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和较广的发展空间。为更好地确立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需完善环境行政复议制度、环境行政调解制度和环境行政裁决制度,增加环境行政指导制度,突显环境纠纷的投诉制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环境污染损害的风险赔偿基金及责任保险制度。目前,完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最为迫切也是最为根本的任务是制定《环境纠纷处理法》。  相似文献   

2.
行政复议制度是一种由行政相对方启动的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机制,也是保护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的行政救济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制度,其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足,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要使行政复议制度监督作用、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作用的实现,必须完善现有的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是我国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行政复议法修改的重要论题之一。立足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革实践,梳理试点工作中的得失成败,对于坚持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改革方向、丰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行政复议委员会不仅要作为行政复议的审理机关,而且还要确立为法律上的行政复议主体。在此基础上需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必要的正当工作程序:建立以听证为代表的公开审理制度;确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回避制度;强化行政复议决定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法治的实现需要正确的政策指引,更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的保障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尤其是与生态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健全。环境纠纷能否妥善处理是环境法治中的一个难题,而协商则是近年来备受各国推崇的解决环境纠纷的新机制,它试图通过谈判的路径找寻解决环境纠纷的最佳模式。协商解决环境纠纷对实现环境法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完善环境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问题的产生,既要考虑自然因素,也要考虑人为因素,而法律制度尤其是民法制度更要引起重视。我国传统民法在环境理念、权利、制度、原则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需进一步改进,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当前环境问题中民法弱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环境问题的民法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损害突破了单纯的私益侵害的范畴,与传统侵权法并不完全相融,它需要公法和私法的双重救济。从私法的角度来看,这一新的损害类型对侵权行为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制度建设带来了挑战,要求民事法律制度进行修正和革新,为生态损害救济提供权源基础和直接法律依据。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生态损害私法救济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法制和实际国情,探索建立环境人格权制度、环境保护相邻关系制度、环境地役权制度、环境容量使用权制度,完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行政复议制度是与行政诉讼制度并行的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提供救济、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199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确立。《条例》对有关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原则、性质、行政复议申请与管辖、复议机关的受理与决定、法律责任等均作了原则规定。为行政复议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1994年10月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行政复议条例〉的决定》发布了《行政复议条例(修定)》。考虑我国目前行政复议立法时机已经成熟,顺应立法要求,1999年4…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明了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主张将《环境保护法》修改成为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和综合生态系统方法的《环境基本法》,促进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法的方向发展。主张在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建设中,强调环境正义,环境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环境民主等原则;增加政府环境责任(特别是政府环境问责)制度,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管理制度,生态补偿,环境公益诉讼等制度。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绿色发展和制度体系是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伦理、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不仅有助于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文明水平,而且有助于推动生态制度文明的完善和生态行为文明水准的提升,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推动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自觉性,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环境仲裁制度有利于更加及时、有效的解决环境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保护环境资源。鉴于我国当前适用的解决环境纠纷的手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兹建议建立环境仲裁制度,把仲裁制度的优势体现在环境纠纷的解决中,连同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一起,共同为环境纠纷的解决提供一种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为保障西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环境行政决策.的合理化.本文从决策意识、决策主体、决策视角、决策技术、决策程序和决策体系上提出了保障理性决策的六点主张.  相似文献   

12.
2019年6月15日至16日,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2019年学术年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中外生态环境哲学的传统与创新"的会议主题,以分组报告与专题讨论的形式,从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再阐释、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及时代趋向、环境伦理概念及时代发展、生态文明实践的取向及热点问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于生态文明理论基础、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及有关生态伦理学理论的看法,并在凝聚共识的过程中形成了学术年会的十点倡议。此次学术年会为全球化境遇中的环境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智慧,丰富了环境哲学的理论内涵,对新时代中国环境哲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潘军 《学术探索》2014,(3):40-44
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其经济决策和环保管制,在根本上影响着当地的环境质量。环保责任,关系到自治地方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整体生态利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治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大量流失,这是自治地方生态趋于恶化的主要原因。环保责任的实现,既要求自治地方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大力推进环保自治权的行使、理顺环保行政管理体制,也需要其努力争取上级国家机关的支持和帮助、各族群众在环保治理过程中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在环保责任问题上加强对自治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  相似文献   

14.
郇庆治 《文史哲》2007,(1):157-163
生态可持续性理论和审议民主理论,对环境公民权的基本设定与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是一种生态主义政治理论,而后者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一种时代拓展。但在对环境公民权概念阐释的内容与方法上,二者存在着很多理论衔接点或相近点。更为重要的是,二者都可以理解为生态政治理论家和民主政治理论家试图借助环境公民权这一概念,在各自领域中推动一种有利于可持续社会目标实现的理论努力,虽然不能过高估计它们所蕴涵的社会绿色变革潜力。  相似文献   

15.
赛明明 《兰州学刊》2006,(4):127-129
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然而不当的发展方式却带来了环境的不断恶化,产生了生态危机。本文试图通过对环境治理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从明确产权关系、进行正确的成本收益核算、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使制度在治理环境这一公共事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专题进行阐述,明确指出:“应当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利用工科院校中工程类学科的优势是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研究可资借助的平台,能够在教研中克服现行环境资源制度“原则性过强,操作性不足”的缺点.利用环境工程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进行相关法律教学的实践性研究,在工程伦理同法律伦理相结合上实现法学研究同工科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密切 ,我国环境质量伴随工业发展逐渐下降 ,并呈加剧恶化之势。在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 ,应注意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以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为此本文提出了发挥政府作用 ,加强环保执法 ,促进环境保护产业化 ,发展生态农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对公民提起诉讼动力不足的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动力不足的内在结构缺陷表现为经济理性满足度缺乏、生态理性缺失和法律理性先天不足等方面。应着力开发公民公益诉讼动力。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新农村的环境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设新农村日益成为社会焦点的今天,农村和农民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交错复杂的农村社会现象背后,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却常常在各种制度环境和政策背景下被遮蔽或淡化。农村环境问题已经触目惊心,数亿农村人口生存环境恶化,健康受到危害,且纠纷频发,成为社会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因素,成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一大障碍。基于对现行环境法制度在农村的适用性的深思,本文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对现行农村环境法制进行了一番审视,并对农村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期望对构建和谐新农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与行政融合的表象下,传统荒政之演进内含官僚制通过构建和完善赈济灾荒的公共行政体系,达致提升荒政的行政效能和表达政治价值诉求的合理化过程.但时至近代,国家能力下降和近代化因素的引入却使其内含的传统公共行政的价值观念受到再审视,甚至发展为对整个官僚制体系遵循的行政规范的全面修正,亦使官僚制自身的演进陷入巨大挑战之中.因此,仅就行政国家成长中的“制度设计”而论,这关涉是否能在“重塑政府与社会关系”或“在社会成长中再造政府”的过程中重新定义政府(国家),使政治和价值问题再度回到公共行政的核心位置.此过程即从官僚制生长的政治、社会、组织与管理背景揭示了中国传统公共行政体制自身具备的变革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