质量的界定开始,认为发展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卫生保健、教育、居住条件、安全保证、人口发展、环境质量、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然后,主要从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稳定性、社会公平、卫生保健、教育发展、环境质量等方面讨论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发展的质量特征。最后,基于这些分析,探讨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作为以民族经济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民族经济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经济分析的方法。从历史必然性和逻辑一致性两方面来看 ,经济分析是必要的。从民族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经济性、民族经济法公平的世界观和经济的世界观的统一性、民族经济法律规范的相对稀缺性方面看 ,经济分析具有可能性。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是成本—效益分析法和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撒拉族是世居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一个少数民族,本文通过对循化县查加工(现属街子乡)各村庄孔木散由少到多的繁衍情况的考察,探讨了查加工形成、发展的过程,同时对民间关于查加工各主要地名由来的传说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6.
吕灿  李敬 《民族学刊》2022,13(12):134-145, 160
铸牢以共同奋斗、共同繁荣为任务和目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新阶段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长期而艰巨,文章尝试找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以期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密码”。文章首先剖析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辩证统一性,从理论上构建二者的内在联系。然后进一步考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因素,通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如何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华南经济圈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经济区的合作历史或发展过程亦不尽相同。华南经济圈内的各个经济区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甚至可以辐射东南、中南和西南经济带。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着亚太经济区域化,在南中国海融入世界体系近10个世纪的今天,华南经济圈已真正成为中国迈向世界经济的重要平台,而且它与世界经济的合作方式更为多样,机制更为灵活,前景也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18.
西藏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轨迹、主要特征及转化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具有双重二元性,这是西藏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为了统筹西藏城乡经济发展,文章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系数,对1978~2006年西藏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轨迹进行测算,得出西藏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具有波动性、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错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等重要特征,并从现阶段西藏的区情出发,得出西藏经济结构已经从"非典型"过渡到"较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比较全面、真实地记录了俄罗斯族的传统葬俗及其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