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正漳州战役后的第一次冲突1930年初,聂荣臻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5月到达上海,在中央特科从事艰险而又复杂的地下工作,积极向各革命根据地提供军事情报,及时了解敌情,保卫党中央和地下党同志的安全,营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特务。1931年,聂荣臻调到中央军委任参谋长,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1931年12月,负责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叛变以后,上海 相似文献
6.
7.
时下机关文秘人员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科班出身,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字功底都不错,在撰写公文时也是下了功夫的。然而,当把起草好的文稿送给领导审阅时,得到的评价往往是:一般化,太平了,不深刻。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呢?下面我结合指示性通知的写作,尝试采用“升格公文”写作(即针对同一个题目、同一个情况,拟出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方案,一篇比一篇好),让我们在比较中领悟公文写作: 相似文献
8.
1947年七八月间,国共在东北决战的规模越打越大,为解决部队伤亡大、兵员补充紧的困难,根据罗荣桓政委的建议,东北联军组建了以翻身农民为主的二线兵团。夏季攻势结束不久,第一批二线兵团就组建起来了。可是武器装备缺乏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正>在实际写作当中,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材料,特别是政策性、思想性强的机关材料,修改几遍仍不能令人满意,看后如同一杯白开水;有的材料多少年仍不过时,看后仍有回味的余地。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实质上是一个写作内容的深度问题,只有写作有深度,才能使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1.
“笔杆子”是指对会写材料人员的戏称。古人称之为“司笔札”,现代人叫“文秘”,或称“文人”。但我们通常说的“笔杆子”是指会写公文和会写材料的同志。主要包括:会起草公用文书,会写经验材料、讲话材料、总结材料,会写调研报告,会写新闻、通讯之类。在机关工作的同志就要达到这个标准。只有具备了这些,写出来的东西像样且被认可,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笔杆子”。 相似文献
12.
黄炎培这番话是在1945年参观延安之后对毛泽东说的。原话大致是"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 相似文献
13.
14.
梁漱溟与毛泽东的特殊关系恐怕是最令世人瞩目的。多年的亲密朋友突然间势同水火,随后又形同路人,这种强烈的反差实在让人印象深刻。梁漱溟与毛泽东早在1918就相识了。那时,梁是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毛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当时他们两人只是点头之交。20 相似文献
15.
谈判是不流血的战争。
两个彼此对抗了20余年的大国要突然走到一起来握手那是十分不容易的。
亨利·基辛格的《基辛格回忆录》里专门有一个章节,叫“在杭州爆发的一场冲突”。这场“杭州冲突”就发生在刘庄。基辛格说:尼克松总统“大为恼火,竟然穿着内衣就在杭州美丽的宾馆里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16.
1971年9月12日下午3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召集有关人员研究修改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晚9时20分左右,接到8341部队在北戴河负责林彪警卫的领导的电话报告,说林彪女儿林立衡讲“林彪要出走,到哪里去也不知道。情况很紧急”;过了一会儿,又接到报告说:“林彪的儿子林立果乘专机从北京来,这架飞机就停在山海关机场。”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列宁曾经提出和实施过新经济政策,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在中国,毛泽东也曾经有一个新经济政策的设想,然而只是提出过,并没有真正实施。加之后来政治运动接连不断,人们很少注意到它。鉴于此,本文对毛泽东新经济政策及理论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不像党政机关那样有着完善的文秘机构和专职文秘人员,在企业,尤其是一般性规模的企业,领导讲话稿多数由经理办公室(或综合办公室)起草,由于人员对文秘专业相对不熟悉,经常遇到领导对讲话稿质量不满意或观点不认同的情况。讲话稿要在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反复进行修改,而结果常常还是不能尽领导的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