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两者间有直接的内在关系,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活动有序进行、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城市经济的发展则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也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带动城市交通的改善和升级。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城市交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甚至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需提高政府对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重视程度、做好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加大城市交通投入力度等。 相似文献
2.
交通拥堵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问的“源流关系”,树立城市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理念,注重土地利用形态与交通网络系统的优化,合理规划好城市交通硬件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在国家和区域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和区域间的核心竞争力。搞好城市社区经济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国在探求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应该注重转变观念,提升技术,以完善的法律、经济制度为城市社区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面临的困境日益凸显。拥堵这一“城市病”由中国的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另一问题是过去的城市和交通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需求,从而产生了矛盾,造成拥堵。 相似文献
5.
我市是建设部确定的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近年来,我们把推进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来抓,作为对外开放的“名片”来 打造,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目前,全市城镇人口已发展到6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超过30万人,建城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超过40%,城镇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0%。1999年,我市城区和两个镇共夺得三个“楚天杯”,在2001年的“楚天杯”检查验收中,可望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6.
7.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统筹分析我国区域经济现状,可以看到几个发展势头良好的代表性城市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区域内产业经济的推动力。怎样利用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优势,在推动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城市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产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为城市发展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等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普及率的提高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人们开始追求方便快捷的网络消费方式。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网络消费的现状,以及探讨限制网络消费发展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网络消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城市土地资产经营在城市经济建设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是调控区域经济的有效手段。本文最后提出了城市土地资产经营的策略,提高城市土地资产经营水平,加速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推进长江沿岸城市经济的合作发展,无论是对沿岸城市本身,还是对于中国经济全局而言,都至关重要。但目前合作的状况并不理想。这里就改进合作谈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12.
体育经济与城市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体育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的发展决定了体育的发展,只有城市的综合实力上去了,经济富裕了,体育事业的投入才会加大,群众体育活动才会大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的发展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可从奥运会和国内外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中找到答案。事实上,体育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复杂的,随着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发展程度、政府和城市居民甚至企业家的体育意识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信息化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城市的传统特色经济,使城市发展与信息化整体推进,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从信息化视角对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进行综合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可持续城市交通内涵及政策框架,介绍了中国城市交通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历程,包括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改革管理体制、优化交通结构和应用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等方面,最后总结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笔者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针对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市建设不适应市民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的实际,对重庆城市规划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数据分析,提出如何加快推进重庆生态城市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面对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双重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自觉地加入到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我国作为一个高耗能国家,深刻认识低碳经济的内在规律,转变发展观念,才能实现长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京举行的“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上,建设部科技司赖明司长明确提出:数字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的小城镇、小城市应当发展。但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认识是,小城镇、小城市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化分工的广泛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系统中,没有大中城市的分工组织作用,人们主观想象中的“城镇化”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