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施主办银行制度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陈光主办银行制度就是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把对企业供应信贷资金最多的银行作为主办银行,由它牵头与多家银行组成一个银行信贷集团。企业在主办银行开立主要帐户,办理主要资金往来,银行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信... 相似文献
2.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所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关键是进行企业制度的改革。 从经济上分析,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生机和活力的因素比较多。归结起来,是一个企业制度的问题,是同传统的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旧的企业制度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为了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真正搞好,最重要的,是按照 相似文献
3.
张维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6)
我国国有制经济同市场经济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我国国有制不是体制,而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采取的所有制形式。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在改革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是不可动摇的一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国有大中型企业体制改革、选择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财产所有结构发生重组和变化,决不是搞“私有化”。国有制经济在企业制度创新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资产流动中实现保值增值,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和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4.
5.
王昭凤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90-96
日本主办银行制度是以主银行为中心、维系银企之间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的行为方式和规则。这种长期关系的维系依赖于隐性市场契约 ,属于半企业半市场性质 ,具有不稳定性。主办银行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相对封闭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 ,它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日本企业融资空间拓展 ,使主办银行制走向瓦解 ,由此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发育和崩溃。主办银行制成为开放条件下日本经济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微观机制再造的改革中进行了几种不同方向的探索,各种改革方案在实践中各呈优劣。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理论工作者不仅仅追随实践的进程简单地描述各种模式的利弊并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要根据实践中提出的问题,科学地说明各种改 相似文献
7.
日本主银行体制与建立我国主办银行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主银行体制分析在日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主银行深深涉足于其关联公司的经营事务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制”。所谓“主银行”就是指与公司保持长期而密切联系的一两家主要银行,它对公司拥有互惠的股本所有权,并提供债务资本,双方长期保持密切的综合往来关系。“主银行体制融合了银行与企业、企业之间,以及银行与监管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几乎每一个日本企业都与某一定银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贷款,但也涉及债券发行支持、股权投资、支付结算帐户以及各种不同的信息和管理方面的服务。”[1]谈到兰银行体制,人…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时起,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摆在“中心环节”的重要位置。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近15年来的改革实践,国有企业的现状究竟怎么样,应该怎么看?改革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应该怎么办?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市场的实际态势 几乎从改革一开始,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各种措施促进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改革已近15年,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益、搞活企业。国务院制定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经营机制条例》是深化企业改革、搞活企业的重要行为准则和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宏观税负较重我国宏观税负是轻是重,按照现在公认的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办法,要同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相接近的国家相比较。根据1983年世界银行编制的资料:收入水平低的国家有35个(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0美元),平均税收负担率为13.2%,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37个(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50美元)。平均税收负担率为19.8%,中上等收入水平的国家22个(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 000美元),平均税收负担率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指出 ,我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 ,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实现上述目标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上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进展、新的突破。要着眼于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 ;着眼于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机制 ,把摆脱困境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着眼于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 ,培养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 相似文献
12.
以配套措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李戈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否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搞好搞活,不仅关系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而且关系列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存亡,几年来,我们围绕市场,采取能人带动、政策启动、机制驱动、技改牵动... 相似文献
13.
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如何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新疆现有165个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已进入良性循环的仅占10%左右;未经过技术改造,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一直徘徊在亏损边缘的占50%(其中长期亏损的占20%左右);多数全额贷款新建企业和部分已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还不清贷款本息,陷入困境中的占40%。总之,新疆多数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处于不良循环之中,而且不良循环在加剧。主要表现在:(1)多数企业自备资金的比例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4.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中心任务,本文结合我厂实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搞活国有大中型老企业的前提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需要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推进技术进步.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有一个团结坚强、观念适应市场经济、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领导班子.就拿我们厂来说,我们兰化合成橡胶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建成投产的大型化工企业,与国内行业相比,设备陈旧、工艺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多年来,为了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坚持从三个方面,狠抓了领导班子建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居多的省份,约占全国10%,其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至今仍占全省全部工业企业的60%以上,历史上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是全省经济的脊梁和骨干。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我省经济独有的优势。在当前,既要正视国有大中型企业确实存在某些困难,更要看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经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关键在于认识机遇,珍惜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普遍滑坡的被动局面,从全国情况看,工业生产一直处于低速徘徊状态中,尽管国家对发展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对策,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是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东北地区与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相比,企业效益下滑更为严重,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启动生产的难度比较大;制约工业发展的关键性、症结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依然处在困谷中.必须“查找病根”,“对症下药”,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尽快从困谷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建设银行抚顺市分行课题组 《理论界》1995,(4)
抚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了一个高度集中、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国有工业体系。现有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75家,占全市工业企业的4.6%,职工34万人,占全市工业企业职工的41.4%,固定资产、总产值和利税总额分别占88.4%、65.6%和91.2%。国有大中型企业始终是抚顺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占主体地位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脱胎产生的,理应具有继承和发扬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切优点,排除其剥削压迫和盲目生产的一切缺点,从而通过这种扬弃形成自己比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更快、效益更高的固有优越性。但是,由于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细和过死,使企业变成了国家机关的附属物,严重限制和妨碍了企业优越性的发挥,改革就是要使其固有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大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组 《社会科学战线》1994,(4)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是社会财富的财产创造者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吉林省委、省政府一直关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并将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尽管如此,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仍没有到位,企业发展时起时伏,且再次陷入困境。那么,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重振雄风,仍然是一个未解之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0.
实现政府控制与自主经营的恰到好处的结合,亦即在陈旧的传统体制和极端的西方模式之间走出第三条道路,却是大多数改革者为使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所追求的共同价值目标。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问题提出新的构想。在我们看来,全部可能的改革方案都可以归入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和民间都容易接受的,但实行后对于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